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与胆囊壁增厚的临床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胆囊壁增厚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壁有明显水肿增厚改变者达45%,且有腹水者胆囊壁水肿增厚发生率(55.6%),高于无腹水者(2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囊壁水肿增厚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3.
肝硬化合并胆囊壁增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  范晓棠  谢会忠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90-259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34例肝硬化合并胆囊壁增厚患者,根据胆囊壁增厚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154例)、中度组(114例)、重度组(66例).分析胆囊壁增厚程度与性别、年龄、血清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STB)水平、门静脉(PV)压力[用PV内径表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脾大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不同,其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增厚程度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s=0.404,P<0.01).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患者血清ALB、STB水平及PV内径、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中度及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上述指标与轻度胆囊壁增厚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PV内径及PT与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腹腔积液及脾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胆囊壁增厚患者,且重度胆囊壁增厚患者的腹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胆囊壁增厚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ALB、STB水平,PV压力,PT,腹腔积液,脾大有关,可以将胆囊壁厚度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辅助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肝硬化患者,按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两组,比较组间自由门脉压、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血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并制作胆囊血管铸型标本和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70.8%(114/161)的患者胆囊壁增厚。与胆囊壁正常患者相比,胆囊壁增厚患者的自由门脉压明显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伴有腹水者显著增多(P<0.01),而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流术后胆囊壁厚度明显缩小(P<0.05),而断流术后无显著变化。胆囊血管铸型标本显示肝硬化胆囊壁增厚者胆囊静脉丰富、迂曲和扩张。结论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可能是主要因素;胆囊壁增厚可能与肝硬化时胆囊继发炎症和结石有关,并可作为早期预报门脉高压和鉴别肝硬化和其他原因腹水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林  周政文  杨柳 《中外医疗》2011,30(15):78-79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8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排除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胰腺疾病及心肾功能不全者,并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6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4例,女性49例)。按照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2组,2组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浆总胆红素水平、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者为72例,发生率达83.7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5%,相对于胆囊壁正常者,胆囊壁增厚患者血浆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13±7.6)mg/L,P〈0.05,腹水发生率明显增加(86.11%,P〈0.005);相对于肝功能Child-pughA患者,Child-pugh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5),而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hild-pugh分级、腹水及血浆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相关联,由此得出,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该研究临床意义主要在于胆囊壁增厚可反映肝损害程度,随着胆囊壁厚度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又可反映肝硬化治疗疗效,并提示其预后;另一方面,它可作为早期预测门脉高压症的重要指标;还有助于肝硬化腹水和其他疾病所致腹水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常在灰阶超声检查时不同个体表现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增厚类型。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腹水,炎性反应等都是导致肝硬化病人胆囊壁增厚的主要病因,但关于不同类型增厚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目前尚不明确。该文将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根据灰阶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并就其与增厚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胆囊壁增厚的四种原因作探讨 ,其中单纯胆囊病变引起的占到了 6 8%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胆囊壁改变占到13% ,肝脏病变引起的胆囊壁改变占 15 % ,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壁增厚占 4 %。超声发现胆囊壁增厚不应将诊断局限在胆囊本身疾患上 ,要充分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之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原因致胆囊壁增厚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选择40例b超检查胆囊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分析不同病因及胆囊壁增厚特点.结果 肝硬化腹水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1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其他5例.结论 超声基本可以对胆囊壁增厚作出诊断,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
胆囊壁增厚的病因可归纳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两类,在临床上前者发病较高,而后者较低且较易误诊。两者如何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我科诊断情况讨论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85~1996年无胆囊及胆道疾病、胆囊壁增厚厚度>3mm的住院患者486例,其中经手术及病检证实肝硬化者216例(肝硬化组),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9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手术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低蛋白血症177例(低蛋白血症组),上述三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是既无胆囊及胆道系统疾病、又不包括上述各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蒋小勤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86-86,10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壁增厚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引起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声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急性病毒性肝炎、低蛋白血症等均可引起胆囊壁增厚,因病因不同,超声声像各不相同。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壁增厚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B超及肝功能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硬化患者有胆囊壁增厚者达76.7%,且有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为87.1%,高于无腹腔积液者50.0%(P<0.05)。胆囊壁厚度与门静脉宽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浆清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且伴发腹腔积液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高于无腹腔积液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伟全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47-14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硬化患者7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各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采用常规四孔法,常规建立气腹,取头高脚低左侧倾斜体位,术中维持气腹压11-12mmHg;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患者在右肋缘下做切口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胆总管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胆总管损伤发生率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硬化较开腹胆囊切除术优势明显.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伴或不伴胆结石胆囊排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伴或不伴有胆囊结石时胆囊的排空功能,以探讨胆囊的排空是否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方法 24位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试验组,Child A、B、C级各8例;另24例不伴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每级均有8位患者.利用超声波检查测量空腹胆囊体积,后嘱受试者摄入脂餐计算胆囊体积,估测胆囊最小体积、胆囊排空分数.统计分析使用Studentst检验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空腹胆囊体积和胆囊最小体积均增大,但胆囊排空分数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中,与Child A级比较,Child C级胆囊排空分数显著降低,并且也比对照组中Child C级的胆囊排空分数显著下降.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下降,胆囊的运动减弱则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等趋势,胆囊的运动减弱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及胆囊壁的厚度与胆囊排空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32例为观察组,另选择肝硬化未合并胆囊结石患者3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水平、门静脉内径宽度、内毒素水平、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及低密度血浆脂蛋白(Lp-X)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内径均值为(16.54±2.31)mm、白蛋白浓度为(28.34±3.23)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71.13±34.55)pg/ml高于对照组的(24.32±12.34)pg/ml(P<0.05),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及Lp-X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71.88%vs 48.48%,56.26%vs 30.30%,P<0.05)。结论年龄≥60岁,门静脉内径宽、白蛋白较低者更易发生胆囊钻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与Lp-X阳性率均较未合并者高。  相似文献   

15.
胆囊壁厚度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壁厚度及双边征与病毒性肝炎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厚度。结果: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壁厚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结论:胆囊壁厚度明显异常( 包括胆囊壁厚度≥5 m m 及双边征) 为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肝包膜和胆囊壁的双重炎性反应。胆囊壁厚度异常人数与病毒性肝炎病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方法:分别对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0.8岁)和68例正常健康者(平均年龄48.3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静息状态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指数(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肝硬化患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PWVβ及IMT增高,AC降低,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组的PWVβ与Eρ、β及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肝硬化组AI与Eρ、β、PWVβ、AC及IM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版E-Tracking技术客观反映了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程琳  何生  陈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563-564,617
目的:探讨肝硬化胆囊切除出血的处理。方法:对18例肝硬化胆囊切除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术中大出血5例,平均出血400ml,18例病人应用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效果满意,术后未再出血。结论: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法是较好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聪  张宇  陈云飞  刘兵 《西部医学》2018,(11):1599-1602,1606
目的 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40例(研究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3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1d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汁酸(TBA)],并获取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脏组织中法尼醇受体(FXR)、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DBIL、TBA高于对照组,TC、T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XR、BSEP、MRP2水平[(2.15±0.34)、(4.21±0.51)、(4.35±0.5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FXR、BSEP、MRP2与血清TBA、DBIL呈负相关,且FXR表达水平与BSEP、MRP2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关系密切,其中FXR、BSEP、MRP2表达下调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 36)中文版对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除心理功能维度外,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Child分级主要影响生理健康方面的评分,而性别对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评分均有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与Child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