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雌孕激素受体(ER、PR)、整合素β1表达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四种指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56例患者,在IVF治疗周期开始前、BBT升高5~7d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内膜分泌反应、ER、PR及整合素β1,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根据B超下内膜表现分为A、B、C三型)。结果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正常组中妊娠率及整合素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分泌反应不良组,P〈0.05。妊娠组的整合素β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1;A、B、C三型内膜相比妊娠率无差异,但A+B型内膜与C型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 整合素β1结合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形态能有效预测IVF-ET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种植窗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选择能预测IVF—ET结局的良好而可靠的指标。方法 2004-05—2005-01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方法对ER、PR和VEGF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 未妊娠组腔上皮、腺体PR表达较妊娠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PR表达较妊娠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子宫内膜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体PR下调失败,间质PR表达减弱及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PR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单纯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整合素αVβ3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异位内膜OPN的阳性表达率(73.21%)与在位内膜(70.00%)相似,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异位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率(100.00%)与在位内膜(55.00%)及对照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异位内膜VEGF的强阳性表达率(76.79%)与在位内膜(60.00%)及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OPN、整合素αVβ3与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96和0.568,P均〈0.01),OPN与整合素αVβ3呈正相关(rs=0.738,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OPN、整合素αVβ3的高表达促进异位内膜的黏附和侵袭,并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β受体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 β)、雌激素受体α(ER 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妇女和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探讨 ER β与不孕的关系以及 PR 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宫腔镜直视下钳取35例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同时取25例相同年龄段的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R β、ER α、PR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中明显表达,在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下降或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同组标本中, ER β含量与 PR 含量成直线负相关.结论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 ER β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不孕有一定关系,且 PR 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和正常生育妇女(FC)“种植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E2/P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学时相、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蛋白质的表达及其变化差异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募集34名女性自愿者(反复种植失败患者15例,生育对照组19名)。在黄体生成激素(LH)+6~LH+9 d检测血清E2、P水平,微创法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Western blot进行TRAF3的蛋白质水平半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ER、PR和TRAF3定位表达与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窗”期血清E2、P水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基质细胞ER、P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患者血清E2/P显著高于对照组([WTBX]P[WTBZ]=0.026)。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TRAF3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表达很弱;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半定量结果均显示不明原因RIF组TRAF3表达显著降低([WTBX]P[WTBZ]=0.02)。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TRAF3的定位与半定量表达;E2/P升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研究,探讨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宫腔粘连组(观察组)和非宫腔粘连组(对照组)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两组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及睾酮(T)。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及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TGF-β1和E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5);在观察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两者间子宫内膜TGF-β1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和TGF-β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董方莉  谭丽  郑英 《生殖与避孕》2007,27(1):42-44,48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血清雌(E_2)、孕激素(P)水平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表达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对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种植窗期血清E_2、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法对整合素α_vβ_3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2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种植窗期血清P和整合素α_vβ_3水平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7.80±6.08 ng/ml vs 14.12±4.74 ng/ml,P<0.05。整合素α_vβ_3:腺体1.73±0.18 vs 1.50±0.23,P<0.01;腔上皮1.53±0.28 vs 1.12±0.24,P<0.01)。结论: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下降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血清P水平和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其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14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观察组,其中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轻、中、重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各10例,子宫内膜腺癌88例)及30例因患宫颈原位癌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其中增殖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5例)中芳香化酶蛋白、ER、PR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结果(1)观察组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芳香化酶蛋白、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增殖期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芳香化酶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56/88),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3%,7/30)、子宫内膜增殖症(13%,4/30)及对照组(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Ⅰ期61%、Ⅱ期77%、Ⅲ期70%、Ⅳ期67%)、肿瘤细胞分化级别(高分化64%,中分化74%,低分化58%)、有无淋巴转移(转移59%,无转移67%)无明显相关性(P〉0.05)。(4)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9/88)、19%(17/88)、41%(36/88),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中,芳香化酶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芳香化酶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然及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氯米芬(CC)、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48例正常妇女、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CC/hMG/hCG方案促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表达,而CC、hMG抑制整合率α4β1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者较妊娠者整合素α4β1表达强度高。结论 促排卵周期黄体中期整合素α4β1表达下降或缺失,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卵泡末破裂黄素化(LUF)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7例发生LUF的不孕患者为LUF组,选掸同期排卵周期正常的13例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于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后第7-11天刮取子宫前、后壁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子宫内膜中ER、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关系.结果 (1)LUF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56±299)和(727±275)p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水平分别为(23±8)和(35±10)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3.9±2.4)、(16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9.4±6.3)、(106±4)分],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为(115±11)分,低于对照组[(191±9)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LUF组患者子官内膜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孕酮水平旱正相关关系(r=0.77,P<0.01),而与血清雌二醇水平无关(r=0.01,P>0.05).