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囊加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宫颈Bishop 评分〈6分的初产妇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样标准需要终止妊娠的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水囊加小剂量缩宫素引产,对照组单纯静点缩宫素引产。对比两组在促宫颈成熟、引产时间、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等几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14 h后宫颈Bishop评分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分娩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囊加缩宫素引产可以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孕妇分娩痛苦,值得在临床足月妊娠引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袁雄英 《当代医学》2021,27(14):35-37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足月妊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予以缩宫素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囊引产,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引产效果及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产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12 h后,两组产妇Bisho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妊娠产妇中应用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及Bisho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A组)100例:单纯缩宫素引产术。观察组(B组)100例: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引产术。观察比较二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产开始至临产时间、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二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可有效地提高经阴分娩成功率,促进宫颈管的成熟、宫颈的软化及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对母儿无不良影响,且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此种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许丽湖 《吉林医学》2012,33(35):7635-7636
目的:研究低温低位小水囊法与常温低位小水囊及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法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方法:分析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具有引产指征的初产妇140例临床资料,分成三组:其中低温低位小水囊引产组50例为A组,常温低位小水囊引产组45例为B组,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组45例为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宫颈评分、分娩结局和临产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低位小水囊引产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好,显著高于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组(P<0.05),临产时间短于缩宫素静脉滴注组,尤以低温低位小水囊组明显;两组剖宫产率均低于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组,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低位小水囊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稍好于常温低位小水囊组。结论:低位小水囊有显著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作用,低温低位小水囊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小水囊配合缩宫素引产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小水囊组和单用缩宫素组,进行引产疗效的观察.结果:小水囊组成功45例(90%),单用缩宫素组(对照组)成功20例(40%).结论:小水囊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7.
李雪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13-2914
目的 观察低位超小水囊配合缩宫素引产的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低位超小水囊配合缩宫素组(观察组)和单用缩宫素组(对照组),观察2 组引产疗效.结果 观察组成功44 例(88%),对照组成功28 例(5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位超小水囊配合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单胎头位具有引产指征的初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水囊组96例,催产素组124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分娩方式、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水囊组孕妇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催产素组(P<0.01);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较催产素组显著缩短(均P<0.01);并且大大提高了顺产率(P<0.01);降低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P<0.05,P<0.01,P<0.05)。两组孕妇产后2 h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加速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而且方法简单,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效果、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所占比例(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缩宫素引产相比,低位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易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在宫颈不成熟足月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足月引产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法,观察组给予COOK双球囊联合静脉滴注缩宫素法,比较两组患者促宫颈成熟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宫颈Bisho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Bishop评分为(8.12±3.49)分,较治疗前的(4.28±1.51)分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的(5.83±2.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产程为(10.25±1.5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91±2.53)h,阴道分娩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应用于宫颈不成熟足月引产可以有效起到促宫颈成熟的作用,进而缩短产程,提高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宫颈扩张球囊和缩宫素的具体效果,明确在足月孕妇引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宫颈Bishop评分、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等.结果 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杨继  张慧  高坚容  许静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06-90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经阴道分娩的15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组、舌下给药组和对照组。直肠给药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与缩宫素静脉推注联合应用;舌下给药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与缩宫素静脉推注联合应用;对照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仅给予缩宫素静脉推注。观察3组产后2h、24h内的出血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直肠给药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9.8±20.5)ml和(248.4±35.2)ml,舌下给药组分别为(128.4±16.6)ml和(241.6±25.2)ml,对照组则为(164.6±44.6)ml和(290.8±50.4)ml;直肠给药组、舌下给药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直肠给药组、舌下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产后出血发生,亦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明显优于单用缩宫素,且安全性好。米索前列醇舌下给药与直肠给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辅助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8例中期妊娠者应用米非司酮辅助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研究组),另选67例单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及终止妊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辅助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研究组)的流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01),腔盘粘连的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同时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及产后清官刮出残留组织物的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辅助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能缩短流产时间,降低胎盘粘连及软产道损伤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米非司酮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c组),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愈率76.2%,B组治愈率72.7%,C组治愈率90.4%,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B—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6.21±2.23)d、(17.14±2.41)d和(12.69±2.12)d,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临床各指标明显缓解(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治疗异位妊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时缩宫素与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8月~2010年1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02例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100)。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分娩后立即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产后24h出血总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为(5.70±2.80)min,产后2h出血量为(149.5±30.0)ml,产后24h出血量为(210.8_±57.6)ml;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为(9.98±3.50)min,产后2h出血量为(180.7±41.2)ml,产后24h出血量为(337.0±78.7)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6、4.832、7.489,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2/102),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00%(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3,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孕栓对预防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效果良好,用药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4)7~2010—11符合条件需引产者1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行人工破膜+静脉点滴催产索引产;对照组单纯行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引产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阵痛出现时间、宫口开全时间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破膜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了产程,对保证母婴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21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实验1组(卡孕栓直肠给药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卡孕栓1 mg置入直肠内;实验2组(卡孕栓舌下含服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孕栓1mg,两组用药的同时肌肉注射催产素10u.对照组(单纯催产素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0u.比较三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总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产妇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总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具有预防产后出血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修娟 《右江医学》2010,38(1):20-2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对母婴生存和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3例,38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组),25例行阴道助产分娩(阴道产组),比较两组母婴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妇分娩期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均低于阴道组(P均<0.05);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阴道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死胎及死产率均低于阴道产组(P均<0.05)。结论适时选择剖宫产是重度子痫前期的最佳分娩方式,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胎及死产率、提高母婴生命与健康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异位妊娠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60例,按治疗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组,一组是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是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称为实验组.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观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变化以及患者治疗后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期间,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大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的β-HCG转阴时间(14.5±2.5)d,短于对照组的(25.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较单甲氨蝶呤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后β-HCG水平明显下降,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