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健康,积极有效地尽早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方法按照《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的方法进行监测,对和静县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重点职业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结合血清学结果综合分析,SAT: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2013年-2015年每年调查县城的特区和半农半牧区6个乡镇,共调查重点职业人群867人,血清学检测867人,阳性374人,阳性率43.14%,男性阳性率51.38%,女性阳性率29.32%,男女比例为2.94:1,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畜牧工作者阳性率最高53.09%,学生阳性率最低2.86%,不同年龄组中4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97%和49.26%,其次是≥50岁组是40.85%,2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24.76%。结论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5年和静县每年均有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检出,而且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在各个乡镇,均散在发生,由于治疗不及时,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应重点加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郑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继续对巩义市全国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以及全市其他11个县(市)、区作为非固定监测区进行监测;对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AST)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固定监测市对重点人群调查1692人,血清学试验(AST)509人,阳性39人,阳性率为7.66%;非固定监测县(市)、区对重点人群血清学试验(AST)1091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2.57%.全市新发急性期现症病人106例,发病率为1.540/10万.新发病人绝对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5.88%.结论 郑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且有向城镇蔓延的趋势,根据流行特征,加大布病防治力度,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爆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及时掌握依兰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动态,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依兰县人口、气象、人间和畜间布病疫情等信息进行搜集、统计和分析,抽样调查2个乡(镇)人间布病流行情况.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2000人份,其中有布病接触史人数384人,占流行病学监测总数的19.2%;有布病临床症状14人,血清学检测490人,阳性12人,阳性率2.45%.结论 依兰县布病疫情以散发疫情为主,连续多年处于较高发病率,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种羊和种牦牛场人、畜布鲁氏菌病的调查,了解布鲁氏菌病在种畜场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畜间标本,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检测细毛羊和牦牛11449只(头),血清阳性81只(头),阳性率0.71%;人群血检983人,血清学阳性152人;患病28人;确诊新发病人9例。结论青海省种畜繁殖场的人、畜间存在着布鲁氏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畜牧业发达,畜牧饲养量较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病情监测;收集重庆市畜牧部门2008-2012年期间的畜间感染布鲁氏菌的资料。人群和动物血样均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2年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18 521人,未发现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3 727份,血清学阳性率为0.94%;以2011、2012年血清阳性率较高,随着年份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04,P0.01)。男性血清学阳性率(1.16%)高于女性(0.38%)(χ2=4.90,P0.05);阳性者以青壮年为主;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1),以奶牛饲养员最高(2.31%)。共调查68 181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0.83%,均为奶牛,以2012年为最高(1.83%),2009年最低(0.01%);随着年份的增加,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53.49,P0.01)。结论重庆市人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呈上升趋势,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牲畜检疫和人群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吴忠市利通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在监测点乡镇对7—60岁与牧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以及学生、医务人员和家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结果2009—2012年共对4179人份血清进行监测,阳性率6.22%(260/4179);各年阳性率不同,其中2012年阳性率最高,占10.94%(166/1518);职业以从事畜牧交易人员检出率最高,占14.44%(13/90)。病原学培养总出菌率为36.73%(18/49),其中羊3型所占比例最高,占61.11%(11/18)。结论利通区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持续上升,病牛、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应加强监测、检疫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动物防疫人员布鲁氏菌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情况。方法对羊和动物防疫人员采集血清作布病血清试管凝集试验,计算阳性率,确诊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畜间检出阳性羊816只,阳性率2.34%;开展动物防疫人员血液检测420人,检出阳性187人,阳性率44.5%。结论动物防疫人员是布病的高危人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专业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规疫情监测和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布病发现1例患病,发病率低;监测点监测211人,阳性5人,阳性率2.36%。男性感染1人,女性感染4人,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感染年龄30岁以上为主,职业以饲养、管理及后勤人员为主。结论 2011年南宁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低;监测点阳性率较高,应加强传染源管理,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对重点人群及时开展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三角城种羊场人群与畜间布鲁氏菌病的调查,摸清布鲁氏菌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畜间用SAT血清学方法检测确定感染率;人群依照布鲁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8—1995)确定患病人数及感染率。结果:共检测种羊5 206只,血清阳性27只,阳性率0.52%;人群血检578人,感染76人,感染率12.71%;确定新发病人1例。结论:布鲁氏菌病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人间和畜间存在着一定的流行,传染源未能彻低净化,仍有新发病例。为保证绵羊在我国的保种、繁殖及科研推广,应在该地区采取必要措施对该病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德宏州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查明德宏州是否有布鲁氏菌病流行及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并进行个案调查及分析。结果 1992-2010年检测从事畜牧业高危人群血清2 447份,阳性43份,阳性率1.76%,几何平均滴度1∶141。传染源主要是猪,其次是牛和羊。结论德宏州有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要针对疫情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调查,了解布病在该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80人,男性占63.75%(51/80)、女性占36.25%(29/80)。年龄中21-30岁最多,占52.50%(42/80);民族以汉族最多,占77.50%(62/80);接触年限以10年以内的最多,占60.00%(48/80)。血检查出RBPT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为1.25%(1/80),Coombs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1.25%(1/80),确定感染1人,感染率为1.25%(1/80),患病数1人,平均患病率为1.25%(1/80)。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中存在着布鲁杆菌病的感染情况,疫情相对稳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频繁的接触,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12.
