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慢粒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26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1例,女15例,男女之比0.73∶1,发病年龄25~55岁。26例中轻度脾肿大1例,中度脾肿大12例,极度脾肿大13例,可见慢粒脾肿大程度以中度,极度肿大为主。26例白细胞总数50×10~9/L~700×10~9/L,其中50×10~9/L~500×10~9/L23例,>500×1O~9/L~700×10~9/L3例。26例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1年9月起,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CS)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3~44岁,平均33.3岁。病史最短者1年半,最长9年。术前6例均有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胸腹壁浅静脉怒张等。4例肝硬化面容,1例小腿静脉曲张形成溃疡。白细胞计数5例低于4.0×10~9/L,最低者1.7×10~9/L。血小板计数5例低于70×10~9/L,最低者21×10~9/L。凝血酶原时间6例均延长,HBsA 均阴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大量静点致白细胞减少较少见,我院住院病人中先后发现二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55岁。支气管哮喘而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时白细胞10×10~9/L,中性76%。给予青霉素560万U静点,口服复方茶碱片。用药后的15d发现白细胞降到0.8×10~8/L、中性20%,立即停药,改用红霉素、地塞米松,静点。停青霉素后的d2、d3、d6,白细胞及中性分别为2×10~9/L,中性57%,4×10~9/L,中性60%,10×10~9/L,中性71%,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例2]患者:男,49岁。腰痛,尿频,尿痛,白细胞9.6×10~9/L,中性70%,尿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伤寒病的临床表现与血象和骨髓象的相关性,我们搜集1988年2月至1992年2月四年中收治的经细菌和/或血清学明确诊断伤寒的住院患者33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5~13岁3例,17~35岁27例,40~51岁3例。血象:WBC 以4~10×10~9/L 为正常。33例中4.2~9.9×10~9/L 8例,14.1×10~9/L 1例(以上为WBC 正常及增高组);0.55~385×10~9/L24例(WBC 低下组);外周全血细胞减少者9例;WBC 小于1×10~9/L3例,最低者0.55×10~9/L。骨髓均采自发热期,经两人共同阅片,其中3例因严重稀释未作分类。结果WBC 减少组24例中有10例腹泻。肝脾肿  相似文献   

5.
陈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43-743
我院于1997年1月~2002年1月诊治继发白血球减少症患儿3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我院诊治白血球总数降低患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例个月~3岁11例,3~12岁21例;其中急性上呼吸感染1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幼儿急疹5例,支气管肺炎5例,间质性肺炎1例,小儿急性肠炎7例。有21例患儿首次血常规检查WBC 2.0~4.0×10~9/L;9例首次WBC4.0~10.0×10~9/L、2例WBC>10.0×10~9/L,后面两种情况进行治疗2~3天后复查血常规WBC<4.0×10~9/L。  相似文献   

6.
例1,男,19岁。纳差、恶心、乏力伴浓茶色小便18天。查体:体温正常,轻度贫血,巩膜微黄,肝脾肿大,触痛。黄疸指数16u,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改良金氏法),尿胆红素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85×10~(12)/L,白细胞3.8×10~9/L,涂片未找到疟原虫。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一周无效,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6×10~9/L。即行骨穿推片找到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抗疟治疗20天,痊愈出院。既往无疟疾发作史。无疫区居住史。例2,男,21岁。持续高热伴全身酸痛、鼻塞3天。查体:体温39.8℃,急性热病容,鼻塞无涕,肝脾肿大,无触痛。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25×10~(12)/L,白细胞10.2×10~9/L,中性0.76,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引起1例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女性,79岁,因顽固性贫血伴有过多胚细胞,每4周需输红细胞而入院接受GM-CSF治疗.入院时白细胞数6.6×10~9/L(中性白细胞65%,胚细胞7%,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230×10~9/L;乳酸脱氢酶(LDH)392U/L;血清生化检查正常,血钾为3.6mmol/L.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GM-CSF(糖蛋白108μg=蛋白质75mg),每日二次.治疗后第5天,白细胞数为70.3×10~9/L(中性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烧伤后3小时入院,收入无菌监护病房。体温37.5℃,心率96~110次/分,尿量正常,休克期渡过平稳。血红蛋白86克/L,白细胞数3.0×10~9/L,血小板数75×10~9/L。于伤后第7天和第10天对两上肢和两下肢Ⅲ度伤面行切痂术和微粒自体皮移植术,创面以0.05%洗必太及10%磺胺咪隆加压包扎,术后第一天体温开始上升,至伤后10天体温为39.4℃,血红蛋白42g/L,白细胞数19.8×10~9/L,血小板数194×10~9/L。先后应用了头孢氨苄、复达欣、氟哌酸及头孢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主因发热、贫血3个月伴间断上腹痛20余天于1986年2月26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何诱因出现乏力、厌油及头晕,后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持续约4小时自然下降。无咽痛、咳嗽、咯血及盗汗。曾在外院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4×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诊断肺部感染,采用青链霉素治疗症状无改善。后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0×10~9~30×10~9/L.血沉80mm/1小时,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胶囊口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共计 79例 ,男 5 2例 ,女 2 7例 ,年龄 (4 8± 13)岁 ,平均 5 1.6岁。肝硬化病史 (17± 6 ) a,发烧 48例(体温 >39.0℃ 7例 ,<38.0℃ 2 7例 ) ,腹痛 6 2例 ,腹部有压痛者 41例。腹水常规检查 :白细胞 >1× 10 9/ L 2 1例 ,0 .5× 10 9/ L~ 1× 10 9/ L 38例 ,<0 .1× 10 9/ L 17例 ;蛋白 >30g/ L 2 3例。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15 .0× 10 9/ L 2…  相似文献   

