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代明  汪翼 《山东医药》2003,43(10):36-36
川崎病 (KD)并脑部损害并不少见 ,但在临床上常被忽略 ,甚至误诊为神经系统原发病。1 99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共收治 1 1 8例川崎病患儿 ,并有脑部病变 1 6例 (1 3 .4% )。现报告如下 ,并分析其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6例患儿均符合日本 KD研究委员会 1 984年 9月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为 5个月~ 8岁 ,平均为 3岁 1 1个月。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 .2 临床表现  1 6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热程 8~3 2天 ,平均 1 9.6天。表现有轻、中度头痛或呕吐 1 5例(呈重度喷射性呕吐 1例 ) ,伴有精神差…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儿童早期的急性疾病 ,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梗死、无菌性脑膜炎、面瘫、感觉性神经听力丧失、轻偏瘫、共济失调和脑病。作者对急性期KD儿童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SPECT)以调查脑灌注情况。病人和方法  2 1 (男 1 1、女 1 0 )例急性KD儿童 ,年龄 3个月~ 4岁。均符合KD特异性诊断标准。有发热则定为是发病的第 1天。所有患儿均应用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0 0mg·kg 1 ·d 1 共 5天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在发病 4~ 1 6天静脉注射99…  相似文献   

3.
1994 - 1999年 ,我们收治小儿川崎病 (KD) 38例 ,其中 2 0例给予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 38例 KD患儿 ,均符合 MCL C研究会 1998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6个月至 5岁 (平均 1岁 9个月 )。对照组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9个月至 5岁半 (平均 2岁 1个月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病情轻重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方法 :观察组于病程第 5~ 9天确诊。确诊后立即使用 IVIG4 0 0 m g/(kg· d)静滴共 5天 ;阿司匹林 (ASP) 5 0 …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肌梗塞(MI)罕见,且无统一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本文回顾分析37例经尸检证实的透壁性MI,其中30例有MI的心电图表现,各例的年龄<21岁(2天至20岁)。 37例MI的原发病: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9例(24%);川崎病7例(19%);心肌病5例(15%);窒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炎各3例(8%);栓塞、肺动脉闭锁伴完整室间隔各2例(5%);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心脏移植术后3例(6%)。37例中28例(75%)为急性MI,其心电图符合成人MI的心电图特征;另9例为非急性MI,其中2例的心电图有宽Q波且QTc>440ms,7例心电图正常。30例MI的异常心电图特征如下:(1)Q波振幅:8例(22%)Ⅲ导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3例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全组23例<18岁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了瓣膜成形术。结果:手术及术后随访~20个月,无1例死亡,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有二尖瓣中度反流,其余为≤轻度反流。结论;儿童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对儿童MI应首选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早期治疗川崎病28例疗效分析;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细胞免疫功能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核因子-κB与川崎病(综述);川崎病42例;大剂量维生素C对川崎病急性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2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关闭不全(MI)是心肌梗塞的常见并发症。在心肌梗塞急性期,其发病率为5O%,其后为8~31%。MI的发生是乳头肌急性缺血所致机能障碍、心肌—瓣膜结合部的坏死或纤维化等病变、心室壁运动障碍、左室动脉瘤和乳头肌正常相互关系破坏的结果。近年来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褐取得了良好疗效,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然而,对心肌梗塞后MI所致心力衰褐的疗效,尚少研究。作者对26例心肌梗塞后MI用消心痛和/或肼苯哒嗪治疗的患者,以超声心动图和综合血流描记法进行了血液动力学观察。全部患者的MI均发生于大病灶心肌梗塞后,其病程为3个月~2年。其中,前壁心肌梗塞为18例;后壁心肌梗塞为7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56岁,MIⅢ级者12例;Ⅸ级者13例。在MI的诊断上,除临床表现外,还依据超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udrone,简称MCLS或MLNS)。1961年由川崎发现,1967年首次报告并命名为“急性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ACute febrile.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ne)。主要临床特点是持续性发热、皮肤粘膜炎症反应及颈淋巴结肿大,80%的发病年龄<4岁(1)。国内有报告新生儿发病者(2、3)。男:女=1.5:1,四季可发病,国内报道夏秋多见,无区域性.MCLS多发生在日本的婴幼儿,至1982年已发现47000例(4).本病世  相似文献   

9.
穆兆英  迟秀玲 《山东医药》2002,42(16):39-39
198 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婴幼儿肺炎 2 951例 ,死亡 2 1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 0例 ,女 1 1例 ,年龄 1个月~ 3个月 1 0例 ,~ 6个月 6例 ,~ 1岁 4例 ,~ 3岁 1例。发病后 2天来院 6例 (2 8 6 % ) ,3天 8例 (38 1 % ) ,4天 6例 (2 8 6 % ) ,5天 1例 (4 8% )。病后在家未经治疗的 4例 (1 9% ) ,村医生诊断错误和治疗不合理的各 6例 (2 8 6 % )。并发呼吸衰竭 2 0例(90 5 % ) ,心力衰竭 1 8例 (85 7% )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3个以上 ) 5例 (2 3 8% )。伴有佝偻病 9例 (42 9% ) ,贫血 8例(38% ) ,先天性…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 (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主要累及冠状动脉 ( CA) ,急性期可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 ,后期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性梗塞 ,甚至心肌梗死。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 70例 KD患儿的心脏结构 (特别是 CA内径 )进行检测 ,旨在探讨 KD患儿 CA病变的发生情况 ,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1例 ,女 1 9例 ;年龄 1个月至 1 1岁 ,平均 3.1 8岁 ,其中 4岁以内 5 0例 ;病程 3天至 3个月 ,其中 3~ 7天 32…  相似文献   

