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25)min;术中出血量为(675±105)ml.术后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3周保守治疗症状逐渐消失.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JOA评分术前为(9.4±1.0)分,术后6个月为(14.6±1.3)分,JOA改善率为(68.2±9.2)%.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0)mm,术后6个月为(14.5±1.2)mm,椎管扩大率为(57.6±13.8)%.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钛网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将第3颈椎椎体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切除潜行减压,第4~6颈椎椎板于关节突内侧约0.5~1.0cm处,在症状较重侧用磨钻将双侧骨皮质磨除作为开门侧,另一侧椎板上侧皮质磨除为门轴侧,将颈椎管扩大成形,再将钛网修剪成条状,将开门侧椎板骨折端用钛钉固定,门轴侧骨粒植骨1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中,术前有脊髓受压、共济失调、四肢麻木无力12例,4例单一髓节障碍加神经根受压,出现双上肢疼痛麻木、双手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个月~4年,脊髓受压症状改善,共济失调,四肢麻木及行走功能恢复。双上肢麻木疼痛及双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例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麻痹,左肩麻木,肩外展功能受限,术后被动功能锻炼,6个月后恢复。无症状复发及加重病例。结论经后路将第3颈椎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颈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减压,第4~6颈椎单侧开门,加钛网植入,经改良后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病人康复快,症状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后颈椎管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和轴侧骨愈合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2年9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5~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支撑固定;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 收集患者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判定为骨愈合. 结果:术中3个节段发生轴侧双层皮质断裂,置入钛板后未见椎板漂移和明显不稳,钛板固定后有效维持椎管扩大后椎板的位置,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 术后3个月时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中,80个节段轴侧骨愈合,愈合率为68.4%:术后6个月时随访到15例患者共69个节段(10例5枚钛板固定,4例4枚钛板固定,1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CT显示59个节段轴侧骨愈合,愈合率为85.5%.3个轴侧双层皮质断裂节段均未愈合,但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 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和关门现象,无钛板固定的节段未发现关门现象.结论: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稳定的即时和早期支撑,有利于轴侧早期骨愈合,有效维持椎管扩张状态,防止关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Centerpiece GP8-14 mm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通过影像学方法及JOA评分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颈部轴性症状以及钢板、螺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再关门现象。根据JOA评分本组优12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优良率80.0%。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可防止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椎板再关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应用此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影像改变评价手术的优缺点。结果56例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范围均大于3个节段。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式,开门范围C3-7同时行门轴侧短节段侧块系统内固定(C4-6)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2提高到14.6分,优良率为78%。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应用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系统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此术式有以下优点:1.通过预弯的内固定系统能很好的维持颈椎生理前凸。2.侧块内固定增加了脊柱稳定性,相对稳定的力学环境利于植骨的融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及颈部外固定时间。3.掀开的椎板帘通过粗丝线结扎固定于钉杆上,增加了固定强度,避免了再关门现象。4.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属限制性固定,既解决了稳定又减少了颈部僵硬与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方法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22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 5个节段20例,C2~C7 6个节段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抬起(开门)后,剪取合适大小及形状的钛板,利用微型钛钉将其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钛板及钛钉置入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随访3~18个月,手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从术前的9.3分提高到13.5分.随访期间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14例患者术后行CT检查,未见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椎板切除及骨折处骨质再生融合13例,1例术后3个月时尚未完全融合,但骨质已经开始生长.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颈椎后路固定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21例,手术减压节段C3-75个节段19例,C4-74个节段2例,均采用常规单开门,开门后将钛板固定于门轴对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棘突根部。结果平均随访3~15个月,术前JOA评分9.1,术后评分13.5。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利用后路固定钛板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的防止再关门和减少轴性症状,是真正意义上的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Neulen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及长期的随访结果.[方法] 通过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 2012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其中获得了26例较完整的随访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5 ~ 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在门轴侧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作为固定方式;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收集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才能判定为愈合.[结果] 术后颈椎轴位CT扫描显示无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收集到术后3个月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和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69个阶段CT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个月和6个月时轴侧骨愈合率分别为68.4%和85.5%.Neulen钛板椎板成形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重建系统,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神经损伤和关门现象.3个节段轴侧皮质完全不连接节段均未愈合,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结论] 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轴侧骨愈合率并长期维持椎管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钢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nterpiece钢板固定治疗16例MCSM患者,手术减压C3~75个节段12例,C4~74个节段4例。常规单开门,将Centerpiece钢板板固定于门轴对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叉口固定在棘突根部椎板,术中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的完整性,钢板支撑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6~12(11.38±1.40)分提高到8~16(15.87±1.20)分;患者开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Centerpiece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应用安全、简便,能有效维持椎板开门状态,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周、15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管矢状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3周、15个月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3周及15个月的JOA评分、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12%。术后ROM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Centerpiece钛板组(18例)及传统组(21例),治疗前后行JOA评分,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扩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两组年龄、JO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25)min和(111±23)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Centerpiece钛板组椎管扩大率(61%±21%)明显高于传统组(40%±17%)(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但术后3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Centerpiece钛板组JOA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3~6个月进行CT示门轴侧沟槽达到骨性融合。两组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钛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观察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在CT上测量C5节段椎管术前、术后6个月的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观察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2分,术后平均JOA评分14.8分。C5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8.6±1.1 mm,术后6个月为16.1±0.9 mm,椎管扩大率为(74.3±14.4)%。术后6个月,可以观察到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无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防止再关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变化对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节段)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侧块螺钉内固定组(侧块组)26例,单开门组24例,回顾性分析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对术后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改善率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个月~4年随访,平均(24.0±5.5)个月。侧块组术前颈椎曲度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块组术后3天颈椎曲度与术后6个月、术后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块组术后3年JOA评分改善率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丢失程度为标准进行分组分析显示,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低度丢失组术后3年JOA评分改善率及颈部VAS评分均优于高度丢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能够改善术后颈椎曲度及保持术后椎间高度,能有效地降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中期JOA评分改善率。  相似文献   

16.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 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周洋  滕红林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2016,29(10):943-946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7岁。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同时记录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分析颈椎退变程度。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5.6个月。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C5神经根麻痹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5.2±2.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1.3±2.4(P0.05),Cobb角由术前的(6.5±3.4)°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3.2±4.9)°(P0.05)。颈椎活动度由术前的(30.4±9.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5±8.7)°(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疗效良好,具有适用范围广、牢固等优点,但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The CG clip is a device designed for use in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with both a spacer and means of attachment in a single unit.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open-door laminoplasty, which obviates the need for bone grafting or complex internal fixation by providing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open laminae. A number of techniques fo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have been devised for the 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and nerve roots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radiculopathy. Each of these techniques requires some degree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or bone grafting. The CG clip is a single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both a spacer and a spring clip for attachment. The spacer ensures a 4-5-mm sagittal expansi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anal. The spacer is held in place along the lateral cut margin of the laminae by a spring-wound titanium clip, which folds over the central spinous process of the unilaterally elevated laminar block. In all respects except for grafting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 surgery is performed as for a standard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Sixteen of the first 24 patients to undergo this procedure improved at least one point on the Neurosurgical Cervical Spine Scale. Of the remaining eight patients, four remained the same and four deteriorated.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e CG-clip laminoplasty technique quick and easy to perform, with early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radiculopath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other decompressive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