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4例AL患儿,其中初诊未治2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CR)23例,复发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骨髓细胞XIAP蛋白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患儿。结果初诊未治AL患儿骨髓中XIAP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和对照组(P〈0.05),和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未治AL患儿骨髓中XIAP蛋白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IAP蛋白在儿童AL患者中高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参与了儿童A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测定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期TSGF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SGF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TSGF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硝酸还原法对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NO、ET、SOD测定。结果:26例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NO、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SDO低于正常水平(P<0.0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未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组NO、ET、SO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三者水平仍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ET、SOD可能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有关,对三者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CSBMMN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71例急性白血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对其中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分析比较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ANLL组与ALL组初发患者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L初发组、复发难治组分别与完全缓解(CR)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复发难治组与初发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初发AL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和0.849,P均〈0.01)。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血清及CSBMMNC中高表达组CR率(36.36%)较低表达组CR率(90.90%)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及CSBMMNC中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L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与TSGF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AL初治组)、8例AL复发(AL复发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47例AL初治患者化疗后,根据疗效观察,其中11例CR(完全缓解组,CR组)、13例NR(未缓解组,NR组),对CR组与NR组患者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71、6.18,P均<0.001);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均<0.001);CR组血清bFGF水平及TS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11、1.482,P均>0.05);ALL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ALLCR组化疗前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P<0.05),AMLNR组与AMLC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76,P>0.05);ALL与AMLNR组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均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3.29,2.13;P<0.01,0.05);血清bFGF水平与TSGF水平呈正相关(γ=0.52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FGF及TSGF水平对了解A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测定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期TSGF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SGF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TSGF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B12(VitB12)的水平与急性白血病不同类型、不同疾病阶段的关联。方法:收集140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95例、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HAL)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43例,分成3组:初治组63例、第1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组(CR1组)57例以及复发组2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VitB12的水平。结果:初治组中,血清VitB12水平的升高主要见于AML患者,尤其是M3患者。AML初治患者中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显著多于CR1的AML患者(P〈0.01);AML复发患者中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也显著多于CR1组的AML患者(P〈0.01)。ALL初治患者与CRI患者相比,血清VitB1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LL复发患者的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显著多于CR1的ALL患者(P〈0.01)。结论:VitB12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指标之一,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血清VitB12水平的动态变化,血清VitB12水平的升高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6例肺癌、30例肺良性疾病和30例健康体检查血清EGF水平,结果表明:肺癌患血清EGF水平显高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伴癌转移比未转移血清GEF更高(P<0.05),肺癌化疗后血清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 检测血清EGF水平可以作为肺癌诊断,估计病情,判断化疗效果的一种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R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化学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散色比浊法测定白血病90例恶性淋巴瘤32例,良性血液病51例及正常人44例的血清铜蓝蛋白ECR值。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及恶性淋巴瘤组患者血清CER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血液病组明显增高(P〈0.001和P〉0.01),血清CER在急淋组和急非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ser-um cyclooxygenase-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ML的诊治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初诊患者(其中慢性期30例,加速期10例,急变期10例)为研究对象,以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X-2、bFGF 及TGFβ1水平,并对CM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结果:初诊时,CML组患者的血清COX-2及bFGF含量显著升高,而TGFβ1含量明显减低(P<0.001)。CML组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血清bFGF及COX-2水平较慢性期患者均明显增高,而TGFβ1水平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时,血清bFGF及COX-2含量明显下降,而TGFβ1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到缓解时,血清bFGF、COX-2及TGFβ1水平与CR组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01)。CM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分别为r=-0.330,P=0.020;r=-0.632, P<0.001)。