汤灼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33-1235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对全区监测点内7。60岁与牲畜或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连续监测。结果2009~2012年共监测职业人群6053人,采集血标本l051份,阳性64份,阳性率为6.09%,结果显著高于2008~2010年广州市人间布病总的主动监测阳性率3.40%(P〈0.01),其中2009~2011年,职业人群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受感染职业人群几乎均与羊有明确接触史,在职业分布上,以运输类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15.56%),其次为销售人员(12.72%)、挤奶工(11.11%),不同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D1);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23%与2.41%(P〈0.01),而不同年龄组间监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规范大型养殖场及交易市场管理、加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防护是控制布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宝安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对2005年2092名职业重点人群(养殖业、乳业、屠宰)中532人采用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0.38%(2例)。结论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的概率,应视为宝安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宝安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布病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对象为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布病就诊患者、可疑病例排查者,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血清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检测标本473份,阳性109份,阳性率为23.0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0.00%,女性阳性率为9.82%。男∶女=5.81∶1;45~5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6.04%。职业分布以养羊养殖户人群检出率最高,达60.42%;地区分布以襄垣、平顺较高,分别为37.50%、36.36%。结论:长治市布病疫情持续不断,呈现散发、多发趋势。实验室接受各类检测样本数量逐年增高,但无局部爆发疫情发生。故做好布病散发疫情的防治是我市现阶段布病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选取珠海西部地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共监测226个职业人群,采集到226份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3份,阳性率为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幼畜接生员OR=6.00(1.11~32.46)是危险因素,使用消毒液洗手OR=0.32(0.12~0.90)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珠海市畜牧业从业人群中,幼畜接生员工种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大,使用消毒液洗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涉县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掌握其感染率、发病率、高发原因等,探讨防治措施效果,为今后布病的防治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涉县历年布病疫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血清学监测数据、健康问卷调查结果、防治措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涉县自1995年报告首例布病病例以来,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1996年、2006-2008年,第2个高峰发病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居邯郸市首位;涉县布病病例症状较轻,通过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3个疗程方案治疗,95.12%可达临床治愈;布病重点人群感染率逐年下降,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且和报告发病率呈相关性。结论涉县重点人群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而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布病播散机会大,严重损害农村劳动力,危害较重。加强布病疫苗研发是目前布病防治的迫切要求。布病防治需多部门、多环节进行,制订规章制度及办法,首先从畜间防治入手,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拉特中旗人间布鲁氏杆菌感染现状。方法:选择乌拉特中旗医院就诊的布鲁氏菌病疑似患者、从事养殖业者、兽医、屠宰、贩运经销等人员作为检测对象,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检测631人,确诊阳性病例28人,阳性率为4.4%。春季和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者,且年龄在21~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布鲁氏菌病在牧业从业人群中流行较快,控制布病在人群中流行,应加强防疫、检疫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布鲁氏菌病10年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控工作。方法收集2000-200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布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率由2006年的8.7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46.41/10万。发病位次由2005年的2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发病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布病病人主要集中在农区,占发病总数的91.63%。流行高峰集中在4~6月份。发病以农民(养殖户)为多,占91.35%。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1。发病年龄集中35~65岁。结论呼和浩特市布病主要传染源是输入未检疫的疫畜,致使布病在未免疫的畜间流行,从而导致人间布病发生流行。疫情总的趋势是由山区、农区向城区蔓延,呈现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