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吉萍 《护理研究》2008,22(21):1911-1911
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出现可逆性意识丧失、镇痛的状态.全身麻醉它包括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等形式.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麻醉学的不断进展和监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安全.其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病人随时会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及增殖体切除术为小儿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短,在口腔操作,既要求麻醉深度足够,又要保证术后苏醒迅速,因而,及时发现并处理围麻醉期并发症十分重要。我院近几年来采用气道开放式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方法,观察围麻醉期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63-1965
目的观察和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方法以20%比例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27例。直肠癌根治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临床麻醉中,术前10min及拔管后,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切除后及拔管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0min及拔管后,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切除后及拔管时,两组血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不良反应,前者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提升麻醉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建议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大力推广及应用该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随着全身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的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增高.在麻醉苏醒期患儿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代谢方面的异常,所以此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证病人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现将200例患儿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药物停用10~30min至手术完毕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定向障碍,甚至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麻醉苏醒期躁动是一种特殊性麻醉并发症,如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或危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表面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手术能否降低丙泊酚的使用量。方法将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20例,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GEL组)20例。GEL组插管前在所用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表面麻醉剂恩纳乳膏1~2g。两组术前硬膜外用药及诱导用药相同,术中用丙泊酚、阿曲库铵维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整丙泊酚速度。记录丙泊酚用量、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EL组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不良反应与G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纳用于气管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可较好抑制全麻术毕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24例。对2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弱。结果与GA组比较,GE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肛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分别测定麻醉前30min(T0)、麻醉后30min(T1)、麻醉后1 h(T2)及术后24 h(T3)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并计算相应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麻醉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蛆T1~T3各时段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升高(P<0.01);B组T3时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敷明显升高(P<0.01),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在手术中,全身麻醉在手术中能维持良好的氧供,对循环干扰较小,但全身麻醉亦可引起机体各种生理变化,尤其在全身麻醉后恢复期间,各种保护性反射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可能发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甚至心搏骤停,因此,做好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与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密切相关。现就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琼芳  黄毓婵  吴施惠 《全科护理》2012,(20):1883-188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病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6月—2012年2月68例垂体肿瘤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经鼻蝶窦脑室垂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苏醒期的护理体会。[结果]68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出现舌根后坠,其他病人均手术顺利清醒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垂体肿瘤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易发生低氧和舌后坠等呼吸并发症,具有危险性,应严密监测,加强观察及护理,以确保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1.
吴跃仙 《护理研究》2007,21(7):1920-1921
躁动、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循环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使苏醒期的麻醉管理更加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苏醒期的风险。我院自2002年-2004年开展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心理指导,使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1],是小儿麻醉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术患者麻醉恢复(拔出导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呼吸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9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09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全身麻醉。对2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呼吸及躁动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拔导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上腹部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单一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马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229-7230
近年来随着我院腹腔镜手术的增多,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全身麻醉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患者在该期随时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加之腹腔镜手术期间的体位改变,更容易发生危险。为了使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地渡过手术期,防止术后并发症,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我们在腹腔镜手术期间配合麻醉医生对全麻患者的苏醒期护理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以达到诱导平稳迅速、麻醉深度适宜、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的目标.方法 将15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78例以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维持,行幽门环肌切开术;B组80例巨结肠、胆管闭锁和胆总管囊肿惠儿,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58例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21.3±9.9)min和气腹时间(14.7±10.3)min和B组的分别为(98.1±38.6)min和(72.9±29.1)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诱导均迅速,麻醉满意,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传统的静脉全凭麻醉更快.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8例,依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PAI-1值低于对照组,t-P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利于增强纤溶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远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晚期恶性肿瘤18例行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麻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18例恶性肿瘤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20次。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肺氧合指标,测定电解质、血糖和尿量。结果:升温期和恒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BE、血钾和血糖下降,降温期恢复。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是全身热疗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姬小蔓  崔海丽 《全科护理》2012,(30):2793-2794
[目的]探讨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术后出现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插管全身麻醉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的对症措施。[结果]本组138例病人发生苏醒期躁动41例,舌后坠71例,呼吸遗忘10例,喉痉挛4例,喉头水肿2例,呼吸抑制2例,呕吐、反流和误吸1例,心血管并发症7例。[结论]重视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全面评估,可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出现,是确保病人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