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某医科大学女生瘦身倾向和不满体形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DI)的瘦身倾向分量表和不满体形分量表、BMI体象量表(BMI-SMT)、青少年及成人身体自尊量表(BES)和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测查了181名某医科大学大三女生.结果:体重满意感、对自身体形的期望偏差和认识偏差对于个体的瘦身倾向具有预测作用;而体重满意感、对自身体形的期望偏差对于个体的不满体形具有预测作用.体形指数正常组的个体对自身体形的认识偏差、期望偏差显著高于低体重组,身体自尊和体重满意感显著低于低体重组,不满体形、瘦身倾向显著高于低体重组.结论:女大学生对自身体形的歪曲认识、不合理的期望及较低的体重满意感是影响瘦身倾向的重要因素,而对自身不合理的期望及较低的体重满意感是影响不满体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节食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节食行为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节食状况测查表,进食障碍问卷的“瘦身倾向”和“对身体不满”分量表以及社会影响问卷,对261名北京市的女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用强迫进入的回归方法探讨母亲和同伴的节食,同伴间的竞争和传媒影响这四个因素对节食状况及“瘦身倾向”和“对身体的不满”得分的预测。结果:(1)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节食行为,更强烈地对身体的满和瘦身的倾向。(2)社会影响因素中,同伴间的竞争是预测节食状况及相关态度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北京女青少年节食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女青少年节食状况。方法 :采用节食状况量表及进食障碍调查表中的求瘦欲望与不满体形两个分量表测查了北京市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的 3 44名女生 ,同时搜集被试的年龄、体重、身高等人口学资料并计算出每个人的体形指数 ,结果 :5 7.3 %的被试从不节食 ,有时节食占 3 8.1% ,严重节食为 1.7% ;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节食状况无显著差异 ,但有年长组比年幼组严重的趋势 ;节食状况并不与体形指数相吻合 ,即一些体重正常甚至过瘦的女孩亦节食 ;被试的求瘦欲望显著高于 15年前的美国常模 ,2 5 %的被试对自己的体形强烈不满 ;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在求瘦欲望和对体形不满方面无显著差异 ;体重正常和较瘦的被试比过瘦者有更强的求瘦欲望和对体形的不满 ;对身体的病态态度越严重的女孩越可能有节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及进食障碍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调查北京女大学生节食、进食障碍状况及其相关的一些心理因素 ,以及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这些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节食状况量表、进食障碍症状调查问卷、进食障碍调查表中的瘦身倾向与对身体的不满两个分量表、羞耻体验量表及性别角色量表测查了 2 11名北京女大学生。结果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比以往研究发现的中学生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有 10人可以被初步判断为非典型性进食障碍 ;体形指数和瘦身倾向可预测节食行为 ;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羞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上有显著差异。作者进一步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结论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及进食障碍应引起重视 ,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学生暴食行为的状况以及与冲动性特质的关系.方法:对8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暴食量表(BES)筛选出暴食组58人、非暴食组804人,采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延迟折扣任务(DDT)、概率折扣任务(PDT)进行冲动性测试.结果:暴食组女性比例高于非暴食组(X2 = 9.155...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北京市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状况,探讨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84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0人(3.6%)为罹患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②人格与进食障碍状况相关显著,且能够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其中神经质对进食障碍问卷各分量表均有预测性:精神质对暴食、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外倾性对身体不满、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和成熟恐惧有预测性;掩饰性对瘦身倾向、暴食、身体不满、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结论: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与进食障碍有关的不良态度和行为;个体的人格,尤其神经质的人格是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及其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现状,探索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暴食量表、自尊量表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144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暴食行为上无显著差异(t=1.522,P0.05),而超重/肥胖组比正常体重组表现出更多的暴食行为(t=2.679,P0.01)。2暴食与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0.171~0.846,P0.01)。3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和暴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态度的内隐情感倾向,考察咨询师对这些伦理行为的内隐情感、外显认知态度差异,以及中美咨询师的态度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177名正在从事或正在学习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从业人员,用自编“咨询师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接受度”调查问卷进行内隐情感态度调查,并选取中美已有的关于认知态度的研究,来比较与已有研究中咨询师对伦理行为的态度差异.结果:咨询师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情感态度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咨询师对10个条目(33.33%)的伦理行为的接受程度高于女性.咨询师对某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有较清晰的认知判断,但从主观情感角度出发对21个条目(70%)的行为更加宽容,在内心中更能接受和容许这些行为的发生.本研究和已有研究的中国被试对15个条目(50%)在认知判断和情感评价两个角度认为符合伦理的人数均低于美国被试.结论:从本研究调查情况和与前人研究比较结果来看,中国咨询师对部分条目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缺乏一致性,而中美咨询师对待某些条目的态度具有明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耀心 《校园心理》2020,(2):175-176
暴食是指一次性或短时间内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进食量,个体通常无法自控地吃很多东西,且吃到难受才停止。有反复发作性暴食行为的个体往往也具有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因此常常会在暴食后采取节食、呕吐、过度运动等补偿措施。在暴食-补偿的反复循环中,个体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严重者可能出代谢紊乱或胃肠道疾病。暴食行为多见于青年女性,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暴食常被当做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手段,然而在短暂的满足后,个体往往会因为对外形的不满而产生自责、愧疚,反复发作的失控感也会造成更多痛苦。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认为暴食行为的根源在于情绪管理失调,并提出可以通过识别、接纳、转换不良情绪的方法改善暴食行为[1]。本案例运用情绪聚焦疗法,有效的帮助了一位20岁的大学生改善暴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国外不少资料报导 ,在青少年学生中 ,相当一部分人因顾虑肥胖而有不当的饮食行为 ,且以女生更为多见[1,2 ] 。有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可孕育女性的这种不当的饮食行为乃致进食障碍[3 ] 。本文就此问题对农村女中学生的饮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对象 取湖南省某四个农村中学高中女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 84份 ,回收 2 84份 ,不符合要求者 18份后 ,有效问卷 2 66份 (93 7% )。方法  1 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及所希望的体重。 2 自编饮食态度测查表 :包括有无节食行为、避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吃减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