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四氮致癎大鼠海马S-100β蛋白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戊四氮致疒间 大鼠脑内海马区S 10 0 β蛋白的变化与癫 疒间 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惊厥组、癫疒间 持续状态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惊厥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于致 疒间 后 12h开始增加 ,2 4h达高峰 ,72h恢复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癫疒间 持续状态组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在 12h、2 4h均有明显增加 ,较惊厥组更为显著。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致疒间 大鼠海马内S 10 0 β蛋白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与癫疒间 持续时间及发作强度有关 ,提示S 10 0 β蛋白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癫 疒间 后脑损伤、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一种较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脑髓鞘转录因子1(MyT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给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成癫疒间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癫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疒间后1 d组大鼠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癫疒间后其他各时间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MyT1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癫疒间后7 d组MyT1阳性细胞数最多(P<0.01,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早期大脑MyT1表达增加,并有时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对戊四氮致癎大鼠海马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P)对戊四氮(PTZ)致癎大鼠海马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PTZ组和VAP组,PTZ组和VAP组大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PTZ 35 mg/(kg·d),直至达到点燃标准.点燃后,VAP组大鼠经腹腔注入VAP 15 mg/(kg·d),PTZ组大鼠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0 min后,再腹腔注射PTZ诱发癫癎发作.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Bax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PTZ组均明显高于VAP组和NC组(均P<0.01),VAP组明显高于NC组(P<0.05);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PTZ组明显高于NC组(P<0.05),VAP组均明显高于PTZ组和NC组(均P<0.01).结论 VAP可以增强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有对抗癫癎发作导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癫发作后海马区囊泡锚定蛋白Ⅰ(synapsinⅠ)的表达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突触功能、形态可塑性与癫的关系。方法用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疒间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致疒间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synapsinⅠ在海马的表达;应用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结果癫疒间组大鼠海马区synapsinⅠ的表达于致疒间后3h减弱;6h和12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24h恢复正常并持续到60d。致疒间后3h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SD)和突触数密度(Nv)无显著改变;6hPSD增高,Nv降低;7d、30dPSD恢复正常,Nv增高。结论synapsinⅠ的高表达和PSD的增高可能与急性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维持有关;synapsinⅠ的正常表达和PSD的正常可能是静止期内癫疒间不发作的原因之一;慢性期Nv的增加是自发性发作出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在海马区的表达与癫(疒间)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成年和美解眠致(疒间)大鼠海马区IL-1R1免疫反应(IL-1R1-IR)阳性细胞分布。结果:成年大鼠海马区存在IL-1R1-IR阳性细胞。美解眠致(疒间)后,海马区该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致(疒间)前后给予尼莫地平,海马区该阳性细胞均较癫(疒间)大鼠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马区IL-1R1参与癫(疒间)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该区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尼莫地平不仅可以阻止癫(疒间)发作,而且可以减轻其继发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基因在匹罗卡品致疒间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匹罗卡品(PILO)致疒间大鼠海马GAP-43及Trk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匹罗卡品致癫疒间持续状态后3~6小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CA3区及CA1区锥体细胞层Trk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在慢性期第7~30天,呈现第2次表达增强.致疒间后6~12小时,正常状态下并不表达GAP-43的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其GAP-4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4小时~7天表达减少,在癫疒间慢性期表达再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GAP-43及TrkB是颞叶癫疒间病理基础--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重要分子机制;BDNF对苔藓纤维的作用部分是通过GAP-43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诱导癫疒间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卡马西平(CBZ)组,后两组再按癫疒间发作后1h、4h、12h、24h、48h和72h不同时点分为6个亚组。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匀浆液中NSE和S100β的变化。结果癫疒间发作72h内,血清和海马匀浆液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且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h时均达到峰值。在4~48h时,KA组和CBZ组的二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癫疒间发作后NSE和S100β的含量升高,二者可作为癫疒间发作后脑组织损伤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rexin-1受体(OX1R)和orexin-2受体(OX2R)拮抗剂对睡眠剥夺(SD)的戊四氮(PTZ)致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PTZ组、SD+PTZ(SD)组、SD+PTZ+二甲基亚砜(DMSO)组、SD+PTZ+OX1R拮抗剂SB334867(SB)组和SD+PTZ+OX2R拮抗剂TCS OX229(TCS)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SD前及SD 48 h分别给予相应组大鼠侧脑室注射DMSO、SB或TCS。SD 72 h给予各组腹腔注射PTZ 50 mg/kg诱导癫疒间发作;观察各组大鼠癫疒间发作的潜伏期、发作等级评分、发作持续时间及死亡率;应用常规染色法观察海马的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BrdU标记)观察神经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1)与PTZ组比较,SD组及DMSO组疒间性发作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发作等级评分、持续时间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均P<0.001),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加重,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细胞下层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01);SD组与DMS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SD组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致疒0 间大鼠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变化及意义.方法对雄性成年SD大鼠先后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制成癫癎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癎性发作后早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除癫癎后1 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脑皮质内NG2和O4阳性细胞都有明显的增加;癫癎后1 d组海马CA1区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癫癎后7 d组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癎大鼠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且和观测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疒间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戊四氮(PTZ)致疒间大鼠TPM 80 mg/(kg.d)(大剂量TPM组)、40 mg/(kg.d)(中剂量TP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共14 d。