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NO(一氧化氮)在治疗急性高原肺水前后的视网膜的改变,为探讨高原缺氧性眼底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肯底和血氧仪对22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在NO治疗前后进行检诊和血氧测定;结果:22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眼底以动脉血管改变为主;其次发生程度不同的视乳头充血(90.9%),视网膜水肿(81.8%)、渗出(100%)有视网膜出血(18.2%),NO吸入治疗后血管改变明显减轻(3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眼底不同程度的改变及预后。方法 观察76例糖尿病者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及渗出、黄斑渗出水肿、静脉血管栓塞、眼底缺血性改变、视乳头水肿等改变情况。对眼底改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眼底改变轻重与糖尿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6例中44例发生不同程度眼底改变,其发生率为57.89%。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眼底改变越重则糖尿病病情越重。尤其眼底广泛出血、渗出伴视乳头水肿者预后差。结论 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有明显关系,而眼底改变的轻重程度则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眼底不同程度的改变及预后。方法 观察76例糖尿病者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及渗出、黄斑渗出水肿、静脉血管栓塞、眼底缺血性改变、视乳头水肿等改变情况。对眼底改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痛程、眼底改变轻重与糖尿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6例中44例发生不同程度眼底改变,其发生率为57.89%。糖尿病痛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眼底改变越重则糖尿病病情越重。尤其眼底广泛出血、渗出伴视乳头水肿者预后差。结论 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痛程有明显关系,而眼底改变的轻重程度则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使用HZY-1型高原增氧呼吸器负荷运动后观察视网膜动态的方法,评价对初入海拔3700m移居者生理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首次进入海拔3700m20d的某部青年男性12人,均为平原出生,确认健康。使用面罩式增氧呼吸器进行EGM型自行车功量仪负荷运动后(负荷指标:W250,P175次/min~180次/min)10min在简易暗室内小瞳孔下检查眼底,以平原健康青年眼底为标准[1]。10d后,不使用增氧呼吸器进行同负荷量运动后重复检查。结果:使用增氧呼吸器负荷运动后10min,视乳头、视网膜静脉发生轻度(±)充血、怒张改变,视网膜及动脉基本无改变(-),无改变率为100%(12人),不使用增氧呼吸器负荷运动后10min,视乳头呈中度( )充血改变、静脉怒张呈中度( )改变、视网膜渗出呈轻度(±)改变,改变率为100.0%(12人)。结论:使用增氧呼吸器负荷运动后能显著减轻视网膜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眼底的改变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专人检查眼底改变 ,同时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 :4 5例中眼底改变 37例 ,其中视乳头改变 10例 (2 2 0 % ) ,生理凹陷变浅 7例 (15 6 % ) ,视网膜颜色变浅 2 0例 (4 4 5 % ) ,软性渗出 6例 (13 3% ) ;视网膜动脉变窄 ,动静脉比例增大 35例(77 8% )。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眼底视网膜动脉改变与高原肺水肿病情轻重成正比 ,从而支持在高原缺氧状况下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以致液体外渗而导致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6.
高原低氧与视网膜改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对居住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4300、5380m1年的84名青年眼底镜检查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升高视网膜发生病理性改变愈趋明显。海拔3700m和5270m剧烈运动后祝网膜动脉痉挛,静脉怒张,网膜渗出、水肿,视乳头充血的发生率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缺氧因素对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视网膜影响的程度,并寻求综合救治的措施;方法:对重度妊高征常规行检眼镜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根据视多璀为程度分我血管病变、视乳头高度水肿有网膜出血渗出、视网膜脱离等。并以积极地非手术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对高度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探讨微脉冲低能量激光治疗视乳头小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OCT和B超诊断为视乳头小凹,并引起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8例8只眼,沿视乳头颞侧进行微脉冲低能量激光光凝,光斑直径150μm,能量:300~500 mW,微脉冲方式200 ms中含100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药物改善低氧环境负荷运动后视网膜的动态改变 ;方法 :选择移居海拔 3 70 0m 6个月的健康男性青年 1 0人 ,给予口服依那普利、硝苯吡啶 1 5天 ,于服药前、服药 1 5天、停药 1 0天时采用EGM型自行车功量仪进行负荷运动 (负荷指标W2 2 5、P1 75次 /分~ 1 80次 /分 ) ,于每次运动结束后 1 0分钟应用可调强光眼底镜检眼 ;结果 :服药前运动前视乳头充血 ,视网膜静脉怒张 ,动脉痉挛 ,视网膜渗出发生率为 1 0 0 % ,改变程度均为±(轻度 ) ,服药前运动后上述观察项目发生率为 1 0 0 % ,改变程度均转为 (中度 ) ,服药 1 5天运动后与停药 1 0天运动后视网膜改变发生率明显降低 ,改变程度均减轻为± ;结论 :依那普利、硝苯吡啶能明显减轻和降低高原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缺氧性视网膜的改变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2260m)缺氧因素对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视网膜影响的程度,并寻求综合救治的措施;方法;对重度长高征常规行检眼镜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视网膜血管病变、视乳头高度水肿及网膜出血渗出、视网膜脱离等。并以积极地非手术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对高度妊高征205例检查后发现198例存在眼底小动脉痉挛及动静脉比例失调,严重视网膜病变102例,其中视乳头高度水肿混浊52例,视网膜出血和渗出38例,视网膜脱离12例,经积极综合治疗,101例患者视力逐渐恢复,眼底病变逐渐消失,治愈率为99.0%;结论:高海拔地区因缺氧因素对重度妊高征视网膜影响大于平原地区,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程度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行常规检查,早期治断和积极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对减轻和减少视力永久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度近视眼后巩膜改变相关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后巩膜形态改变与眼轴长度、近视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ATL超9型APOOGE-8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0MHz。对26例正常眼,36例轻中度近视眼,51例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进行观察。并对26例正常眼,17例轻中度近视眼,26例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轻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的眼轴长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3510.3 1668.1X,R=0.9432,P<0.0001。