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是我国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切除公认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方案 ,但由于诸多因素 ,术后 5年复发率仍高达 6 0 %~80 % [1 ] ,即使是小肝癌术后 5年复发率也达 4 0 %~ 5 0 % [2 ] ,且 80 %以上的复发癌为肝内复发 ,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 ,因此提高肝内复发癌的治疗水平 ,无疑对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治疗方法 ,我们对 138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83年 10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1987~1998年12月期间的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例284例,采用再次手术切除56例;肝动脉栓塞化疗158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15例。结果 再切除病例的1、3、5年生存率为61.7%、37.1%、25.5%;TACE治疗的1、2、3年生存率为49.3%、28.7%、19.6%。结论 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术后复发的最有效方法,术后辅助性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发现和治疗术后早期复发的理想方法,效果优于发现复发后再作TACE,对术后高危复发病例应作术后辅助性TACE。  相似文献   

3.
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次于胃癌,位居我国第2位[1,2]。目前治疗方法多样,肝切除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3,4]。肝癌的发生与复发同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有密切关系[5]。保留正常的肝组织是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根据Couinaud的现代肝脏解剖学概念,完整的肝段切除可以使肝功能损害降至最低,这也符合肿瘤微创外科的治疗原则,即彻底清除病灶,缓解疼痛,又减少了病人机体和心理创伤。1解剖基础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8段[6],每个段可视为功能和解剖上是一个独立单位,由于每个段可独立或和相连的段一起切除,这对肝脏手术的改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也提高了肝脏手术的安全性[7]。后来Couinaud对肝内解剖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89年发表了肝脏9段的报告[8],这在解剖和临床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9]。肝脏由主肝和肝背扇区2部分组成,主肝由II段至VIII段组成,肝背扇区由I和IX段组成。主肝部分为半肝、区和段3级。①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IV段)与右前叶(V段和VIII段),正中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切迹中...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4~2003年1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2%、45.87%、18.43%。结论术中B超检查对小肝癌定位,大肝癌卫星灶的显示、门脉内癌栓的显示有利于术式选择。术后的综合治疗可延迟复发,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区域化疗预防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经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后化疗对癌复发预防的疗效。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术中行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后皮下植泵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行区域化疗组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区域化疗是防止复发的较为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选取92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3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并依据患者随访期间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92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8例原发性肝癌姑息性切除术后,经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与38例相同病期仅作姑息性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显示插管化疗组AFP转阴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未插管组,分别为84.8%与 61.3%,55.3%与21.1%(P<0.05).而AFP术后3个月转阳率插管组低于未插管组,分别为50%与74.5%(P<0.05).提示对无法行根除性切除的肝癌患者,在作姑息切除术的同时,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对提高术后生存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姚晶  李鸿  夏东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61-2964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1月都江堰医疗中心普外科收治的226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56)和非感染组(n=1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PNI对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评估作用。 结果:226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56例(24.78%)术后发生了感染性并发症;两组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PNI、术后胸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是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PNI预测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72.5%。结论:术前PNI对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2年6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12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有肝炎病史,10例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8例,休克11例.腹膜刺激征11例。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2%,75%,91%。术中见肿瘤呈现肿块型9例,结节型3例。术式分别为单纯修补2例,填塞压迫3例,微波固化加肝动脉结扎3例:7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分别为肝功能衰竭4例,肾衰竭1例,肺内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7个月,主要死因为肝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机制不清,急诊剖腹手术可以使鄙分患者Ⅰ期切除肿瘤,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预防肝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简称肝癌破裂)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1973年以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2(22—65)岁。11例为急症肝切除术,1例为2期肝切除,包括肝左外叶切除6例,左内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右肝部分切除2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本组中Child-Paugh肝功能分级A组的11例中无死亡;B组者1例术后死于肝衰,手术死亡率为8.3%。术后生存的1例均获随访,平均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18.2%,9.1%。其中1例已无瘤生存25年9个月。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的最好方法,当有可能时应争取施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可能使患者获行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1.