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元。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中剂量TPM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大剂量TPM组分别为(23.50±2.81)个和(25.50±3.72)个。大剂量TPM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01),与中剂量TP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中剂量TP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大剂量TPM对癫疒间发作后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KA)诱导癫(癇)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卡马西平(CBZ)组,后两组再按癫(癇)发作后1 h、4 h、12 h、24 h、48 h和72 h不同时点分为6个亚组.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匀浆液中NSE和S-100β的变化. 结果 癫(癇)发作72 h内,血清和海马匀浆液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且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 h时均达到峰值.在4~48 h时,KA组和CBZ组的二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癫(癇)发作后NSE和S-100β的含量升高,二者可作为癫(癇)发作后脑组织损伤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藻酸(KA)致(疒间)大鼠癫(疒间)发作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影响癫(疒间)活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20mg/kg)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疒间)后癫(疒间)发作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细胞及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添加雌激素治疗组大鼠癫(疒间)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5级(4级或5级)的时间[分别为(24.63±11.44)min和(41.50±16.22)min]均较去势组[分别为(46.75±14.61)min和(65.13±12.99)min]明显缩短,而同时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43.50±5.75)min]比单纯添加雌激素组明显延长.雌激素组的阳性免疫反应细胞数在大鼠海马的某些区域也较去势组明显减少,克罗米酚组与雌激素组相比则有所增多.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疒间)发作,克罗米酚添加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疒间)作用.这可能与脑内GABA能系统某些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亚基2(GIRK 2)在颞叶癫癎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腹腔注射海人酸致癎大鼠,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GIRK 2 mRNA的表达.结果 GIRK 2 mRNA在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癫癎大鼠海马内GIRK2增高是机体对神经元网络过度兴奋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海藻氨酸(KA)诱导的癫癎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和Mg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KA组、Mg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KA诱导大鼠SE 3 h,Mg2+组大鼠在注射KA前腹腔内注射硫酸镁100 mg/kg,在癫癎发作终止后72 h将动物处死,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 KA组大鼠注射KA后(16.1±4.7)min出现癫癎发作,Mg2+组大鼠为(25.4±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A组和Mg2+组大鼠在海马区均出现了嗜酸性神经元,Mg2+组大鼠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低于KA组.结论 KA诱导的SE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坏死,而 Mg2+作为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预处理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A组、辛醇组、生理盐水(NS)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应用KA右侧杏仁核注射制作癫疒间大鼠模型;制模前30 min辛醇组腹腔注射辛醇溶液;制模后3 h、6 h、12 h、24 h和7 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3区TUNEL和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KA组制模后6 h海马CA3区有TUNEL阳性细胞表达,并逐渐增多,7 d达高峰;辛醇组制模后在6 h~7 d 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KA组(均P<0.01);KA组海马CA3区GFAP阳性细胞数随时间而逐渐增多,各时间点明显多于辛醇组(均P<0.01)。结论辛醇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切断凋亡信号传播,以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LFS)丘脑底核对癫(癎)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30只大鼠制备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模型,同时在丘脑底核埋置刺激电极;制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LFS组及对照组;两组大鼠每日点燃1次,共10 d;LFS组大鼠每次点燃前予以LFS丘脑底核.观察10 d后两组大鼠癫(癎)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Glu、GABA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FS组癫(癎)发作的Racine评分明显降低,癫(癎)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海马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灰度值降低;Gl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灰度值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LFS丘脑底核能有效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变了脑内Glu、GAB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NMDA受体与惊厥和癫疒间 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癫疒间 发病的分子机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疒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 NMDA受体亚单位 1 ( NMDAR1 ) m 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马桑内酯致疒间 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及海马齿状回 NMDAR1 m RNA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 P<0 .0 1 ,P<0 .0 5)。提示 :马桑内酯上调脑组织内 NMDAR1亚单位 m RNA水平 ,可能是其致疒间 及使惊厥易感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癫(疒间)持续状态(SE)后海马一氧化氮(NO)与caspase-3 mRNA表达的改变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立大鼠SE模型,用比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不同时相点检测大鼠海马NO水平与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海马NO含量在SE后6 h迅速升高,48~72 h虽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SE后7 d,海马NO含量仍高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表达于SE后6 h开始增多(P<0.05),SE后48 h达到高峰(P<0.01),72 h开始降低,SE后7 d,caspase-3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在NO水平升高之后,并与NO保持相似的变化趋势,提示SE后caspase-3的激活可能与NO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在SD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四氮(PTZ)诱发大鼠惊厥急性发作,制作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点燃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和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HSP7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的表达,其可能通过此种机制来抑制癫的发生和发展。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癫大鼠海马内HSP70的表达,以此来减轻癫发作后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大鼠复杂部分性发作模型,观察海马及齿状回等易损脑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NMDAR_1)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探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疒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正常大鼠NMDAR_1阳性结构可见于海马各区及齿状回;KA给药后1h海马CA1、CA3、齿状回NMDAR_1的密度开始增高;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4h后基本恢复正常;预先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大鼠相应脑区NMDAR_1密度较KA致(疒间)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抑制癫(疒间)发作可能是通过降低易损脑区神经元NMDAR_1活性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