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0)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连续注射四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空气。染毒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的活性。结果CO染毒后大鼠前皮质、小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NOS可能参与了CO中毒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γ-氨基丁酸(GABA) 与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联合维生素B6(VitB6)对毒鼠强(TET)急性中毒大鼠的治疗及对中毒大鼠大脑保护作用,并与单纯使用大剂量γ-氨基丁酸(GABA)、二巯基丙磺酸钠 (Na-DMPS)解毒效果相比较,为临床提供实验基础。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染毒组、单纯大剂量GABA治疗组、单纯Na-DMPS治疗组、大剂量GABA与Na-DMPS联合VitB6联合用药治疗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TET灌胃制造大鼠急性中毒模型。染毒后即刻给予大剂量GABA与Na-DMPS联合VitB6、大剂量GABA、NA-DMPS或生理盐水。大鼠死亡前立即或2h后取血测血清NSE、S-100β蛋白,并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单纯大剂量GABA治疗组、单纯Na-DMPS治疗组、大剂量GABA与Na-DMPS联合维生素B6联合用药治疗组均能有效缓解中毒大鼠症状,延长抽搐潜伏期及惊厥潜伏期。染毒即刻使用联合药物治疗在延长中毒大鼠惊厥潜伏期方面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大剂量GABA或Na-DMPS治疗;单纯染毒组大鼠血清中NSE、S-100β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各治疗组血清NSE、S-100β蛋白与单纯染毒组比较显著降低,联合用药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均较单纯给药组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均较单纯染毒组大鼠病理改变轻,联合用药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最轻。结论大剂量GABA与NA-DMPS联合VitB6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大剂量GABA、NA-DMPS;大鼠血清中NSE、 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毒鼠强中毒脑组织损伤及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红蛋白的影响,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一氧化碳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注射4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空气。染毒结束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包括旷场试验、甩尾试验和后肢撑力试验,同时检测大鼠海马、皮质、小脑中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修饰次数、直立次数和大小便次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穿格次数明显减少;甩尾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后肢展开距离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O染毒大鼠皮质和小脑中的NGB含量增加,而海马中的NGB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组织脑红蛋白含量变化,这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神经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液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中毒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毒各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越严重其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和CK-B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毒鼠强中毒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 h、8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分为4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制备模型。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内,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 h时均达到峰值。而且,实验组中各亚组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缺血缺氧后不同时点NSE和S-100β的含量呈动态变化;二者可作为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对患者充足疗程的治疗指导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3组:A组轻度组、B组中度组和C组重度组,应用ELISA法对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且重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究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发生在重度组,其血浆中S-100β蛋白水平与其它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中的CO中毒死亡只有3例,未做统计。结论:检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对患者充足疗程的治疗指导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组、B组中度组和C组重度组,应用ELISA法对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且重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发生在重度组,其血浆中S-100β蛋白水平与其它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中的CO中毒死亡只有3例,未对其做统计。结论检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的含量,并探讨其对病脑患儿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电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了57例病脑及31例对照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和S-100β含量。结果病脑组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0.01);重症组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又高于轻症组(均〈0.01)。结论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增高可作为病脑脑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岚  吴行飞  陈峻  陈超 《血栓与止血学》2013,(6):264-266,273
目的 通过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的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降钙素原(PCT)的含量,探讨脑血管疾病不同患者类别的血清中S-100β蛋白、NSE及PCT含量的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的方法,对7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患者类别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的含量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不同患者类别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的含量也明显增高,其中,血清S-100β蛋白与NSE水平呈正相关(P<0.05);S-100β蛋白与PCT含量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不同患者类别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的含量均明显增高.血清S-100β蛋白、NSE及PCT含量高低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以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中间综合征(IMSAOP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不伴有中间综合征患者为病例对照组,15例IMSAOPP患者为病例组,检测各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β含量与IMSAOPP病情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洪充  彭晓东  陈骥 《吉林医学》2014,(4):701-70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O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脑脊液中NSE和S-100β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中毒组脑脊液中NSE和S-l00β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死亡组脑脊液中NSE和S-l00β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结论:脑脊液中NSE和S-100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丹参素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注射液,2 mg·kg-1)、丹参素低(10 mg·kg -1)、中(20 mg·kg -1)、高(30 mg·kg -1)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构建血管性痴呆模型。