11.
观察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有效性及安全性。 52例慢 快综合征患者 ,起搏器治疗后仍有阵发性房颤 (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 ) ,在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 5个半衰期后 ,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 0 .2g,3次 /天 ,7天 ;继以 0 .2g,2次 /天 ,7天 ;维持量为 0 .2g ,1次 /天 ,连续服用 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 9.6± 1 3 .5(2 .7~ 2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69.2 % ,动态心电图自身心律所占时间 ,治疗前为 7.6± 3 .2 (5 .5~ 1 2 .5)h/d ,治疗后为 3 .4± 2 .6(0~ 7.2 )h/d(P <0 .0 1 ) ;在随访期间有 2例促甲状腺素轻度升高 ,经调整剂量后恢复正常 ;1例皮肤搔痒 ,经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 :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儿童医院杜忠东教授提供的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温州地区经住院治疗的全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数为827例,其中完全川崎病占74.12%,不完全川崎病占25.88%.男女性别比为2.28∶1;发病年龄为37 d至13岁,高峰年龄为1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4~6月为发病高峰.急性期发生心血管损害者占34.6%,以冠状动脉扩张最为常见,发生冠状动脉瘤者16例(1.9%).丙种球蛋白耐药者53例,占6.41%.再发者12例,复发比例为1.5%.治疗后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者114例(13.8%),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温州地区川崎病患儿发病例数有逐年增多趋势,急性期心血管损害发生情况与广东、北京调查结果相似,高于日本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本组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18~46(平均34)岁。单纯二尖瓣狭窄(MS)4例,MS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I)3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窦性心律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3例。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3例。均除外了风湿活动,碘过敏试验阴性、出凝血时间正常。3例房颤患者服维持量地高辛,并予口服阿斯匹林320mg/d 和潘生丁75mg/d,或华法令(凝血酶原活动度控制在50%左右)一个月。设备器械为500mA 岛津 X 线机、RM—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病因不明、好发于 5岁以下幼儿(占 80 % )的疾病。准确的诊确和早期的治疗如口服阿司匹林和静脉给予γ 球蛋白等 ,发展为冠状动脉异常的危险性可降低约 2 0 %。本病尚无特异性的诊断试验 ,因此 ,川崎病的诊断是建立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 ,分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临床和实验室表现两部分。川崎病的男女发病率比例为 1 5∶1 ,几乎所有种族的儿童均可发病 ,再发及同胞中多发的情况偶见。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 5d以上 #※ 并伴有下列 5项主要特点中的至少 4项者 :   1 …  相似文献   

15.
该文目的在于评价川崎病起病的前5日在给予标准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方法 收集了1994~1999年入住香港Princess Margret医院的川崎病例作临床治疗和对照研究。所有入院病例都给予免疫球蛋白2g/kg和大剂量阿司匹林(每日80~100mg/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患何杰金病(HD)曾用联合化疗的妇女的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 44例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23(13~45)岁,均处于临床缓解。自化疗结束至研究历时6个月~10年(中位数30个月)。其中37例用MVPP方案:氮芥6mg/M~2(最大剂量10mg)第1天,长春花碱6mg/M~2第1和第8天,甲基苄肼150mg/d第1~14天,强的松40mg/d第1~14天,6周为1疗程。4例用苯丁酸氮芥(CLB)15mg/d第1~14天,替代氮芥。另2例用数疗程MVPP后因不能耐受氮芥而改为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 ,及早诊断、防治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我院自 1995年 5月~ 2 0 0 1年 3月观察随访川崎病 3 5例 ,分析其形成、发展及转归。结果 冠状动脉瘤 7例 ,发生率 2 0 %(7/3 5 )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多在 4岁以下 ,右冠状动脉发病多于左冠状动脉 ,多为 5~ 6m m宽的冠状动脉瘤 ,好发于左、右冠状动脉的近端。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具有无创、直观、重复性好 ,可作为川崎病患者诊断、疗效评定和预后测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在我国较少见 ,其临床症状多样 ,早期容易误诊。近年来 ,我们曾误诊 3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4岁、 10岁和4个月。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 38~ 39℃ ;颈部淋巴结肿大 2例 ;皮疹 2例 ,呈猩红色粟粒疹 ;心脏听诊有杂音 1例 ;病理反射阳性 1例 ;3例血沉均增快 (分别为 5 0 m m/ h,49m m/ h,5 5 mm/ h) ,血象增高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15 .9× 10 9/ L,9.0×10 9/ L,17.6× 10 9/ L) ,血谷草转氨酶均升高 (分别为0 .48ukat/ L ,0 .5 5 ukat/ L ,0 .6 5 7ukat/ L ) ;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局限…  相似文献   

19.
自1973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集302例川崎病(KD),男性183例,女性119例,都作了冠脉造影。其中256例(85%)发病于1985年前,尚未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二维超声才应用于临床不久。发病年龄自2个月至12.3岁(中位数1.4岁),大多数病例(280例,93%)发病年龄<4岁。10例复发(3%),1例曾复发3次。随访期限自6个月至25.8年(中位数13.6年)。首次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苏厚恒  沈玉娟 《山东医药》2008,48(20):110-111
成人Still病为全球性疾病,女性稍多于男性;3/4患者发病年龄为16~35岁,病程2个月~14 a.发病情况报道不一,但均<1/10万.成人Still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炎(痛),次要表现有咽痛、淋巴结肿大、肝大、脾大及浆膜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