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 ,具滋肾明目之功。《本草备要》谓其“性温、五味俱全 ,酸咸为多 ,故收敛肺气而滋肾水 ,益气生津 ,补虚明目 ,强阴涩精……”。笔者根据其药理作用 ,体会到五味子配合枸杞子、决明子 ,对治疗玻璃体混浊疗效显著 ,并可加强枸杞子、决明子的滋肾益精、清肝明目的作用。玻璃体混浊属祖国医学“云雾移睛”范畴 ,为瞳神疾病 ,眼外观端好 ,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漂移 ,甚至视物昏朦 ,患者的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 ,精血不足 ,目窍失养 ,神膏变性及肝郁气滞 ,痰湿内蕴而致。五味…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混浊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云雾移睛"范畴。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损为本,痰湿、血瘀为标。叶河江教授在防治玻璃体混浊方面有独到经验,尤其擅长从胆论治,运用利胆化浊之法,选用温胆汤方加减,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混浊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妨碍,严重者可致失明。由于玻璃体本身既无血管,又无神经组织,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故当玻璃体出现混浊时,往往疗效不佳。多年来,我们采取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收到较好疗效,其治法已形成基本规范,现介绍如下。1分型治疗根据病史、症状、眼部检查及实验室有关资料,从病因、病理学观点分析,将玻璃体混浊归纳为出血性、炎症性、退变性三类,再结合全身情况、四诊人纳进行辩证论治,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豆.且出血性玻璃体混浊临床进程一般有三个时期:①…  相似文献   

4.
1脏躁之"脏"究指何脏 脏躁之"脏",后世医家见仁见智,说法不同;如宋代赵以德认为"脏"主要指肝脏[1].清代沈目南认为"脏"指子宫[2],尤在泾支持此说,谓:"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3].清代陈修园认为脏躁之"脏"不必拘于何脏"[4];近亦有学者支持此说,谓"以陈说不拘何脏为是"[5].<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6];先父丁浮艇谓:"盖心者,藏神,主神明者也,观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心神惑乱象,<医宗金鉴>所说之脏指心.是也".近有资料亦持此见,谓:"<医宗金鉴>认为脏躁之脏主要应指心脏,这个解释比较合理"[7].  相似文献   

5.
《难经校注》是《难经》整理校释的重要著作,其词语训释仍难免偶有疏误:《五难》中"菽"指作物"豆",非谓重量单位"豆";《十五难》中"前曲后居"的"居"指"仰直",非谓"微曲如锯";《十六难》中"善洁"指"嗜好洁净",非谓"瘈瘲"病。  相似文献   

6.
散瘀明目丸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绍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31-931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多自觉眼前黑影漂浮如灰尘,或如黑网,或如云如烟等。病变多因玻璃体老化或邻近组织病变或出血所致。因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且代谢缓慢,故治疗难度较大。我院多年来积极探讨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方法。筛选研制出散瘀明目丸,共观察治疗玻璃体混浊532例(863只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咳嗽一症,古代认为有所区别,如《活法机要》日:"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是有亩有痰,因伤肺气,复动脾湿也."近代则合为一症.咳嗽是肺病之证,然而他脏之病皆能涉肺而致咳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陈修园更明确地指出:"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但是,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玻璃体混浊程度、视力等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症状、视力及玻璃体混浊虽都有改善,但中西医结合组疗效97.5%,对照组疗效为70%(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玻璃体混浊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通报》2011,(5):20-20
此二句大意,全在"发""攻"二字。发者,逐之外也。攻者,逐之内也。寒邪在表,非温热之气不能散,故发表不远热。热郁在内,非沉寒之物不能除,故攻里者不远寒。然亦有用小柴、白虎、益元之类,而取汗愈病者何也?此因表里俱热,故当凉解,非发之谓也。又有用四逆、理中回阳之类,而除痛去积者何也?此因阴寒留滞,故当温中,非攻之谓也。所谓发者,开其外之固;攻者,伐其内之实。今昧者,但见外感发热等病,不能察人伤于寒而传为热者,有本寒标热之义,辄  相似文献   

