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CD80和CD86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80,CD86是近年来发现的两个参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本文综述了其基因结构、分析及表达、免疫学功能及其受体系统,特别提出了CD80,CD86在肿瘤转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D80和CD86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80,CD86是近年来发现的两个参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本文综述了其基因结构、分析及表达、免疫学功能及其受体系统,特别提出了CD80,CD86在肿瘤转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CD40L(CD154)及CD40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CD40L-CD40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在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分化、抗体产生及同种类型转换中起关键作用,在T细胞活化以及效应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过程中也起重要凋节作用。CD40L-CD40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可导致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应用抗CD40L的单抗(mAb)则可调控疾病的进程:我们就CD40L—CD40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HLA-B27表达增高的慢性炎症疾病,协同共刺激免疫分子失调是其主要诱因.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28/CD80/CD86/CD15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CD11c/CD18是主要分布于髓样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β2整合素家族。它既是纤维蛋白原、脂多糖和iC3b的受体,又可介导髓样细胞与其它细胞、底物的粘附,参与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及细胞的分化增殖。  相似文献   

6.
CD11c/CD18是主要分布于髓样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βs整合素家庭。它既是纤维蛋白原,脂多糖和iC3b的受体,又可介导髓样细胞与其它细胞,底物的粘在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及细胞的分化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水平,分析CD200及Treg与IL-6、SAA的相关性,探讨CD200与AS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诊断效能,为辅助AS的诊断、免疫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从74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中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的百分率及CD200的表达率,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00的浓度,上转发光法测定IL-6的浓度,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CD4~+T细胞、CD19~+B细胞的百分率均增高(P0.05),CD8~+T细胞、Treg的百分率均减低(P0.05),CD3~+T细胞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稳定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Treg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CD3~+、CD4~+、CD8~+)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以及稳定组(CD3~+、CD4~+)T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和血清中CD200的浓度均减低(P0.05);而稳定组CD8~+T细胞、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及活动组CD19~+B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血清中IL-6、SA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稳定组IL-6的浓度轻度升高(P0.05),SAA的浓度无差异。活动组CD3~+T淋巴细胞中CD200的表达率与Treg呈正相关,与IL-6呈负相关,但与SAA不相关;Treg的百分率与IL-6负相关,与SAA不相关。CD200对AS的诊断优于Treg、SAA,而与IL-6的诊断效能相当。结论:AS活动期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CD200和Treg的表达率降低,两者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为辅助AS的诊断和免疫功能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当其进入机体后常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而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强弱又与HBV感染所致的不同临床结果密切相关。而在这一系列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应答又是决定HBV感染机体后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而不同的T细胞亚群对病毒抗原的反应状态也不同,即对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的影响不同。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健康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测定CD4+、CD4+/CD8+、CD4+/CD8细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计算,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8+、CD4+/CD8细胞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慢性溃疡创面形成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慢性皮肤溃疡 14例 ,病程大于 1个月 ,其中 8例为糖尿病皮肤溃疡、2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2例为 2者并发、2例为其他慢性溃疡。在创面边缘取材 ,中性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 ,2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溃疡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局部呈典型的慢性溃疡组织学改变 :创面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浸润 ,…  相似文献   

10.
CD40是一种存在于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前体细胞、上皮细胞及某些癌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由27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5~50KDa,是TNF-R超家族成员。人CD40基因定位于20号染色体q11-3,小鼠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CD40配体(CD40L)由261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为34KDa,是TNF超家族成员。基因位于xq24。主要存在于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在CD8+、嗜碱/肥大细胞表面也有表达。CD40与CD40L间的反应与B细胞活化、增殖、抗体的产生、生发中心的形成有关。反应的中断可导致免疫耐受,CD40L缺陷可造成性联高IgM综合征(HIM)。  相似文献   

11.
CD40—CD40L与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淋巴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调控着免疫系统的发展,其中CD40与其配体CD40L(CD154)的相互作用,不仅对T细胞活化和效应功能的表现起重要作用,且在抗感染,抗病毒及抗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症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CD40-CD40L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6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CD25^high Treg占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9.61%±8.17%和4.20%±1.90%,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01),它们与NK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2361和-0.306)。随疾病进展,CD4^+ CD25^+Treg水平升高,肿瘤进展期(IV期)与前3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CD4^+CD25^high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率逐渐升高,中期(Ⅲ期)患者与早期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晚期患者与中期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 Treg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CD40和CD40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40是一种存在于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前体细胞、上皮细胞及某些癌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由27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5-50KDa,是TNF-R超家族成员。人CD40基因定位于20号染色体q11-3,小鼠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CD40配体(CD40L)由261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为34KDa,是TNF超家族成员。基因位于xq24。主要存在于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在CD8^+、KF  相似文献   