建模成功后,从第1天开始丹参素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28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脑损伤相关因子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结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空泡结构;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脑白质受损,细胞排列紊乱,视野中大量空泡结构;在给予丹参素干预后,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可见脑组织细胞排列逐渐变整齐,空泡结构逐渐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逐渐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量-效关系(P<0.05);丹参素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素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S-100β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5例中、重度HIE患儿(HIE组)和15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HIE组分别于出生后1、36、d,对照组出生后3d内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NSE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HIE组出生后1d血清NSE及S-100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血清血清NSE及S-100β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HIE组出生后6d血清NSE及S-100β水平较生后3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NSE及S-100β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余振  彭晓东 《海南医学》2008,19(5):33-3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S-100β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脑组织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中NSE以及CK—BB水平的变化,与4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比分析中毒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NSE以及CK—BB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中毒各组中NSE以及CK—B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比较,不同程度的中毒组在中毒后2天时血中NSE以及CK—B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同一时间点的不同中毒组间血中NSE以及CK—B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越严重其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液中NSE和CK—B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照组36只、百草枯染毒组36只、PDTC干预组36只。染毒组和PDTC干预组给予百草枯80mg/kg一次性灌胃后2h,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干预组给予PDTC1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kg灌胃后2h,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对照组给予PDTC1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于不同处理后1、3、7、14、28、56d观察大鼠中毒表现,并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及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染毒早期(1—7d)病理特征为急性肺泡炎,表现为肺充血、肺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后期(14—56d)炎性病变减轻,支气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肺泡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增生。干预组的肺部炎性改变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IGF-1含量3—56d明显升高(P〈0.01),TGF.B,含量各时段均明显升高(P〈0.01),PDGF含量7—56d显著升高(P〈0.01)。经PDTC干预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化显示,染毒组3d即有CTGF阳性表达,表达强度较弱,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7、14d表达进一步增强,28、56d表达持续增强,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干预组CTGF阳性表达细胞与染毒组相同,但各时段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细胞因子IGF-1、TGF-β1、PDGF及CTGF的过度表达是参与百草枯致肺纤维化的重要机制。PDTC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进而抑制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和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DEACMP患者脑脊液和血清NSE、β2-MG检测价值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淑静 《中原医刊》2006,33(13):46-4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2-微球蛋白(β-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NS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β-MG采用免疫浊度法。对37例DEACMP急性期患者和29例经治疗30d后的患者分别抽取CSF和血标本进行NSE和β-MG测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急性期CSF和血清NSE、β-MG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NSE、β2-MG含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β-MG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SF中β-MG、NS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和血清NSE、β-MG水平可作为DEACMP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在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变化,从而估测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癫痫急性发作患者24h内和正常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不同CO2气腹压及不同时段下正常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S-100 mRNA(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表达的变化,并进而探讨CO2气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和气腹模型,用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S-100、NSE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CO2气腹后,S-100 mRNA表达在A5-1组(64.215±10.404)和A10-2组(67.020±13.339),NSE分别为(8.976±2.379)和(9.183±3.365),对照组S-100、NSE mRNA分别为(59.340±11.378)和(8.500±2.940),S-100、NSE mRNA表达在CO2气腹后逐渐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S-100、NSE mRNA表达在B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B10-2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10 mmHg、2 h范围,CO2气腹对正常大鼠脑组织S-100、NSE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显著性影响,应尽可能缩短气腹时间及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不同CO2气腹压及不同时段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和脑脊液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和气腹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组织学变化;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脑组织中S-100、NSE表达的变化.结果(1)CO2气腹后,B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均呈水样变,无核坏死,电镜下线粒体、内质网中度水肿;B10-2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在光镜下呈弥漫性水样变,部分胶质细胞核浓缩和细胞皱缩。神经元细胞胞浆酸性细胞增多,电镜下胶质细胞水样变,线粒体肿胀、脊断裂,胶质细胞内髓鞘样结构形成,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变性,核膜破裂;(2)B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5-1组与B组比较水平均有增加,差异无显著性,在B10-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CO2气腹后脑组织S-100、NSE表达阳性面积随时间及压力增加而逐渐增加,B组与对照组或B10-2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10mmHg、2h范围,CO2气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应尽可能缩短气腹时间及采取相府的调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