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禅推法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78例随机分成禅推组(治疗组37例)和药物组(对照组41例),观察两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2%和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禅推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门诊收治的颈源性眩晕病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的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0d.结果:本组130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进行治疗的颈源性眩晕病例总有效率达到96.9%.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经筋辨证论治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的疗效.方法 将320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患者用经筋辨证观点,循手三阴、三阳经筋查取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 治愈290例,占90.6%;有效15例,占4.69%;总有效率95.3%;无效15例,占4.69%.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桂八味治疗颈源性眩晕进行观测.方法 随机选取5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桂八味,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维生素B1、B12片治疗l5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自拟桂八味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敏使朗口服加枕颌牵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13.2%;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不仅近期疗效满意,而且远期疗效亦满意;且无过高的设备要求,既安全又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艾灸治疗50例颈性眩晕患者,并对比治疗前后颈椎X线检查结果.结果 治愈25例,占50%;显效14例,占28%;好转7例,占14%;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结论 艾灸治疗颈性眩晕有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推拿辨治颈源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均采用针灸治疗,同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都明显减轻,头颈部活动受限明显好转。结论针灸推拿辨证治疗颈源性眩晕是采取了中医的典型治疗方法,能够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眩晕的患者8例,均应用推拿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例患者临床痊愈5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0例,随访3月眩晕皆未复发。[结论]推拿疗法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症状,近年来由颈椎病所引起的颈源性眩晕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目前临床上仍没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也不确切,针刀医学作为新兴医学,对本病具有一定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有关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现状,以便临床更好地认识治疗本病.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接触电脑的机率增多,颈椎病所引起的颈源性眩晕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据国内相关资料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7.3%,而在这些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症状的多达半数以上,且发病年龄越趋年轻化.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表现为阵发的或持续的头晕头胀、头部昏蒙感,稍重者表现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重者则出现天旋地转、甚者晕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单纯采取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57%,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颈源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颈部病变引起的血压增高,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痛"、"眩晕"、"痹证"等范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颈源性高血压的认识亦不断深入,认识到其是许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变类型,占高血压的25%以上,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病.本文主要就颈源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将近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进一步的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颈源性头痛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辨证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风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络证、肾虚证、气血亏虚证,根据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整脊矫正手法对移位椎体进行复位.结果 76例患者痊愈39例(占51.4 %),显效22例(占28.9 %),好转12例(占15.8 %),无效3例(占3.9 %),总有效率为96.1 %.结论 辨证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NF技术配合寰枢椎复位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PNF组24例给予寰枢椎旋转复位配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给予旋转复位,分别在疗程结束后1天、1个月、半年回访。治疗前后应用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和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在短期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的临床差别,但在中长期的疗效巩固、预防复发上,PNF组优于单纯寰枢椎旋转复位组。结论 PNF技术配合旋转复位能提高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伤二科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接受常规针刺结合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经过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结论:牵引下捺正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直视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2组针刀松解治疗均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左右互换,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黄昌计 《中外医疗》2012,31(16):113+115-113,11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为主治疗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喹利嚷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氟喹利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国矫正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中国整脊,对照组30例采用按摩加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66.7%,经χ^2检验P〈0.01,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中国矫正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颈性眩晕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我们观察2016年9月门诊治疗气虚湿阻型颈性眩晕患者36例,用参芪柴芩泽泻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3],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颈扭转试验阳性;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弓,椎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