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穴,不仅能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还可以治疗脾胃病和五脏疾患。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文献记载,对章门穴的主治病证进行系统阐述,认为章门穴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脾胃疾病、肢体经络疾病、肾系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刘艺慧  徐福 《新中医》2023,55(14):215-219
总结分析章门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规律。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并结合中医相关书籍和文献,辅以佐证,总结归纳章门穴的定位、穴性、刺灸方法、配伍规律、临床应用及使用禁忌。分析认为,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是交会穴、脾募,亦为脏会。临床多刺灸并用,针刺深度和灸量宜辨证施用,三因制宜。配伍以多穴配伍应用为主,主要与足三里、期门、中脘结合使用,主治脾胃肝胆疾患。  相似文献   

3.
林梦园  周男  冯国湘 《光明中医》2022,37(2):209-211
《针灸大成》为我国针灸专著中影响深远的著作,具有被广为认可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此文目的为通过查阅《针灸大成》中关于神门穴的相关文献记载,总结及探讨神门穴的临床应用特点.《针灸大成》明确记载,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它既有心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的特性.总结其应用范围及作用,可知其具有宁心安神、养血固表、调气导气...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针灸大成》中复溜穴的相关条文,从定位、刺灸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复溜穴的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谷穴,即“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1],“前谷者,前是手小指本节之前也,谷者,谷之空洞也。手小指本节前骨之空处,通于经孔与分泌之孔窍,故名前谷”[2]。该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其下布有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指背动、静脉通过。虽然前谷穴首出于《灵枢·本输篇》,但《针灸大成》中所提及之前谷穴的功用及主治病证,为历代医家沿用至今。《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编写,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现从《针灸大成》浅谈前谷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隐白穴又名“鬼垒”“鬼眼”,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主治脾胃、心系、肝胆、气血津液等病证。《针灸大成》是一本集针理、针法、针技的针灸学著作,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梳理《针灸大成》中有关隐白穴的文献,总结隐白穴的命名定位、刺法灸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着重探析,以期为现代医者使用隐白穴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大成》中神门穴的应用规律及理论依据,为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方法:整理《针灸大成》与神门穴相关的所有条文,系统分析其定位归经、刺法灸法、配伍补泻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探讨神门穴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神门穴的定位在掌后锐骨端陷中,常针三分,灸可三壮或七壮,通常用原络配穴及同名经配穴等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灸大成》中关于足临泣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归纳内、外、妇、五官4个方面疾病的治疗,内科病症方面有肺系、肝胆系、肾系病证及其他病证。足临泣穴治疗病证之所以范围广泛,是因该穴为胆经输(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从文献记载看,关于该穴的单独应用鲜有记载,多为与他穴配伍应用,故在临床运用时注意辨证加减灵活配穴。  相似文献   

9.
《针灸大成》中明确了阳陵泉穴的定位及操作: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可单独取用,也可配伍其他穴位同用,可针可灸,针六分,灸七壮,也可采用烧针尾(即温针灸)的操作方法.现多直刺进针1 ~1.5寸,临床应用时,不必过于拘泥于进针深度,要根据患者胖瘦、病位浅深以及患者耐受程度,灵活选择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针灸大成》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详尽丰富,涉及悬钟穴的定位、归经、操作、主治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髓会,可用于治疗下肢痹证、痿证、痉证、中风、疟疾、热病、颤病、伛偻,也涉及皮肤病、精神病、肝胆疾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学习杨继洲对悬钟穴的针灸治法,可为临床运用悬钟穴提供理论基础,拓宽临床选穴思路.  相似文献   

11.
涂亦凤  卢超 《新中医》2024,56(7):191-194
周围神经病是一类危害身体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杨继洲《针灸大成》指出周围神经病外因以风、寒、湿邪侵袭为主,内因多见肾虚受损,其中四肢麻木多为虚证,宜补少泻。杨氏针灸治疗以四肢病变局部取穴为主,善取手足阳经腧穴,从阳治阴,调补肾气;临证治疗注重按病症部位取穴,推崇灸法。笔者结合临床分析杨继洲《针灸大成》论治周围神经病的学术特色,以期为针灸治疗周围神经病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灸资生经》以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就该书的灸法特点作了浅述。书中言及用灸法治疗的病证较广;对腧穴宜针宜灸、宜灸不宜针、宜少灸及禁灸穴都作了记述;所列病证灸方用穴精简,大部分灸方只取一穴施灸;重视压痛穴的应用,作为确定施灸穴位的依据;提倡"先上后下,先阳后阴"的施灸原则;重视灸感,对灸感现象有详尽的描述;灸疗法众多,灸药并用的论述也较多;临证时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部位、病情选择艾炷大小和艾灸壮数,控制灸量;阴虚燥盛之证及孕妇、产后应当慎灸;该书作者认为治病应以调理脾胃为本,并注重预防。该书对灸法的收录和运用广博,而且实用,对后世针灸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承气汤空肠管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空肠管灌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4)予大承气汤空肠管灌注加西医治疗,对照组(n=36)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大承气汤空肠管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起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肋尖综合征属中医胁痛范畴 ,是指第十一肋尖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 ,甚至粘连 ,卡压第十一肋间神经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季胁部疼痛 ,其疼痛性质为刺痛或钝痛 ,或仅表现患侧下背部疼痛。笔者观察了穴位注射章门穴治疗第十一肋尖综合征临床疗效 ,并对治疗机理作一探究。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患者 ,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6 3例 ,女 37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3岁 ;病程最短 2h ,最长 3a。按就诊先后顺序用分配卡法随机分为 :治疗组 (即穴位注射组 ) 5 0例和对照组 (即针刺组 ) 5 0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在其发病原因中以粘连性梗阻最为常见 ,因粘连性肠梗阻导致燥屎内结出现腑实燥满证者临床也屡有发生。近年来 ,我们用大承气汤加减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所致的腑实燥满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2 2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2例中 ,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1 0岁 ,最大 83岁 ,平均 43.6岁。 2 2例除 2例原因不明外 ,余均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行阑尾切除术者 6例 ,胃、肠切除术者 4例 ,脾切除术者 4例 ,胆囊切除术者 3例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者 2例 ,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者 1例。首次发病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经大成》中诗词歌赋作用的分析,概括出诗歌在医学文献中的三个作用:以诗为文,便于记忆;体裁丰富,寓意深刻;概括正文,深化主题。认为该书具有“医文并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  相似文献   

18.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正是因为大椎在督脉上的特殊地位,临床上取用频率非常高,其防治疾病的病种几乎涉猎到临床各科,是治疗疾病、保健强壮的要穴.现将大椎穴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灵活运用真武汤加减化裁治疗浮肿、哮喘、狐疝等疑难杂症。加倍附子用量并与甘草同用,既可使其回阳制水之力倍增,又可降低附子之毒性。凡水肿、哮喘、疝气等病症,但见脉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苔白多津或黑而滑润,心悸气短或呕逆巅眩,腹满或痛,小便不利或清利等阳盛阴衰,寒水失制之象,均可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而消阴,益火生土而制水。针对病情,灵活加减,方能切中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