10.
<正>1脉至如喘《素问·大奇论篇》说:"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按此"脉至如喘",王冰释为"如人之喘状也",乃望文生义,非是。如,读"而"。喘,《说文·口部》说:"疾息也"。是"喘",有"疾"义。"脉至如喘"者,乃谓"脉至而疾"也。病发暴然,故称"暴厥"。"暴"者,王冰《素问·厥论篇》注说:"犹‘卒'也"。故《金匮  相似文献   

11.
正丹溪论阳有余,阴不足,所谓阳者,相火也。景岳驳之,谓阴有余,阳不足,而着"相火以位"之辨。各树旗帜,几如冰炭之不相入矣。尝举二者参之,丹溪大旨,本于周子主静立说,谓相火一动,则五志厥阳之火并煽,煎熬真阴,故东垣目为元气之贼。此论相火二字,专从后天之变动者言,与景岳之主命门,有源流之别。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考前哲如褚氏、赵氏,人生先具命门及相火,行阳二十五度之语参之,景岳所云,相得益彰。盖静而守位者,此相  相似文献   

12.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冬不按硚,春不鼽衄……"之说,对此诸家解说不一,众论纷云,历来是个疑点(本文<素问>原文均引自<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唐·王冰注:"按谓按摩,硚谓如硚捷者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硚,春不鼽衄."(<黄帝内经素问>,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相似文献   

13.
颉瑞萍  刘莹 《中医杂志》2007,48(7):620-621
玻璃体混浊又称飞蚊症,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难治的眼病,也是直接影响视力的原因之一。由于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又无神经组织,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故当玻璃体出现混浊时,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我们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中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胡静娟 《新中医》2007,39(12):88-89
《素问·评热病论》有"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其后《脉经》及《史记·仓公传》亦间有论及。阴阳交,到底为何义,各家解释不一。王冰云:"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滑寿云:"交,谓交错也。"张景岳云:"以阳邪交入  相似文献   

15.
《四圣心源》又名《医圣心源》,为清代黄坤载撰.书凡10卷,内容丰富,持论颇高.黄氏在《四圣心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气在二土之交","戊土之交,是谓中气"."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他认为,中气居中焦,非阴非阳,非水非火,非燥非湿.中气可以化生五脏,五脏在中气斡旋下,升清降浊,使上不炎热,下不寒凉.黄氏在认为"平人下温而上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浊气不连,清气不陷,是曰平人",笔者根据这种思想,进行辨证论治,现撷取验案几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临床很多病证与郁证关系密切。如《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载:"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关于郁证的治法,清代李用粹《证  相似文献   

17.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苏颂谓:"今河东、陕西州多有之。根二、三尺以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通报》2012,(6):4-4
眩者,头晕也,眼有黑花,如立舟车之上,而旋转者是也。刘河间专主于火,谓肝木自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动而火上炎也。故丹溪尝言无火不生痰,痰随火上.故日无痰不作眩。夫眩,病也。痰,非病也.,痰非人身素有之物。痰者,身之津液也。气滞、血凝,则津液化而为痰,是痰因病而生者也。  相似文献   

19.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冬不按硚,春不鼽衄……"之说,对此诸家解说不一,众论纷云,历来是个疑点(本文<素问>原文均引自<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唐·王冰注:"按谓按摩,硚谓如硚捷者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硚,春不鼽衄."(<黄帝内经素问>,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太阳篇94条谓:“太阳病不解,脉阴阳俱停,必将振慓,汗出而解。……”文中“脉阴阳俱停”,历代注家见解颇不一致。有作调匀解者,谓指六脉浮沉正常,如成无己、方有执、俞嘉言诸氏;有作停止解者,谓六脉停止沉伏,如程应旄、钱潢、《金鉴》诸家;日人丹波氏认为必是讹误,陆渊雷氏更对本条持全盘否定态度,径谓明是迷信脉法之人,凭空臆测,非仲景原文;亦有认为停字系微字之误,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