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后血浆脂代谢主要以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GRLP)及其残粒升高为最明显,餐后阶段脂蛋白代谢又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潜在的联系。同时,血小板和血浆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在餐后血脂,脂蛋白与凝血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其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其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脂脂蛋白预示冠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在血脂脂蛋白指标中,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指标。方法:观察心肌梗塞存活患者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将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存活者血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均较对照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亚类,载脂蛋白Al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惠者混和餐后的血脂反应及与血清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酶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16例)和2型糖尿病组(35例)空腹及餐后血脂水平,后者依据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水平再分为D1组(TG≤2.0 mmol/L,20例)和D2组(TG>2.0 mmol/L,15例),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脂蛋白脂酶活性.结果 各组混和餐后2~8小时血清TG浓度和LPL活性均较空腹增高;餐后备时点(2,4,6,8小时)血清TG浓度D2组(1.92±0.32)mmol/L,(2.46±0.42)mmol/L,(2.06±0.36)mmol/L,(1.68±0.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2±0.41)mmol/L,(1.19±0.41)mmol/L,(1.04±0.35)mmol/L,(0.94±0.30)mmol/L和D1组(1.28±0.28)mmol/L,(1. 23±0.33)mmol/L,(1.05±0.30)mmol/L,(0.98±0.22)mmol/L(均P<0.05),8小时未恢复到空腹水平,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备时点血清LPL活性按对照组(1.33±0.21)kU/L,(1.34±0.27)kU/L,(1.25±0.19)kU/L,(1.19±0.23)kU/L,D1组(1.17±0.43)kU/L,(1.33±0.26)kU/L,(1.18±0.48)kU/L,(1.09±0.32)kU/L和D2组(0.85±0.44)kU/L,(0.90±0.37)kU/L,(0.90±0.35),(0.87±0.34)kU/L顺序均为依次降低,D2组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而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LPL活性与TG浓度呈负相关(r=-0.463,P<0.0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呈负相关(r=-0.429,P<0.01).结论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TG水平增高和廓清延迟同时伴有LPL活性降低,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胖少年儿童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根据Rohler指数选择肥胖儿童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脂肪餐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及餐后2、4、6、8h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B(apoAI、apoB)和磷脂(PL)。[结果] 肥胖组空腹和餐后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餐后TG平均达峰时间(3.87h)显著长于对照组(3,07h)(P〈0.01)。对照组46.7%在餐后2h达峰,53,3%在4h达峰;而肥胖组12.9%在2h达峰,83.9%在4h达峰,3,2%在8h达峰。肥胖组平均TG峰值水平、TG曲线下面积(TG-AUC)和TG峰反应(TGPR)分别为3.08mmol/L、10.90mmol/L、1.75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有45.2%在餐后8h仍偏高:肥胖组和对照组脂肪餐后PL表现出与TG相类似的反应曲线,同时肥胖组餐后TC、HDL-C、LDL-C、apoB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肥胖少年儿童TG廓清速率减慢,脂肪清除能力降低,可能是儿童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正>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中体积最小、密度最高的脂蛋白,由肝脏及小肠黏膜细胞合成,是唯一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肝脏清除至体外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载脂蛋白。其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任何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提高机体高密度脂蛋白及其在脂蛋白的浓度,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是缓解高血脂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易斌  符小玲 《检验医学》2009,24(1):29-32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冠心病(CHD)、脑梗死(cI)、2型糖尿病(D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RLP—C水平,并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按VLDL—C=TC—HDL—C—LDL—C计算,并分析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D组、CI组、DM组和CRF组患者的RL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RLP—C可作为一个新的标志物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冠心病(CHD)、脑梗死(CI)、2型糖尿病(D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RLP-C水平,并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按VLDL-C=TC-HDL-C-LDL-C计算,并分析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D组、CI组、DM组和CRF组患者的RL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RLP-C可作为一个新的标志物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或轻微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s,MIS)后血脂及脂蛋白浓度的动态改变。[方法]将未经过选择的TIA或MIS患者按第一次测定血脂及脂蛋白浓度的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后24h内抽血检查;B组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后2~7d内抽血检查)。两组患者均于餐后12h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并于30~45d后复查。[结果](1)初测值B组TC、LDL-C明显低于A组,HDL-C及TG无明显差异。(2)复查值A组初测值与复查值无明显差异;B组复查值TC、HDL-C、LDL-C及TG均明显高于初测值。[结论]TIA或MIS后2-7d之间测得的血脂及脂蛋浓度并不能反映真实数值,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应立即测定血脂及脂蛋白浓度,若48h尚未检查,则只能在数周或数月后检查方可获得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2.
郝茂林 《临床荟萃》1995,10(20):915-916
1 脂蛋白(a)的生化特性及其结构1.1 LP(a)的蛋白结构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1963年由Berg在制备低密度脂蛋白(LDL)抗体过程中发现的,并认为是LDL的一个变异体。以后经过一系列氨基酸和cDNA测序分析,LP(a)的基因及蛋白结构已明确。LP(a)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一是含有载脂蛋白凤B_(100)(apo B_(100))的LDL,二是亲水性糖蛋白载脂蛋白(a)[apo(a)],两者以二硫键结合成apo(a)-apo B_(100)复合物。若破坏二硫键去除apo(a),则剩余部分在电泳泳动性、化学组成、大小、免疫活性、与LDL受体结合等特性方面与LDL十分相似,但LP(a)不是VLDL或LDL的代谢产物,也不能转化为其他脂蛋白,而是一种独立的脂蛋白。1.2 LP(a)的生化特性 LP(a)具有分子量大(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人进餐后脂蛋白代谢特点.方法观察28例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NIDDM)空腹及馒头餐后各种脂蛋白代谢变化,并与3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进餐后TG、TC、LDL、APO-B、APO-CⅡ、APO-CⅢ、APO-E显著性升高;HDL、APO-A、LP(a)无显著性变化.结论NIDDM患者早期可能已发生了脂质代谢异常,但进餐后APO-CⅡ、APO-E对降低体内TG和TC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结构、功能、代谢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达到了基因水平,被列入国家科委“86.3”计划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为了大致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动向,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餐后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振华  王瑞英 《临床荟萃》2006,21(7):522-524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增加,而其并发症尤其是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大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限。目前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往临床上血脂各项指标都是基于空腹水平测定的,而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处在进食后状态,因此空腹状态下测得的血脂参数并不能准确反映生理条件下的脂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改变及其与血脂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老年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素后LPL活性,以45例非老年人作为对照,并用直线相关回归研究LPL活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P<0.05或<0.01);肝素后LPL活性明显低于非老年人(P<0.05);老年人肝素后LPL活性与甘油三酯浓度呈负相关(r=-0.513,P<0.01),与HDL-C水平则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老年人LPL活性降低会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伴有低HDL-C浓度,并可能是一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脂质代谢状况。方法:采用山西医科大学血脂研究室建立的常规方法测定了50例EH患者和45例人血浆TG、TC、HDL-C,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了apoAI、apoB100含量。结果:EH患者TG、TC、LDL-C及apoB100均高于CG,HDL-C及apoAI显著低于CG,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变化明显,并且,随高血压病情进展,脂质紊乱加重。结论:EH本身存在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血脂,脂蛋白与青年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青年卒中发病因素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总结45岁以下的卒中患者40例及同年龄阶段正常对照30例的血脂、脂蛋白、血糖、血压等方面的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脂、脂蛋白视珩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而血糖、血压异常率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史率亦均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对引起青年卒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在卒中易患因素中居更重要地  相似文献   

19.
20.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