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方法 60例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结论 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仅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还可以观察其动态变化,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明阳  孙晓阳 《安徽医药》2017,21(6):1127-1129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是病人病情加重、预后不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血管造影(CTA)斑点征被逐渐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对临床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该综述旨在探讨CTA斑点征的相关定义、原理及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科住院且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0例。微创组患者在CT定位下运用YL-1型颅内粉碎穿刺针行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好转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对两组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致残率。结果微创组存活率(85.0%)明显高于常规组(60.0%),病死率(15.0%)明显低于常规组(40.0%),且致残率(14.7%)较常规组(41.7%)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6.270、4.417,P=0.022、0.012、0.036)。两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发生脑疝,共7例(微创组3例、常规组4例)。结论 CT引导下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对手术环境要求低的特点,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可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冷敦雁  陈森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9-3091
目的:探究并分析CT定位引导下微创钻孔引流在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均于发病后6~12 h采用CT定位引导下早期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者(17例、1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6例、9例),而对照组Ⅲ级人数(15例)明显多于观察组(7例);观察组优良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2)h、(4.1±1.5)d、(6.2±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7.4±2.8)h、(6.2±2.1)d、(11.1±1.8)d;观察组总有效率(82%)明显高于对照组(52%)(χ2=10.15,P<0.05)。结论 CT定位引导下早期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MSCT)对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H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30例HE中检出16例低密度脑水肿,检出率53.3%,其中7例双顶枕叶,3例双枕叶,3例双顶叶,1例单侧顶叶,1例单侧枕叶,1例脑干,其中1例合并小脑局灶性出血。经降压治疗后水肿病灶逐渐消退。结论 HE的MSCT表现为后循环供血区顶枕叶脑水肿为主,MS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及空间分辨力,能较有效显示HE患者脑水肿的范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84例,给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对照组为9.52%(8/54)、观察组为3.57%(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改善程度[(2.4±0.8)分]优于对照组[(2.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P<0.05)。结论 CT定位下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明显,对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临床CT表现与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行头颅CT检查,分析CT特征图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中线结构移位≥1.5cm者,死亡率82%;脑室系统及基底池重度受压者,死亡率86%;硬膜下血肿(血肿量≥70ml),死亡率69%。结论CT能反映颅脑损伤后的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徐善福 《淮海医药》2004,22(1):38-38
目的 评价 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 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 CT表现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 5例 ,脑实质内出血合并 SAH 8例 ,脑室内出血合并 SAH4例 ,硬膜下出血合并脑梗塞 1例。结论  CT为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提供了好方法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藏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小脑幕裂孔下疝CT表现特点 ,探讨其形成机制及预后 ,提高对本病早期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回顾了本院 2 5例资料完整的病例 ,均行轴位CT扫描 ,部分加斜坡垂线扫描。结果 :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除原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脑水肿外 ,主要有脑干周围脑池突入软组织影、脑池变窄或闭塞、病侧环池增宽、中线结构变形移位、脑干受压变形移位水肿出血、病侧侧脑室狭窄或闭塞及对侧侧脑室扩大、脑沟变窄或闭塞、病侧枕叶梗塞 ,并且血肿的大小与脑水肿的范围、中线移位的程度可不成比例。结论 :脑干周围脑池突入软组织影、病侧环池增宽为小脑幕裂孔下疝早期CT征象。中线移位大于 1 0mm ,病死率高 ;进行性出血 ,病死率高。高原缺氧可使脑出血形成的脑水肿范围加大 ,从而使脑疝加重。  相似文献   

11.
王巍  张同 《黑龙江医药》2002,15(1):57-58
目的:本文通过对40例胃癌患者的CT表现分析,研究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0例胃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行CT检查,37例发现病灶,5例分布于胃底贲门处,8例分布于小弯侧,2例在大弯侧,22例在胃窦部。主要CT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外肿块,溃疡,局部侵润,淋巴转移及远隔脏器转移。结论:CT扫描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颅内多发性出血21例(77.78%),伴随多发脑水肿20例(74.07%),脑梗死2例(7.41%);随访出现脑软化、脑萎缩2例(7.41%)。结论:CT检查可早期明确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有无并发症,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诊断HIE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军  刘江  夏鼎  朱丹丹  任谦 《安徽医药》2009,13(9):1071-1073
目的比较正常儿与缺血缺氧脑病儿的脑白质密度差别,分析临床及螺旋cT诊断HIE的要点及对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8年1月间在该院分娩及人我科行颅脑cT检查的110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HIE84例,正常23例,诊断单纯产伤出血等3例。诊断HIE轻度29例,中度48例,重度7例。结论螺旋cT可全面、准确反映患儿颅内情况,对H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判断预后较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CT诊断为脑出血的老年患者68例与对照组在临床和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脑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和脑叶,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结论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多数为不典型,如果怀疑有脑出血者,应该及时行CT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导致人体肢残及智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孕期至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大脑非进行性损伤,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现收集本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120例诊断为CP并资料完整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腺性膀胱炎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的CT影像学表现,病变形态呈结节状2例,菜花状1例,膀胱壁炎性反应增厚型8例,以及未见明确病变1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腺性膀胱炎的螺旋CT表现具有部分特征性,可作为早期发现病灶及随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23例肺结核不典型表现病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78岁,平均48岁,23例摄胸正位,侧位8例和定期复查胸片,其中3例做CT扫描,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结果(1)发病部位:9例位于两下叶基底段,5例位于中叶.4例位于舌叶,5例病变位于结核好发部位。(2)病变形态:8例为孤立肺段或肺叶阴影,7例表现略淡的单发或多发片状影,6例为孤立球形病灶,浅分叶,边缘.光滑或模糊,2例肺门区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肺结核发病呈上升趋势,老年肺结核增多,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应根据各种影像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患者均行肾上腺区平扫及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腺瘤23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性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3例,转移瘤5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分析其预后状况。方法对5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急性胰腺炎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5例(81.8%),重症急性胰腺炎10例(18.2%),根据Balthazar CT分级系统,A级38例,B级5例,C级2例,D级2,E级8例。结论CT在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对其预后的评估。方法 对62例HIE患儿进行了CT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 62例新生儿期检查中脑水肿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外血肿4例,腔室出血2例;婴儿期6个月、12个月复查者中,脑室扩大12例,脑外间隙增宽16例,脑室旁软化灶2例。结论 CT扫描有助于明确HIE的脑损伤情况,对于预后的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