11.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87~1989年急诊诊治三起全家急性亚硝酸钠中毒15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为25~35岁,青壮年占100%。误服后约30分钟~1小时30分开始发病、发病急缓与中毒症状轻重以及食多少有关。临床表现见下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15例、白细胞数:13×10~9/L~17×10~9/L,中性0.87~0.90 尿蛋白微量3例,尿镜检白细胞3~5个/  相似文献   

13.
<正> 胞磷胆碱(citicoline)临床上常用于脑血管意外,一般无严重副作用。我们在使用胞磷胆碱过程中,发生休克4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性,72岁。因右侧偏瘫,讲话不清4d而入我院。体检:神志清,BP18.7/9.3kPa(140/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口角向左歪斜,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2×10~9/L,N:84%(治疗后,白细胞4.5×10~9/L,N:73%),BUN6.4mmol/L(18.0mg/dl),尿糖+++(治疗后阴性),血糖14.0mmol/L(268mg/dl);脑脊液:WBC0.005×10~9/L,葡萄糖2.78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6月至1998年2月,我科以安瑞克作为解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60例.现就其退热效果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20例住院患儿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重症,体温38~40℃84例,>40℃36例,高热惊厥13例.血常规 WBC>10×10~9/L 27例,WBC 6—10×10~9/L 56例,WBC<6×10~9/L 37例:入院时发热时间≤24小时64例,24~48小时56例;男69例,女51例;1~3岁79例,4~9岁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分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例1 女,14岁。因头痛、呕吐、复视1月,发烧、关节痛10天,于1984年10月22日住院。体检:血压110/60。神清。脱发,两颊红斑,右眼脸下垂,右眼外展不全伴复视,两瞳孔等大等圆,双眼底视乳头水肿。颈软。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60×10~9/L。尿蛋白++,红细胞3~4/Hp,白细胞0~1/Hp,颗粒管型1~2/Hp。血沉120mm/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不典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肠伤寒治疗,诱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2岁。因发热、食欲减退、腹胀半月余于1987年6月13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6℃,脉博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21/12Kpa,心肺正常。肝脾均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14g/L,白细胞4.5×10~9/L,中性0.60,淋巴0.40,血小板105×10~9/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5—6/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3~1989年收治阿米巴肝脓肿92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 92例中,男80例,女12例;年龄6~65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1天。临床表现:本组均有发热;右上腹痛91例,肝大、有压痛80例,腹部肿块4例,黄疸4例,肋间隙水肿2例,腹泻2例。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82例,10.0×10~9~20.0×10~9/L,其中嗜中性细胞>0.80者72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性,58岁,干部,既往体健,因患不完全肠梗阻在我院外科住院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不除外克隆氏病。住院期间曾服硫唑嘌呤200mg,每日4次,治疗11天,化验血常规正常。出院后仍每日服用硫唑嘌呤800mg,9天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40℃,伴腹痛、腹胀、排柏油便。来我院就诊。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4×10~9/L,血红蛋白55/L,又以贫血原因待查收外科住院。住院后患者血白细胞0.4×10~9/L,血色素55/L,血小板18×10~(12)/L,便潜血(++),网织红细胞为0%。经积极静脉输全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行阑尾切除术均采用分层缝合法,切口感染机会大。自1990年我们采用抽线缝合法降低了切口感染率,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任意将1989年30例作对照组,与1990年28例抽线缝合组(抽线组)作对比。对照组:男23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3.3:1;发病年龄2~12岁,平均年龄8.2岁;白细胞总数15×10~9/L以上29例。抽线组:男20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2.5:1;发病年龄3~12岁,平均年龄8.9岁;白细胞总数15×10~9/L以上28例。两组无明显差异。发病类型见表: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少见类型,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乏力、左上腹包块1年于199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年来曾因上述症状多次在本地医院就医,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为15~1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15×10~9/L,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体检,无贫血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5.6×10~9/L、N0.96、E0.02、M0.01、L0.0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性同骨髓。BPC305×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