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道明  韩冬  杨如辉 《海南医学》2021,32(16):2111-2114
目的 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9月在东莞常安医院放射科接受64 SCTA检查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4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64-SCTA检查的斑块显示情况,比较不同冠状动...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狭窄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钙化斑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发现钙化斑块84个,其中单纯小点钙(直径<0.15cm)16个,局部几乎无狭窄;单纯钙化斑块(直径≥0.15cm)56个,平均直径(0.27±0.09)cm,钙化斑块直径与局部管腔直径之比(C/V值)为0.85±0.33,75%的斑块狭窄程度小于50%,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及C/V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12个,其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关系较密切。结论大部分钙化斑块表现为轻度狭窄,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无关,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特点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两个类型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的判别及其分布、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2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在两个类型冠心痛组的分布。结果: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较准确地显示斑决性质,结合冠心痛临床分型对冠状动脉斑决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其诊治一直是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超声的应用,其诊断越来越精确,但其创伤性和并发症较多也限制了其更加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16层螺旋CT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及粥样斑块上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6.
宋彦春  陶云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2-1633,16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诊断易损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所有患者均行16MSCT冠状动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对易损斑块的数量、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G检出病变支数78支,16MSCT检出病变支数支73支.两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以CAG为标准,MSCT的敏感度87.2 %,特异性87.5%,准确度93.6%.以CAG为标准,MSCT总的斑块检出率为79.1%;各分支远段的斑块检出率较低;RCA的斑块检出率低于LAD和LCX.结论:16MSCT能对易损斑块做出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47-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4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利用CT值定性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性质程度,计算斑块的数目和构成比例,计算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与不同性质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根据相关标准计算出四支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构提示血管的狭窄性和斑块的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获得的数据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斑块进行分析,并设2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数量高于正常组;不同性质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和稳定心绞痛患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混合斑块、软斑块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和形态作出正确检查,并揭示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像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厦增强扫描,以对比剂增强图像行三维重建,其中39例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结果122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angiography with CT)正常者58例;2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A发现再狭窄8例;39例CT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进一步于DSA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另11例正常(即为冠状动脉CTA的假阳性部分)。结论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璁冠脉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97例,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和血清MMP-2、MMP-9、TIMP-1、TIMP-2测定。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硬斑块,而在SAP组硬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1)。易损斑块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组血清MMP-2、9,MMP-2/TIMP-2,MMP-9/TIMP-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及无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组间TIMP-1、2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结合血清MMPs、TIMPs水平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与导管法冠脉成像相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病例,使用GE Pro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选择图像显示最优相位窗对所有管腔直径大于≥2mm冠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进行评估及狭窄评价,图像重建方法包括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均行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 在205支冠脉血管中180支可以进行评价,以导管法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1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5.7%、88.5%、96.6%。结论 16层螺旋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O05)。结论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85例患者(ACS组49例,非ACS组3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进行评价。斑块的CT值用Hounsfield units(HU)表示。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数量无差别,在靶病变中ACS组斑块的平均CT值(24±15)HU低于非ACS患者斑块的平均CT值(86±14)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靶病变血管有斑块的40例ACS患者中,靶病变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20±18)HU低于非靶病变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47±17)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Ⅱ型斑块CT值(25±13)HU低于Ⅰ型斑块(46±17)HU,同时,非ACS组Ⅱ型斑块CT值(64±10)HU也低于Ⅰ型斑块(88±14)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型病变和Ⅱ型病变中,ACS组斑块CT值均低于非ACS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 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斑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待排和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病变组,同期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弱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斑块对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91.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和73.9%,其准确性为81.7%。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