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通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期间的15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r-PA组患者87例,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UK组64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后6h之内,r-PA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冠脉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UK组(P〈0.05);发病后12h内r-PA组患者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也明显高于UK组(P〈0.05);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发病早期,效果更佳,是临床上心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18例(85.7%),血管完全再通的11例(53%),部分再通的9例(41%)。颅内出血率9.5%,病死率4.8%。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年龄分成3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12 h内溶栓的47例AH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 h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1例死亡,且无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多模式CT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以期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参照溶栓时间窗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溶栓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9,P<0.05)。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后24 h、7 d、14 d NIHSS评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且有助于患者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2例发病6h内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32例,部分再通10例,未通10例;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者36例,疗效差者16例;疗效良好的36例患者中有32例(88.9%)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2分,疗效差的16例患者中只有2例(12.5%)NIHSS评分改善>12分;溶栓后脑出血12例(23.1%).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通率,显著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改善≥2分可能是患者后期疗效好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性别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09年2月到2012年9月连续收集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的不同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2组:(1)女性组:该组由39例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2)男性组,该组由42例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男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2组在90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61.54%和52.38%,P=0.406)、颅内出血的发生率(7.69%和9.52%,P=0.769)、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5.13%和7.14%,P=0.707)及死亡率(5.13%和7.14%,P=0.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在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率及90 d内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组在心肺复苏早期使用UK20万U,30 min内静脉泵入,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存活>24h及存活30 d情况,观察两组是否有出血或因出血致死情况.结果 对照组ROSC率为34.4%(11/32),治疗组为62.5% (20/32),两组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存活>24h率为15.6%(5/32),治疗组为40.6%(13/32),两组存活>24h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存活30 d率为6.2%(2/32),治疗组为25.0% (8/32),两组存活30d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未出现皮下出血或其他脏器出血情况,治疗组有1例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部位出现皮下局限性淤血.治疗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中使用小剂量UK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溶栓适应症及无溶栓禁忌症的25例病人,尽快地给予UK溶栓治疗。结果 25例病人中,5周病死率为16.0%;总冠脉再通率52.0%,其中,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小于6小时者冠脉再通率为62.5%,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在6-12小时之间者冠脉再通率为33.3%;轻微出血发生率20.0%,严重(致命性)出血并发症为0。结论 国产UK溶栓治疗AMI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AMI总病死率;6小时时内实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只要我们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及禁忌证,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性变化,及时处理溶栓中出现的危险情况,UK溶栓治疗是比较安全的,溶栓疗法要求的设备、技术等条件不高,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具有溶栓指征的7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早期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于入院当日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100 mg/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溶栓后1、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h时,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65.0%(26/40),89.5%(34/38)比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后1、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 17.5%(7/40)比2.6%(1/38);47.5%(19/40)比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 (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