14.
CD55、CD59、CD34对AA-PNH早期诊断研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D55、CD59、CD34抗原在再障.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寻找AA-PNH早期诊断敏感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A-PNH综合征患者的CD55、CD59、CD34抗原变化关系,并与PNH、AA等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CD55、CD59、CD34抗原相互变化关系,经过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AA—PNH、PNH CD55、CD59、CD34抗原较AA及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并与溶血试验中溶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早于其他溶血指标。结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可作为PNH、AA-PNH综合征早期诊断最敏感指标,并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d a novel bifunctional fusion protein, CD40ed–CD95Led, consisting amino-terminally of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CD40 and carboxy-terminally of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CD95L. On cells lacking CD40L, this fusion protein is poorly active with respect to CD95 activation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1 μg/ml], but it stimulates CD95 signaling with high efficiency upon binding to membrane-expressed CD40L (ED50<1 ng/ml). Thus, cell surface immobilization mediated by the CD40 part of the molecule unmasks the high-latent, CD95-stimulating capacity of the otherwise poorly active CD95L fusion protein. Moreover, interaction of the CD40 part of CD40ed–CD95Led with CD40L prevents the activation of cellular CD40. The CD40ed–CD95Led fusion protein therefore simultaneously blocks antiapoptotic CD40 activation and induces CD95-mediated apoptosis. Indeed, T47D cells displaying an antiapoptotic autocrine CD40–CD40L signaling loo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ensitive toward CD40ed–CD95Led than toward soluble CD95L artificially activated by crosslinking. Fusion proteins of RANK and CD95L (RANKed–CD95Led) and CD40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 (CD40ed–TRAILed), with domain architectures similar to CD40ed–Cd95Led, displayed RANKL-dependent CD95 and CD40L-dependent TRAILR2 activatio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principle feasibility of this fusion protein design.Klaus Pfizenmaier and Harald Wajant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6.
CD30/CD30L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30最初发现于何杰金淋巴瘤中的何杰金细胞和Reed-sternberg(RS)细胞,现已知在一些正常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淋巴系统来源的肿瘤细胞及产生Th2型细胞因子的活化T细胞亚群表面也有表达,CD30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CD30的生理功能除具有协同刺激信号的传递外,还有其他多种功能,CD30配体(CD30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CD30L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静止B细胞,粒细胞,胸腺髓质细胞以及各种白血病细胞。CD30和CD30L交联后,通过TNFR相关因子(TRAF),包括TRAF1,2,35,导致多样的生理功能信号传导。本文就CD30/CD30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细胞上的表达,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初次就诊的AS患者77例(非活动期47例、活动期30例)及健康对照者59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CD8~+CD28~-Treg比例,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清IL-2、IL-6、TNF-α、IFN-γ、IL-17A水平,分析Treg细胞与AS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炎症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活动组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低于AS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AS活动组和非活动组CD8~+CD28~-T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S活动组CD8~+CD28~+Tc细胞比例和CD8~+CD28~+/CD8~+CD28~-明显高于AS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且AS非活动组CD8~+CD28~+/CD8~+CD2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活动组和AS非活动组血清IL-6、TNF-α、IL-17A水平显著升高,且AS活动组血清IL-6、IL-17A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组(P0.05);3组志愿者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活动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但AS非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与BASDAI、ESR、Hs-CRP呈负相关(r=0.654、0.517、0.577,P0.01)。CD8~+CD28~+Tc细胞比例及CD8~+CD28~+/CD8~+CD28~-与BASDAI呈正相关(r=0.276、0.246,P0.05)。结论:降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和CD8~+CD28~-Treg细胞比例、提高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在AS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同  石学耕 《现代免疫学》1995,15(4):222-225
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粘附分子表型(CD11a、CD18、CD54)及淋巴细胞表型(CD3、CD4、CD8、CD45、RA、CD45RO)。结果表明,SLE活动组CD8+细胞增高,CD4+CD45RA+细胞减少;CD4+细胞表面CD11a、CD18表达降低,后二者在CD8+细胞上表达增高;CD54在CD20+细胞上增高。进一步发现,CD8+细胞的CD18增高与CD4+CD45RA+细胞减少呈负相关(P<005),而与CD20+细胞表面CD54增高呈正相关(P<001)。本文提示,细胞粘附分子可能在SLE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表达,了解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待原代培养的细胞达70%以上汇合时,用含胰酶和EDTA的消化液消化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3代(P3)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的表达,专用配套软件计算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呈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漩涡状分布。传至第3代的细胞形态趋于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71、CD44和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9.07±7.6%、52.81±7.3%和10.85±5.0%。结论P3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