结论:CML患者初诊时COX-2及bFGF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经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达到CR时,血清这些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提示CML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CML患者血清COX-2、bFGF及TGFβ1水平,可作为CML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初治的 MDS患者及 2 0例对照组患者 TSGF水平 ,并监测 2 4例 MDS患者治疗后的 TSGF水平。结果 :初治 MDS(RAEB及 RAEB- T)患者治疗前 TS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及 RA、RAS组患者 (P<0 .0 5 ) ,RA及 RAS患者治疗前后的 TSGF水平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RAEB及 RAEB- T患者治疗缓解后血清 TS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SGF水平测定有助于 MDS中 RAEB及 RAEB- T与良性血液病的鉴别 ,也有助于 MDS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小儿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在小儿恶性实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组(1 68例 )、良性肿瘤组 (32例 )、恶性肿瘤组 (51例 )及感染组 (31例 )血清中TSGF的浓度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病儿血清中TSGF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1 ) ,良性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性。感染组病儿在治疗前血清中TSGF浓度与正常组比较也有升高 (P <0 .0 1 ) ,但治疗后 2周血清中TSGF浓度会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以60U/ml为正常参考值 ,则诊断灵敏度为 88%、特异性为 89%。结论 TSGF对小儿恶性实体瘤有诊断意义 ,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广谱性。炎症对TSGF有很强的干扰性 ,当使用TSGF作为恶性肿瘤诊断时 ,应排除炎症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化疗期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的价值。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7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自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变化,不同疗效化疗前后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的含量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Ⅲ-Ⅳ期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的含量高于同期I-Ⅱ期患者(P<0.05)。CR+PR和SD+PD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SD+PD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均高于同期CR+PR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含量升高越明显,化疗后其含量明显下降,有助于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比较其化疗前后血清TSGF水平,探讨TSGF 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TSGF试剂盒,以生化比色定量法测定血清TSGF值.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且与恶性肿瘤诊断和化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TSGF值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标记物,并可评定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变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类或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组化疗前后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 21-1水平进行监测,并结合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变化分析化疗前各病理类型血清肿瘤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50例患者经2个周期化疗后,行CT影像学检测评估,肿块PR+ CR者38例,NC+ PD者12例.化疗前,腺癌组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鳞癌组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CR+ PR)化疗后CEA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鳞癌组(CR+ PR)化疗后CYFRA 21-1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小细胞肺癌组(CR+ PR)化疗后NSE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 21-1水平改变可用于化疗疗效判定,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游离Fas(sFas)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sFas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高于正常人,治疗后sFas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与疗效有关,但治疗前水平高低与疗效无关。结论 sFas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有一定意义,并可能对其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晚期NSCLC 76例,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配合参麦注射液,并与单纯化疗的36例作对照,观察两组的体力状况、疗效、一年生存率、骨髓抑制情况等。结果 除近期疗效(CR+PR)之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率为75.0 % v 47.2 %、疗效稳定以上率(CR+PR+NC)为72.5 % v 47.2 %,一年生存率为43.3 % v 30.9 %,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疗效稳定以上率、一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骨髓抑制。提示SM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I( s TNFR- I)在造血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夹心免疫酶联法测定 10 2例造血系统肿病患者和 61例健康人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变化。结果 :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血清 s TNFR- I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P<0 .0 1) ,其中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清 s TNFR- I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升高更明显 ,对化疗有反应者低于化疗前 ,无反应者没有变化 ,复发后血清 s TNFR- 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别均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血清 s TNFR- I水平与病种、病程和对化疗的反应相关 ,对造血系统肿瘤的检测、随访和预后的评估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CP-AES检测了40例急性白血病(初发18例,化疗后22例)血清中锌、铜、铁、硒、镍、钛等15种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锌、铁、硒、镍、钛均降低,铜、钙、镁、铜/锌比值均升高。化疗达CR后,血清锌、铜、铜/锌、硒均可正常,而化疗后NR组上述元素无改变。血清钙、镍、钛化疗后CR和NR组均无改善。表明微量元素与急性白血病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含量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23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90例及正常对照98人的血清样品,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化学比色定量法测定CA125和TSGF含量,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和TSGF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CA125和TSGF测定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是58.3%和72.2% ,特异度分别是91.0%和90.4%。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2.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和TSGF含量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血清CA125和TSGF检测对妇科肿瘤良恶性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的阳性诊断率,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术后监测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