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类型,自2001年3月至2006年9月我们先后收治此类患者36例,分别行非手术和钢丝内固定术治疗,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病例,记录手术时间、Lachman试验阳性例数及KT-1000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的差值,手术前后患膝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Tergner评分;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评判是否存在畸形。结果:术后患膝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活动度较术前改善,Lachman试验弱阳性3例。KT-1000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差值平均为(1.65±0.52) mm,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为-3°~3°,胫骨近端内侧角88.2°±0.8°。结论:缝线桥技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交通事故或运动损伤导致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越来越多。对于移位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常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最初的手术治疗采取关节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内固定治疗,此法创伤大,常造成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丝钉配合中药在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6周,去石膏后开始CPM机及主动功能活动2~4周。结果:随访1~2年,所有病例膝关节抽屉试验(-),稳定性良好,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可以有效地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的撕脱骨折,尽早恢复膝关节活动,免除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5.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是保证膝关节稳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PCL胫骨附着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加,成年人发生PCL撕脱性骨折逐渐增多,由于胫骨附着部撕脱常伴有小块骨片撕脱和膝关节的其他损伤,易致膝关节直向、旋转、侧方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内固定物或手术方式选择不恰当,易对儿童骨骺造成医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骨骺阻滞。本文从损伤机制、分型、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内固定物及内固定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手术治疗儿童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LC)止点撕脱骨折中实施关节镜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PLC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观察组(30例,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种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襻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0例,其中女16例,男14例;右膝18例,左膝12例;年龄10~52岁,平均(28.7±3.5)岁;记录手术前后IKDC2000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平均9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排异反应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所有病例切口甲级愈合,术后8个月来门诊复查,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记录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带襻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微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固定牢固的优点,并发症相对较少,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较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方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使用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块、带线铆钉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使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4.2±3.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与术后分别为(52.56±7.82)分、(90.32±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分别为(41.73±7.92)°及(125.5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带线铆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利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属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移位,伤后交叉韧带松弛,功能丧失。因该部位结构复杂,治疗较为棘手,且疗效不佳,常遗留膝关节后向不稳。自2003~2006年,作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的方法治疗PCL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Rigid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Biocryl)固定腘绳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探讨应用Rigidfix固定系统重建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2月,对32例经关节镜检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随机使用股骨端Rigidfix系统固定或者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2组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Rigidfix组获随访15~32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85~93分(89.60±3.28)分;界面螺钉组获随访17~29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83~92分(88.80±2.92)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gidfix固定系统在股骨端固定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近期的随访中临床疗效与界面螺钉固定的方法比较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茂 名市电白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的疗效更好,术后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康复训练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术后3、6、12个月时测定2组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Lysholm评分治疗3个月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情况术后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康复方法与中医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对于ACL保残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愈合过程中骨隧道中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构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连续左归丸中药汤液灌胃)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各12只,两组分别于术后4、8周各处死6只大鼠,观察记录韧带重建后的生物力学变化、骨微结构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与术后4周比较,术后8周,两组拉断前交叉韧带的最大负荷均明显增加,且同期实验组的最大负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韧带重建骨隧道骨界面的骨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均增大,且同期实验组较对照组也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骨小梁厚度稍下降,实验组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实验组骨小梁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都升高,且实验组同期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的韧带重建胫骨骨隧道横截面积均增大(P<0.05);且同期对照组较实验组均增大(P<0.05)。两组韧带重建股骨骨隧道横截面积,实验组术后8周比术后4周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 5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 内固定治疗及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并发症发 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56 ± 1.23)d,短于对照组的(11.56 ± 1.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 Mazu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10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效果确切, 可更好恢复关节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93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47 例)。对照组给予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固定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 Cobb''s 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 %)低于对照组(17.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伤椎置钉和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指标情况方面相当,但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相比,伤椎置钉可提高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ACL断裂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手术方式统一为关节镜下单隧道ACL重建,移植肌腱均为自体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后,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IFF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伤后1~2 d内手术)11例与延期组(伤后3~7 d手术)43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身高、体质量和年龄、入院至行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手术用时;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均少于延期组,延期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期组与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患者受伤至手术的天数将其分为7组(1~7 d),经过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组别(1~7 d)失血总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2,P=0.036)。结论:老年IFF患者尽早手术治疗能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