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律失常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眩晕”、“昏厥”等范畴,其脉象可见数脉、迟脉、结脉、代脉等10余种。当前,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西药疗效均不甚满意。为了进一步探索其病因病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们温习了部分古代中医文献及近几年来有关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并结合自己的点滴临床体会,试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的一类病症,中医对其症状和治疗的描述散见于“心悸”、“怔忡”、“眩晕”、“疾脱脉”、“厥证”、“脱证”等证中[1].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价值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通过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大量研究,发现了不少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单方.  相似文献   

3.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属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范畴。在某种情况下 ,室性早搏可演变为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病情凶险。多年来研究发现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其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增加病死率的危险。因此 ,探寻治疗室性早搏的低毒高效药物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临床报道较多 ,现就近5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室性早搏的病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病后虚损等 ,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 ,标实为痰、瘀…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探析从心肾相关论治心律失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古今医家从心肾相关论治心悸留下了许多丰富宝贵的经验。提出从心肾相关理论论治心律失常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并无“扩张型心肌病”一词,但对其临床表现有相似的描述,散见于“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病中。如《素伺·水热穴论》中“水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景岳全书·喘促篇》中“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唯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金贵要略·水气病》中“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重”等。这里提到的下肢水肿、气喘、不能平卧等,类似其心力衰竭的症状。《灵枢》中“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动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的描述类似其心律失常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心悸病机多由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所致。西医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机体的脏腑经络依赖气的推动以维持其正常的机能。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徐浩教授临床以“肝主疏泄”理论来论治心悸实证,临床分为肝气郁滞证、肝郁化火证、气滞血瘀证、肝热气逆证。对徐浩教授运用“肝主疏泄”论治心悸的经验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端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医理渊博,学验俱富,尤其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本在于心,且与肝、胆、胃、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西医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最大弊端是药物的副反应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产生,而采用中药治疗可发挥养心复脉的调节作用,膏方尤以滋补见长,且服用较一般汤剂方便.周端教授应用中药膏方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风性善行而数变,扰心则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悸、眩晕、汗出等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临床快速心律失常多从气血亏虚、痰瘀阻滞、热邪扰心等方面论治,对于风证的病机重视不足。早在《内经》中即有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入舍于心,致使心脉痹阻不通、心神失养,出现心悸等症状;《诸病源候论》中亦有“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的论述,可见内外风邪均可扰乱心神,致惊悸、怔忡的发生。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多种平熄肝风、祛除外风的中药具有抗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佐证了风证病机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祛风、熄风之药,或可提高快速性心率失常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治疗的缺陷和不良反应也日益明显。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治疗理念得到广泛的倡导,这就需要在传统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成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本文从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中医如何认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效评价及临床治疗反思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作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常伴有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健忘.中医也把心悸分为心虚胆怯征、气阴两虚征、痰火扰心征、心血淤阻征、心阳不振征等.从发病机制上看,心悸可由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及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常规心电图因记录时间短,就诊时常常症状消失,难以发现有关心电图异常表现.本文收集心悸伴心律失常者100例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旨在比较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心悸为临床极常见症状,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证候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其客观化、标准化研究进行了探索。证候研究是开展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系疾病的研究。本文从室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证候分布以及辨证指标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深层研究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某些心脏疾患与脾胃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根据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心脏病从脾胃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总结出5种治疗方法,以期开阔心脏病中医治疗的思路,探讨脾胃与心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并对从脾胃论治心脏病的5种方法做一介绍。1 脾胃在经络上与心脏相通脾胃与心有经络相通,经络系统使脾胃与心密切联系起来,“胃之脉络通于心”。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说:“脾经络于心”,可见东垣对脾胃与心在经络方面的联系是非常清楚的。《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曰:“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灵枢…  相似文献   

13.
“血栓闭塞征”的中医善后治疗山西省大同市第二卫生学校(037000)门建章,郝玉香“血栓闭塞征”在临床治疗中属疑难病症。从临床症状看,类似中医所指的“血痹”、“脉痹”、“阴痹”、“痹气”、“寒厥”等症。所以治疗多以行通脉络之法为主,但对善后治疗往往感...  相似文献   

14.
以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高彩香解放军89820部队医院马振兴慢性肾功能不全隶属于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因其证情危笃错杂而施治颇难。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根据脾胃学说以及脾胃相互滋生之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年人较长时期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以及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这些老年人可出现一些不具特点、亦无规律的心悸和胸前区不适等症状,并可存在某些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脂增高等,但不能发现其他心脏异常。客观一点的医生,可能在诊断心律失常时加上“特发性”或“原因不明”,但目前仍有不少医生甚至心血管病专科医生,认定这些患心律失常的病因是“冠心病”.并让患坚持服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当然,多数患的心律失常并不因此而有所好转,心律失常的消长多数与生活、精神及身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室性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西医治疗虽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存在副作用;手术因有创且治疗费用高而难以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具有独特优势。王磊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体悟中,发现心律失常多由湿邪导致,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弥漫,易阻滞气机,困遏胸阳,发为心悸,治疗上采用化湿法,根据湿邪阻遏气机的特点,重视肝胆、脾胃同治,宣畅三焦气机,祛湿化浊,临床屡获良效,提出“从湿论治”室性期前收缩的观点,为中医药从湿防治心律失常的系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男子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等病症 ,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对病人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影响。徐教福松授在中医男科门诊中 ,用辨证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类疾病 ,有其独到的用药特点和经验。兹就复习有关文献 ,并结合临床随诊体会 ,介绍于下。1 中医对男子性功能障碍的认识  中医虽无男子性功能障碍的名称 ,但早在《内经》中就载有“阳痿”、“遗精”、“滑精”、“白淫”等常见的性机能障碍疾病。如《灵枢·经筋篇》说 :“足厥阴之筋 ,其病阴器不用 ,伤于内则不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 :“肾脉大甚为阴痿。…  相似文献   

18.
1.病历资料:男患68岁,发作性心悸、头晕、气短7年,多次诊断为“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房扑”,曾服用扩血管药、心律平、乙吗噻嗪、地高辛、氨酰心安等治疗可好转,但心律失常反复发作。于1997年10月20日和1998年1月24日心悸后晕厥,在当地医院心电...  相似文献   

19.
<正>心律失常是老年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伴随一系列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属中医的"心悸"范畴。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多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且这类药物又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不能有效防止病情进展及复发,故在临床使用上受到限制。赵振利主任认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病与肾虚  相似文献   

20.
心悸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由于其临床症状描述多样,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心律失常发作与心悸症状的出现并无很好的相关性,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难以明确心悸的原因和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使心悸成为“难缠患者”(difficult Datients)的5项特征性症状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知道为什么大部分心律失常未被感知,有必要对心悸症状的感知、处理、评价及报告程序(the proeesses of reporting)进行必要的研究。目前认为,对心跳感知敏感性的差异可能在心悸的感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