结论 LUF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升高,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降低,可能导致子官内膜容受性受损,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而造成不孕。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04年1月到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胚胎种植窗期血清孕激素、雌激素浓度,组织学分期和子宫内膜整合素av、β3的表达,并与同期已育妇女的指标作比较。结果: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中Ⅰ期和Ⅱ期共8例(研究1组),Ⅲ期和Ⅳ期共7例(研究2组),与16例对照组比较,血清孕激素和雌激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黄体功能不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整合素av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仅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整合素av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证实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记物-子宫内膜整合素av的表达下降,与其导致不孕和流产相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受体(ER)存在α、β两种亚型,两者在结构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却不尽相同,且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及表达量不尽相同,孕激素受体(PR)也存在A、B两种亚型,对ERα和ERβ,PRA及PRB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与及与子宫内膜癌分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着床窗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5例不孕患者及16例正常生育者在排卵后7~9天,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形态的检查,并检测血雌二醇、孕酮及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结果:不孕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血管及腺体发育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差组腺上皮细胞ER表达较内膜佳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差组间质PR表达较内膜佳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子宫内膜ER、PR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网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形态是一种较好的、简单可行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基础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并对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取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本情况的比较中,仅E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3.39±125.47pmol/Lvs169.96±87.46pmol/L,P=0.046),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527)。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长期较高水平的雌二醇刺激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但子宫内膜息肉上ER、PR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MMP-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增生子宫内膜中MMP-2、PR的表达,以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MMP-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62.2%)高于对照组(15.6%)(P〈0.05)。MMP-2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2.6%)高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40.9%)(P〈0.01),有肌层浸润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71.1%)高于无肌层浸润者(14.3%)(P〈0.05);绝经者(65.5%)与未绝经者(56.3%)、手术病理为Ⅰ期者(52.0%)与Ⅱ~Ⅳ者(75.0%)以及有淋巴结转移者(63.6%)与无淋巴结转移者(61.8%)相比,MM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子宫内膜癌中PR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84.4%)(P〈0.05)。MMP-2与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48,r=-0.42)。结论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可能在其进展中有重要作用,PR表达降低可能是MMP-2表达升高的原因;检测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6份分别取自正常月经周期第6~27天的内膜、妊娠46~67天的蜕膜及9例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进行了整合素β3表达的检测。结果整合素β3表达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即正常月经周期第19天以后)和早孕期的子宫蜕膜中,且早孕期整合素β3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妇女相比,原发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表达缺失。结论整合素β3参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及胚泡着床过程,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指标。整合素β3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性不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s)、孕激素受体(PRs)及其亚型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异症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3月取裸鼠子宫内膜,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孕激素受体(PRA、PRB)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裸鼠内膜的PRB和ERα表达降低,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PR和ERβ表达升高,PRB/PRA和ERα/ERβ比值降低,均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是研究内异症的理想模型之一,造模后的裸鼠内膜存在孕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异常子宫出血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异常子宫出血时雌、孕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中相应受体的量化关系。方法 使用宫腔镜技术对 13 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定位取材 ,运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 (DCC法 )对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 (PR)定量检测。用放免法同步测定雌激素 (E2 )孕激素 (P)水平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 3 0例月经正常、输卵管阻塞妇女对照。结果 ①无排卵型功能血 :E2 水平及ER、PR含量与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②黄体功能不全 :E2 水平和ER、P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B) (P <0 0 5 )。③黄体功能萎缩不全 :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B) (P <0 0 5 )。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B) (P <0 0 5 )。④子宫内膜息肉 :E2 水平和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P <0 0 1,P <0 0 5 )。⑤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E2 和P水平和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 P <0 0 1,P <0 0 5 )。⑥药流术后出血 (除外妊娠物残留 ) :E2 水平和E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P <0 0 1)。P水平和PR含量低于对照组 (A) (P <0 0 5 )。结论 从激素受体角度探讨激素水平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 ,为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子宫中隔及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Duan H  Zhao Y  Yu D  Xia E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35-738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影响妊娠的机理及官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的生殖预后。方法 对111例由于子宫中隔所致不孕或反复流产患者行TCRS,根据孕产史分为不孕组34例、不育组77例。随访TCRS的治疗效果,并与同期1548例正常结构子宫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妊娠经过和结局进行比较。同时对30例(不孕组8例,不育组22例)切除的中隔组织和子宫肌层进行了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用真色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平滑肌纤维、胶原纤维含量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孕组7例、不育组13例子宫中隔内膜腺体数目少于子宫内膜或与子宫内膜增殖不同步。中隔内膜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低于子宫内膜;中隔基底部和中部平滑肌面密度高于子宫肌层(P〈0.05),胶原纤维面密度低于子宫肌层(P〈0.05);中隔尖部和中部小动脉分布少于子宫肌层(P〈0.05)。不孕组患者中隔内膜腺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纤毛稀疏断离,无顶浆分泌。(2)TCRS后不孕组患者妊娠16例次(47.1%,16/34),明显高于术前(8.8%,3/34),TCRS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育组的自然流产率由84.1%(180/214)下降为29.0%(18/62),TCRS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月儿及活婴率分别由3.3%(7/214)、0.9%(2/214)上升至56.4%(35/62)、64.5%(40/62),TCRS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TCRS后妊娠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RS后妊娠者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隔组织与子宫肌层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异常,是导致流产或不孕的原因,TCRS可明显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不增加孕期并发症,不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厚度与容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进一步指导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中心不孕患者50例,预移植日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根据内膜厚度分为≤8 mm组和>8 mm组,并取子宫内膜测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测定VEGF值,静脉血检测雌激素(E2),孕激素(P),并作比较.结果:两组E2和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PR表达无论是在间质还是腺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8 mm组(1.31±0.50)高于≤8 mm组(1.05 4-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P=0.04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8mm者,VEGF表达低,容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