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可吸引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滞留物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到2012年3月;纳入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6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负面事件等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道细菌浓度等指标,由于数据难以转换及难以获取完整数据等原因未能做Meta分析,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可吸引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而对患者死亡率及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无明显改善;需要进行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对可吸引气管导管的综合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机械通气(MV)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111例气管插管行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吸引组56例为A组,对照组55例为B组,同步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发生VAP的例数及时间、MV天数、死亡人数。依据保护性毛刷采样定量培养结果确定VAP病原体。结果(1)MV 5 d内,A组VAP发生率10.7%显著低于B组的41.8%(P<0.01);A组VAP发生的中位时间6.0 d,四分位间距1.5 d,显著较B组中位时间4.0 d,四分位间距3.0 d为晚(P<0.05);A组声门下分泌物革兰氏阳性G~ 致病菌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2)28例(47.5%)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出现致病菌前声门下分泌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 21例(44.7%)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来的致病菌是一致的。(2)两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未发生VAP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平均吸引量显著高于发生VAP者吸引量(P<0.01),每日吸引量较多患者发生VAP时间迟于较少患者(P<0.05),MV时间短于较少患者(P<0.01)。结论(1) CASS可以降低早发VAP的发生率,使发生时间延迟,声门下分泌物的G~ 致病菌浓度降低。(2)声门下分泌物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与是否发生VAP及VAP发生时间有关。(4)CASS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43-3444
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分泌物菌落滞留情况。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性肺炎发生率、革兰阳性菌滞留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佩  杨宝义  汪蓉  曹蕾 《护理研究》2013,(25):2754-275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MV时间及住ICU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34.1%,MV时间分别为(7.3±3.9)d、(15.1±3.1)d,住ICU天数分别为(12.8±4.0)d、(20.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5.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d~10d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O.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O.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7.
廖书娟 《全科护理》2013,11(11):974-975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ICU需要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进行气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可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与声门下吸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患者394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7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检测病原菌类型;采用多因素L...  相似文献   

10.
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11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结果两组比较:机械通气5日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平均吸引量显著高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吸引量,每日吸引量较多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时间延迟、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声门下吸引量多少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伟帅  晁彦公  王兰  李黎明  焦庆贵 《临床荟萃》2008,23(21):1539-1542
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的时间,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ISSD)技术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预防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施行人工气道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ISSD技术。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炎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I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延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3.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与肺炎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两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致病菌的细菌学情况,以探讨RICU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RICU内的45例机械通气患者,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结果,分为典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A组)22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BI)组(B组)23例.分析两组间临床与病原学差异.结果A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B组感染发生时间早于A组.结论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感染早期发现有利于防止VAP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4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每4h、8h、12h进行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结果4h组和8h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12h组(P〈0.05),4h组和8h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h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能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节约成本,为最佳清除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声门下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heumonia,VAP)发病率及患者病死率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1年至2010年20年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将其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声门下引流组,即患者的人工气道带有声门下吸引;另一组则为非声门下引流组,即应用标准气管插管者,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所得研究数据通过RevMan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篇RCT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搜集1647例,声门下引流组(796例)VAP发病率较非声门下引流组(851例)低,提示声门下吸引能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OR =0.45,95%置信区间:0.32 ~0.63),尤其能降低早发型VAP的发病率,但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则不明显(OR=1.03,95%置信区间:0.75~1.41).结论 对于预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但并不改善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热湿交换器(HME)与加温湿化器(HH)是否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PubMed、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关于HME与HH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HME与HH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RCT文献,其中HME组1 121例,HH组1 101例,两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4.2%(159/1 121)和15.9%(175/1 101),相对危险度(RR)=0.88,95%可信区间(95%CI)0.72~1.07,P=0.21,表明与HH相比,HME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筛选机械通气时间>7 d的RCT进行亚组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HME组834例,HH组859例,VAP发生率分别为15.2%(127/834)和17.5%(150/859),RR=0.84,95%CI0.58~1.23,P=0.37,表明在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中,HME同样不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 HME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即使在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的患者也是如此。由于有关的RCT数量相对较少、质量较低(缺少盲法),需要高质量的大规模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