后巩膜形态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度近视眼组、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血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度近视组的CRA、PCA的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均减低,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血管、睫状血管系统血供不足与后巩膜形态变化的类型、眼轴长度、近视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是引起高度近视眼病理性眼底改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初入海拔5380m1~7天健康青年的视网膜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初入高海拔地区1~7天视网膜缺氧性改变及程度,间接获取脑血管的动态情况,为早期预防急性高原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对初入海拔5380m同一群体的25名男性健康青年采用YZ-6B型强光源直接眼氏镜在静息状态下观察进入高原第1~7天的视网膜动态;结果:初入了高海拔地区的第2,3,4天视网膜动静脉痉挛,恕张的检出率均为4%,视乳头充血于第1,2,3,4天出现,检出率依次为16%,12%,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高原病(CMS)诊断计分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CMS诊断计分系统对喀喇昆仑山海拔4 240m5、001m和5 300m驻防一年共95名青年的调查,并将CMS诊断计分、Hb、SaO2与心电图改变对比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组CMS诊断计分和Hb均较正常心电图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与5 300m组CMS诊断计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4 240m组(P<0.01)。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与4 240m组比较,Hb增高,SaO2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海拔5 300m组Hb又高于5 001m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4 240m组增高(P<0.05),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右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均较4 240m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CMS诊断计分的高低与心电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HBO) on retinal anoxia gave rise to new interest in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it as therapeutic treatment for ischemic conditions of the retina and optic nerve. Two patients with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due to a high-grade ophthalmic artery stenosis were treated with HBO at 2 atm abs 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oxygen delivery for the eye. Both patients showed marked improvements of visual acuity and visual field 3-5 months following the event. Our results are intriguing although the achieved improvement could be coincidental.  相似文献   

16.
慢性高原病尿液化学检查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尿液化学检查指标的变化。方法对驻守海拔4 300 m和5 000 m以上高原CMS者采用自动尿分析仪进行晨尿11项分析,并与非CMS者作比较。结果CMS组尿11项均有异常,其中尤以尿蛋白、潜血、白细胞变化突出。海拔4 300 mCMS组较非CMS组尿蛋白、潜血和白细胞均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尿蛋白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较4 300 m CMS尿蛋白、潜血、白细胞阳性率虽有所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S对肾脏有损害,可能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和肾小球通透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海拔3000m以上地区工作的各类缺血性眼病患者8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并分析高原地区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3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伴斑块。经高原地区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眼病表现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表现,高原低氧的特殊环境及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易发生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早期狭窄的患者容易引起眼部各种缺血性的疾病,应得到临床医生重视,做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视网膜脱离 (RD)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视网膜脱离患者 3 5例 ,55只眼。对照组 2 6例 ,51只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下 ,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 (O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睫状后动脉(PCA)收缩期 (PSV)、舒张期 (ESV)、平均血流速度 (AV)及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结果 :RD与对照组的O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CRA、PCA的PSV、EDV、AV血流速度均减低 (P <0 .0 5) ;PI、RI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视网膜脱离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视网膜的微循环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正确评估球后血流灌注情况与病变的关系 ,较传统的荧光血管造影法更为直接和敏感 ,为视网膜脱离的基础研究及药物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氨茶碱片、培哚普利片、硝苯地平片对高海拔地区(5000 m以上)移居者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驻守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1年、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确诊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男性汉族青年42人,随机分为3组,A组(氨茶碱组:n=14人)口服氨茶碱片,每次0.1 g,3/d;B组(培哚普利组:n=14人)口服培哚普利片,每次4 mg,1/d;C组(硝苯地平组:n=14人)口服硝苯地平片,每次10 mg,2/d。3个月后检测服药前后6 min步行距离,并对慢性高原病症状进行服药前后调查对比。结果:服药后与服药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比较:A组10人有效,有效率为71.43%;B组12人有效,有效率为85.71%;C组9人有效,有效率为64.29%。服药后3组青年6 min步行距离较服药前均增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较A、C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3组青年慢性高原病症状较服药前均减轻,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后B组较A、C组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口服氨茶碱片、培哚普利片、硝苯地平片均可有效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提高运动耐力,培哚普利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片和硝苯地平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进行CMS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驻喀喇昆仑山海拔4 300,5 100和5 380 m 1年的某部队CMS的患病率依次为37.0%,67.9%和92.9%;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 300 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5%,中度占13.0%,重度占1.5%。结论随海拔升高,CMS患病率增高,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移居人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