对128例原发性肝癌、37例肝硬化、60例健康人作血清酸性铁蛋白(AFF)检测。正常组60例,其中男(30例)测得AIF值为112±40.03mg/L(X±SD),女(30例)测得AIF值为62±28.72mg/L(X±SD)。原发性肝癌组,男(111例),测得AIF值为481±281.56mg/L(X±SD),女(17例)测得AIF值为334±150.02mg/L(X±S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硬化组,男(31例)测得AIF值为136±63.36mg/L(X±SD),女(6例)AIF测得值为90.7±59.63mg/l(X±SD);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20μg/L的77例原发性肝癌中,AIF阳性率80.5%(62/77)。AFP阳性与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AIF测定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的长期疗效,探讨肝脏功能良好的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其中70例肝切除患者,7例肝移植患者;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肝切除患者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疗效及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的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移植组合并肝硬化患者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15);肝切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移植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肝移植组患者术前接受TACE治疗比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乙肝感染、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均显著高于肝切除组(P<0.001);但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医院死亡率、二次手术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移植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肝切除组(P=0.0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甲胎蛋白>100 ng/m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 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肝硬化、血小板<100×109/L和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Child-Pugh A级直径≤5cm的单个小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治疗重度肝硬化的单个小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可作为首选方法,非重度肝硬化可考虑肝切除术;因此,术前应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单个小肝癌患者进行肝硬化严重程度分级,依此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血清IL-2、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 (P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 -2、IL -12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PLC患者 ,随机分为 2个组 ,即单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组 (以下简称TACE组 ) 3 5例 ,生物化疗 (BIO )组 (以下简称BIO组 ) 2 5例。BIO组于TACE后第 3天开始接受IL -2 (IL -2 10 0万U /天× 10天 ,静脉点滴 )及IFN -γ(5 0万U /天× 10天 ,肌肉注射 )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2水平 ,同时观测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 -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 (P <0 .0 1)。 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 (CR )者 ,BIO组 18例中部分缓解 (PR ) 4例(2 2 .2 % ) ,无变化 (SD) 11例 (61.1% ) ,进展 (PD ) 3例 (16.7% ) ,有效率为 83 .3 % ;TACE组 2 5例中PR 2例 (8.0 % ) ,SD 15例(60 .0 % ) ,PD 8例 (3 2 .0 % ) ,有效率为 68.0 % ;BIO组疗效 (83 .3 % )优于TACE组 (68.0 % ) (P <0 .0 5 )。 2组PR和PD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SD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生物化疗是治疗PLC的 1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不能手术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法 ,也可作为PLC术后的 1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IL -2和IFN -γ的联合应用是 1种较好的生  相似文献   

14.
血清脂质检测对肝癌的临床价值徐郁,张宝初,邵锦兰,喻敬平原发性肝癌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为进一步探讨包括血清胆固醇(CH)在内的血清总脂(TF),甘油三脂(TG)、β-脂蛋白(β-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检测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现将肝癌...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光平  蔡敬铭  刘强  肖亿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2):1299-1301
目的:探讨青年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率低及术后复发率较高的原因.方法:将1985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73例患者分为青年组(≤35岁)83例和中老年组(≥36岁)90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率、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26.51%(22/83)和68.18%(15/2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9%(13/22)、22.73%(5/22)和9.09%(2/22).中老年组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率、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53.33%(48/90)和37.50%(18/4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39/48)、47.92%(23/48)和39.58%(19/48).青年组各项生存率指标均较中老年组低(P<0.01).结论:青年组原发性肝癌具有肿瘤生长迅速、侵袭力强、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多表现为巨块型及弥漫型等特点,导致手术切除率较低及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再次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2月~1993年11月,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再次放射治疗12例原发性肝癌,结果:①全组生存24~120个月,中位生存47个月,其中3例分别生存42个月、90个月和106个月仍健在。②患者再次放疗后生存2~42个月,中位生存10.5个月,其中2例弥漫性肝癌再次移动条放疗后分别生存2个月和3个月后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复发性肝癌经再次放疗后肿瘤完全消失。作者认为,对肝功能储备尚佳的局限性肿块,再放疗后能有效地控制癌灶,延长生存期,而对放疗后估计肝功能难以代偿的局限性肿块,再放疗是否延长生存期,尚须进一步验证,对复发性弥漫性肝癌不宜行再放疗。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A_1AT) 浓度共388例,A_1AT测定结果其中正常人170例,急性肝炎82例,慢性肝炎32例和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17例,均无阳性。肝硬化35例及原发性肝癌52例,其A_1AT阳性率分别为2.86%(1/35),和78.84%(41/52)。在9例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中,A_1AT阳性5例,A_1AT阳性率可达55.56%(5/9)。本组资料提示A_1AT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之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PG水平对肝癌患者胃黏膜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100例,根据McCor-mack标准对患者的PHG发生情况进行评定,并因此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按照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患者被分为A级、B级、C级.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的PHG关系;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不同发病原因的患者的血清PG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差;研究组患者的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级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较A、B级肝癌患者小,A、B级肝癌患者的PGⅠ的含量和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C 3个等级的肝癌患者的PGⅡ含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因的肝癌患者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P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胃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提前治疗可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终末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终末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合理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终末期肝癌患者中,死亡前1个月内的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6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及肝癌破裂出血前后,应用有潜在致出血作用的头孢类抗菌素;25例死亡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5例死亡前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呼吸,32例行腹腔穿刺抽腹腔积液,1例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4例给予TACE治疗;66例(68.0%)患者给予1~3种中药或免疫制剂静脉点滴治疗,76例(78.4%)给予1~3种保肝药物治疗,31例(32.0%)患者临终前日输液量达到2000ml以上,其中21例(21.7%)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结论终末期肝癌患者存在着治疗不规范情况,应尽快制定包括肝癌在内的各种器官癌症终末期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并以此作为规范终末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和节约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