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6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且P均〈0.05;(2)总满意率组间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是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3月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6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包熨烫、中药离子导入及注重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预防治疗,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69例患者中,仅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合理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6):872-87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疼痛和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者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为12.77%;观察组中出现下肢非切口明显疼痛和肿胀者占6.12%(3/49),对照组为21.28%(10/4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达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3.6)d(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并分析2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2例),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24〈0.05)。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7±2.2)h比(2.8±1.0)h,(18.1±2.9)h比(2.1±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及出院患者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5个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43-2344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髋部骨折患者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血栓形成发生率6.5%。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在10~14天左右痊愈,未留后遗症。结论对各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积极的预防是护理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分别为(3.25±0.93)cm、(2.08±0.61)cm,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7%,96.67%,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可累及约50%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处理,约1%~2%的病例会发展成致命肺栓塞[1],轻者影响手术效果,重者危及生命.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进行髋部手术45例,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DVT,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及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20例,其余22例中,16例应用溶栓药物6 h内迅速改善右心室功能,呼吸困难缓解,48 h内病情稳定;6例在72 h内病情稳定.结论 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死率,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及预防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20例,其中骨折术后1~2 d突然脂肪栓塞死亡8例。手术后长期卧床1~3周,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造成大块肺栓塞,突然死亡12例。其余22例中,16例应用溶栓药物6 h内迅速改善右心室功能,呼吸困难缓解,48 h内病情稳定。6例在72 h内病情稳定。结论: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死率,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134例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评估、体位干预、早期功能锻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0%、6.0%,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为2.4%、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5.2%、74.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骨折伤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43.2%[1].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肢体制动,可引起局部静脉、淋巴管回流障碍,血流缓慢形成血栓,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应引起医务人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降低DVT发生率更佳途径,笔者对我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需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