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突变导致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被认为是引起不明原因猝死的首要死因,长QT综合征作为最常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之一,其致病基因突变在各类SUD中被不断报道。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验证对于评估基因突变的致病性、明确SUD死者的死亡原因、筛查SUD危险人群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长Q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不明原因猝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和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opathy, ICP or ion channel disease ICD)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离子通道和心脏M受体的角度对迷走神经的心脏效应予以回顾,这对于揭示迷走神经心脏效应的深层机制及深化对上述疾病的认识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各种离子在心肌细胞膜两侧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浓度梯度,驱动相应离子经细胞膜上特殊离子通道的跨膜离子活动,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机制。在心肌细胞膜上具有若干特殊的离子通道,并且在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中涉及的离子较为复杂,但随着电生理研究技术,尤其是电位钳制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和离子电流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方面使原有的某些离子通道和离子电流的知识得到进一步证实;另一方面,应用电位钳制术等研究所获得的许多新的实验资料修正和改写了原有的有关离子通道和离子电流的篇章.推动了心脏…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离子通道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离子通道基因在心律失常的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表达与功能的彼此平衡。当某种通道的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时,通道间平衡被打破,将引发心律失常。本文针对心肌细胞的几种常见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原因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鑫 《重庆医学》2015,(9):1270-1272
microRNA(miRNA)是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2],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心肌收缩及心电传导等。研究发现,miRNA通过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及功能,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细胞跨膜离子通道功能紊乱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miR-NA通过调控钠、钾、钙等离子通道基因表达或功能,干扰离子通道电流传导,影响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及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各种右心房疾病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而在左心房疾病该差异则不显著[4-5]。此外,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房颤和窦性心律失常miRNA表达谱也不同[5-6]。因此,miRNA可能在调控心脏兴奋传导及诱导心律失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miRNA不仅直接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和功能,还可作用于相关转录因子,间接调节离子通道基因,从而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miR-NA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熊昊  范璟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2):117-118
目的 制备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急性牵张左室对离体心脏电生理的作用,揭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方法 45只大鼠分为3组:不牵张组、牵张组及牵张加链霉素组,每组15只.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的同时,将一自制乳胶球囊经左心耳置入左心室.急性膨胀球囊牵张左室,记录并分析实验各组心律失常的出现频率和种类.结果 牵张组可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牵张加链霉素组仅出现室性早搏,且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链霉素作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明显减少急性膨胀心室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急性膨胀心室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内水的转运与许多脑功能密不可分,维持脑细胞水转运平衡是保证脑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而各种脑损伤后脑水肿对机体可能存在致命性的影响。多种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参与了脑内水的转运,探究与细胞水转运相关的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可能是理解脑水肿形成机制的基础,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脑内水跨细胞转运主要的离子通道和共同转运体的分布、功能、调控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心律失常并发许多影响心脏和循环的疾病 ,它们形成机制各异。科学知识的发展使人们对它们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了解。设计特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结构和类型 ,促进了分子结构和细胞生物学发展 ,这些药物治疗发展的新途径令人鼓舞 ,主要研究探索领域是促进药物识别并适应新靶位 ,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阐述了心律失常的心肌细胞基质以及离子通道、细胞、全部组织和整个器官 ,特别是集中于遗传因子和环境压力等因素 ,它们决定和影响了正常或不正常心脏电活动和 或作为长期调节因子重塑心脏结构和电基质等[1 ] 。1 电离子及其通道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称为“离子通道病”。Nav1.5通道是人类主要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类型,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和传播,由SCN5A基因编码。自从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编码基因SCN5A第一个突变以来,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突变与一系列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如长QT综合征3型(LQT3)、Brugada综合征、进展性心脏传导阻滞(PCCD)、扩张型心肌病(DCM)、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等。近年来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室性心律失常和起搏夺获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阐述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在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起搏夺获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和长QT综合征3型的研究进展,SCN5A功能获得性和功能丧失致病突变潜在的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