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病因比较复杂,常见于胃和十二指肠有病变的患者.其中以胸椎疾患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十二指肠功能失调而出现胃脘痛者,临床并不少见.手法治疗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淤作用,是治疗因胸椎小关节引起的胃脘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整脊手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是目前国内外脊柱相关疾病替代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椎间盘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理及治疗原则。方法从脊柱的解剖学和脊柱的力学平衡方面结合临床探讨椎间盘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致椎间小关节错位最后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紊乱是椎间盘疾病的主要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小关节紊乱、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是椎间盘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并存;椎柱侧弯和生理弯曲改变是椎间盘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结论椎间盘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纠正椎间小关节错位、加强腰背肌锻练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脊柱推拿是推拿技术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脊柱推拿是指推拿者在与脊柱相关的筋、骨、关节等组织及经络穴位进行手法操作,以治疗脊椎骨关节病变或内脏病变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而在西方与之相应的治疗技术称之为chiropractic(按脊疗法)或spinal manipulation等,西方的按脊疗法是指用特定的整复手法治疗脊椎及邻近关节半脱位所致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脊柱矫正治疗是医者根据患者脊柱移位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变化和现象来确定发病部位的脏器、病情的轻重及时间的长短。进而确定施治的手法和推测治愈程度的传统治疗方法。脊柱关节移位在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中医传统手法理论十分重视整脊手法的应用,矫正椎体移位后许多临床症状即消失。现代医学常常容易把脊柱移位引起的各种疾病漏诊或误诊,笔者提出这些观点,呼吁医者对脊柱矫正治疗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加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手法整复寰枢椎半脱位治疗脊柱相关疾病20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是人体脊柱与头部的交接部位,活动度大,神经血管多,它的位置改变引起的脊柱相关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寰枢椎由于处于高位脊髓的起始部位,手法整复有比较大的危险性,故对于手法的要求比较高.3年来,我们在临床中系统观察了手法整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各种脊柱相关疾病,获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彝医治脊疗法的起源、彝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彝医治脊疗法的发展现状方面论述了目前彝医治疗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疾病的研究现状,阐明传统民族医学治疗本病具有操作方便、价廉效优、擅长骨节疼痛方面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接受的优势;但同时由于彝医治脊疗法整理起步晚,许多民间技术发掘艰难,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脊柱椎体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旁肌肉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小关节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征[1].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本病系脊柱正常的生理稳定系统发生功能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然而对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病机仍无相对准确、规范的定义标准.对于脊柱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较多的是对症状的处理,而对于考虑怎样预防脊柱相关疾病发生和治未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该病属中医"骨错缝"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痿论》),"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素问·五脏生成篇》).笔者试从脾论治,阐述其在脊柱功能稳定机制中的作用,以冀为中医治未病这一治疗准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脊柱小关节紊乱[1]是脊柱损伤的一种,属中医的"痹证"、"痿症"、"痉症"等范畴,一般称为"骨错缝".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病症指的是由于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导致脊柱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临床多种久治不愈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浅谈整脊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力  邵明宇  徐炯 《吉林中医药》2005,25(12):37-37
整脊疗法,确切的叫作“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一套治疗手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通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损伤及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腰扭伤及其推拿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认为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应考虑到腰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椎间盘等深层组织.其疼痛原因应考虑损伤的腰部软组织及损伤所造成的脊神经后支刺激症状.其复发应考虑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因素.其推拿治疗应采用手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点穴镇痛,尽量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11.
动力灸是南京名老中医陶昆教授在古老的太乙神针灸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成的一种治疗技术,该疗法将灸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药物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具有温热感的推拿手法,经临床证实对多种脊柱相关疾病疗效确切[1].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压迫周围血管、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2],好发于40岁左右的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2009 - 05-2010 - 01,我们在均予心理疏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灸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50例,并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疾病是指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直接或间接对脊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产生脊椎损伤疾患以外的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正>颈源性头痛是针灸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椎旁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发生颈椎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颈脊神经根、椎管外血管、交感神经而引起头颈疼痛。我们自2006年在临床中运用龙氏正骨手法加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颈退行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椎体、钩椎关节、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而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后关节紊乱、椎间孔缩小及髓核突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我们以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40例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差等原因,该病成为骨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随着手法研究的深入,临床上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整脊手法类型也比较多。手法治疗是通过治疗者的徒手力量或借助某些简单的器械作用于患者身体局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手法又称为按摩或推拿。手法治疗在骨科疾病尤其是筋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手法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演化出多种流派,如长安朱氏骨伤流派、清宫正骨流派、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岳阳张氏骨伤流派等。不同流派的手法虽有差异,但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皆有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患者颈部的气血循环,还能改善“骨错缝”的结构应力异常状态等。文章整理不同流派关于脊柱疾病(尤其是颈椎病)的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对其手法治疗的操作要点和作用机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颈源性疾病是指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体周围软组织受损或者退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者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脊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征~([1])。颈源性头痛、颈源性耳鸣、颈源性高血压、颈源性肩周炎这四大类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颈源性疾病,这些疾病多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但根据主要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手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腰椎滑脱是包括椎体、椎间盘、后关节及骨盆4个方向的脊柱病变[1].近年来由于治疗腰椎疾病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术被成功地运用于临床.它可以直接达到椎间盘,彻底切除引起疼痛和不稳定的椎间盘.我院脊柱外科采用微创腰椎前路融合技术治疗患者1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损伤颈椎及其椎间盘、椎周肌筋退变引起脊柱平衡失调,小关节紊乱,压迫或刺激了颈脊髓,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其发病有逐渐不断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如头高枕睡眠或长期埋头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矫盆整脊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新途径。方法:针刀松解后进行四维调曲、手法矫盆整脊、口服自拟生骨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最终对238例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及脊柱连带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韦以宗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论,配合以宗四维整脊牵引床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脊柱椎体变形,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而引起的脊柱以外的相关系统的疾病。脊柱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既有与内科、神经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症状相似之处。又同时伴有脊柱病变体征。中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内经》中记载了痹厥,眩晕以及后世医书记载的心悸、血痹、经痹、骨痹等疾病与脊柱相关病相似。其发病机制是因统督一身之阳的督脉不通而为患。笔者运用整脊手法,治疗32例脊柱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