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了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PCI术后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最有效且被公认的常规方案[1]。虽然应用氯吡格雷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存在不同个体间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不同,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血栓事件,此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由于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2.
吁英 《现代医院》2012,(Z1):67-68
目的通过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作用与益处,以及临床心血管血栓事件,探讨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为医生提供研究氯吡格雷抵抗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识别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病例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方法对临床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00 mg的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入选12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CPG)前、服药24 h后采血,利用光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根据PA抑制程度判断CPGR发生率,并根据此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PGR组和非CPGR组,对发生CPGR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120例ACS患者中有31例发生CPGR,发生率为25.8%,护士能够针对发生CPGR的原因提供整体护理措施。结论 ACS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部分患者确实存在CPGR现象,PA水平对CPGR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同时能指导临床整体护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并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于服药前和PCI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并测定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类型.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约有24.67%的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发现CYP2C19 *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经临床对策干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状态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4.1.3.2 氯吡格雷 目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由此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用于预防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然而,研究发现,PPI和氯吡格雷均通过肝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进行代谢.PPI通过竞争CYP2C19上的结合位点,降低了氯吡格雷诱导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是冠心病防治中两项基本且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作为指南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与阿司匹林共同预防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随着各种治疗指南的不断完善,调脂、降糖、降压等药物也被列入冠心病治疗指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治疗中非常普遍,这也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虽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可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后续临床事件时有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与PCI术后血栓事件存在直接关联。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磷酸化检测法是一种新型的用来确定ADP P2Y12受体阻断剂抑制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新型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分析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同时可以预测PCI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原因之一是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为了预防其发生,临床上常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目前国内常用的药物是阿斯匹林、潘生丁。国外近年来已广泛使用TiclopIdine(商品名抵克力得,中文名噻氯匹啶)因其价格昂贵,很难在国内推广使用。我们于一九九五年三月至八月,用沈阳华泰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噻氯匹啶对2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CS患者在PCI术后发生HIT时应用磺达肝癸钠预防血栓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明确诊断ACS予以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在标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例数)和合并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后均未出现大出血;2例患者轻微出血;随访30天,全部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未出现明显波动,未出现新发急性血栓事件及出血。结论本研究提示磺达肝癸钠作为凝血因子Xa抑制剂在预防ACS行PCI治疗术后并发HIT及高度怀疑HIT患者动脉血栓事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行急诊PCI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医附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CS患者164例,其中服用替格瑞洛组96例,服用氯吡格雷组6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即刻PCI术中冠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PCI术后10天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ADP)及180天后心脏主要及次要不良事件.结果:PCI术中冠脉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10天检测患者ADP抑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0、30、90和180天时,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第一个可逆性结合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的口服药物。与氯吡格雷不同,替格瑞洛为活性药物,无需代谢激活,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小,抗血小板作用比氯吡格雷更快更强。本文就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1替格瑞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2组各50例患者,且观察时间均为14d,2组通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两项进行试验对比。结果临床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阿司匹林组在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上有明显优势。结论氯吡格雷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正氯吡格雷是与阿司匹林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新型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与阿司匹林通过血栓素A2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不同,它是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ADP)途径的血小板活化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表面有一种受体,叫P2Y12受体,在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起关键作用。抑制或拮抗这一受体的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噻氯匹定是第一个这类药物,但是由于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严重副  相似文献   

13.
梁孙英  张明  邓珍 《现代医院》2009,9(7):24-27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更高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20例诊断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a=nb=nc=40),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分别于术前6h给予600mg、450mg和3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h、4h、6h血小板聚集率,30天主要终点事件(住院期间休克、死亡、靶血管重建、再发心梗、心绞痛、脑卒中)及术后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的300mg方案相比,氯吡格雷600mg比氯吡格雷450mg前6h内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程度更大。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增加可减少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三组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相比,较高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1例,入院时抽血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按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入院当天给予拜阿司匹林标准剂量和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之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分别于入院第1 d和第7 d测血浆二磷酸腺苷(ADP浓度)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3组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氯吡格雷7 d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指导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h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 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 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血流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抗血小板聚集机制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相似,都是作用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此外,替格瑞洛经肝脏代谢的产物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不同的是,它是一种非前体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即可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效应,不像氯吡格雷那样必须经过肝脏代谢后才能起效。  相似文献   

19.
贾健生 《工企医刊》2008,21(3):28-28
肾病综合征病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小板在肾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干扰肾炎动物模型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泰嘉)治疗肾病综合征病人,探讨抗血小板因素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抗感染作用.方法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168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使用双倍负荷量和双倍维持量(共2周)的氯吡格雷,3组患者术前每天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周),手术当天服用300 mg,术后给予100 mg维持;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术后30 d内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休克等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0 d内A组仪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6%),为复发性缺血症和心肌梗死;与B、C组相比效果最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给予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后,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较少,术后无感染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