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16种植物(香茅、香叶、松节、山苍子、薄荷、干姜、丁香、姜黄、红花椒、肉桂、罗勒、迷迭香、青花椒、竹叶花椒、八角茴香、肉豆蔻)挥发油中筛选出对黄曲霉菌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植物挥发油。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从柏子仁药材表面分离得到黄曲霉菌,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6种植物挥发油,采用滤纸片熏蒸后测定黄曲霉菌的菌落直径,对16种植物挥发油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采用性状、显微及DNA条形码鉴定的方法从柏子仁药材上成功分离了黄曲霉菌,上述16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 93%,0. 05%,0. 37%,76. 07%,0. 34%,0. 15%,50. 05%,8. 51%,1. 43%,58. 20%,0. 07%,2. 60%,8. 73%,100. 00%,52. 62%,0. 07%。结论:16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菌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竹叶花椒挥发油、山苍子挥发油、肉桂挥发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可为柏子仁生长储藏过程中防治黄曲霉菌的污染提供参考,并为植物挥发油作为中药仓储过程中的抑菌剂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是有剧毒的,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潜在的中药质量安全隐患也日渐突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中药材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用于减少或降低黄曲霉毒素,然而很少有合适方法能在中药材中经济、高效、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继续研究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污染现状、防控黄曲霉菌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措施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防控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思路,以保证中药材质量,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B1、AFB2、AFG1、AFG2)的污染情况及贮藏过程中黄曲霉菌的变化。方法 收集12批不同产地的远志药材,采用性状、显微及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其表面的黄曲霉菌进行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其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观察远志在北京贮藏6个月以来其表面黄曲霉菌的变化情况。结果 12批远志药材表面均分离鉴定出了黄曲霉菌,且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33.3%的样品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远志项下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定标准。结合北京的气候条件分析,在温度、湿度较高的夏季,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最多,在温、湿度较低的秋冬季节,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较低。结论 远志表面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贮藏条件的温度、湿度变化对远志表面的黄曲霉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可作为优化远志贮藏条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分离鉴定的枯草芽孢杆菌、鲑色锁掷酵母菌、黑曲霉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5株菌对产毒黄曲霉菌的拮抗能力,为探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消长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与十字交叉法检测5株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液质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考察5株菌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的降解效果。结果 AFB_1在10~200ng/m L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为92.4%~97.2%,RSD为1.48%~2.35%(n=3)。其中鲑色锁掷酵母菌降解AFB_1效果最好,达43.65%,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鲑色锁掷酵母菌,达64.29%,发酵上清液对产毒黄曲霉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屎肠球菌,为29.63%。结论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多种AFB_1拮抗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及评价姜黄挥发油的纳米脂质体系,以用于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为纳米抗菌剂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安全性好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结合超声乳化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设计结合的方法优选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所得脂质体进行理化表征和抗黄曲霉菌作用的评价。结果:采用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10∶1,加药量与脂质比例1∶5,乙醇滴加速度1 mL/min,超声5 min,制备所得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分布、稳定性均较好。采用2 mL脂质体/25 mL培养基浓度,与黄曲霉菌共培养10 d,可完全抑制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结论:将姜黄挥发油制备成纳米脂质体,既增加其体系稳定性和均一性,又保证了其抗黄曲霉菌性效,具有极大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吴茱萸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中药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抗串珠镰孢菌的MIC为2.5mg/ml;茄痔镰孢菌MIC为5mg/ml;黄曲霉菌MIC为10mg/ml。结论: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中,抗串珠镰孢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制备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并对花椒精油固体制剂的抗真菌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草药及食品的储藏提供安全、绿色、高效的杀菌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产地花椒(甘肃大红袍花椒、韩城大红袍花椒、汉源红花椒和茂汶大红袍花椒)精油中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进行分析,选用Agilent HP-5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行分离(初始温度60 ℃,保持2 min,以10 ℃·min-1上升至280 ℃,保持5 min),扫描范围m/z 35~590。利用纳米分子筛吸附法制备花椒精油固体制剂,考察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对黄曲霉菌及其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UPLC-FLD)分析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对黄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40 nm。结果 4个不同产地花椒的平均精油提取率5.2%;(+)-柠檬烯、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是不同产地花椒精油的主要成分。含花椒精油体积分数为0.1%时,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对黄曲霉菌分生孢子的抑制率(16.41±8.89)%;含花椒精油体积分数为0.2%时,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对黄曲霉菌的生长抑制率(8.11±2.70)%;当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含花椒精油体积分数为0.5%时,对黄曲霉菌的生长抑制率(21.62±5.41)%,对黄曲霉菌分生孢子的抑制率(45.43±5.67)%,对黄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可达(90.47±12.77)%。结论 不同产地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花椒精油对黄曲霉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可将花椒精油开发成抑菌制剂,运用于中药材、食品的存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地肤子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地肤子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中药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抗串珠镰孢菌效果最好,MIC为2.5mg/m1.结论: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中,抗串珠镰孢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曲霉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临床上真菌病也随之增多。我科于1997年3月6日收治1名腰;压缩骨折伴截瘫合并由黄曲霉菌引起败血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4岁,主因腰部砸伤3天伴胸痛,呼吸困难,双下肢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于1997年2月4日收外科住院治疗,在我科住院6天时,患者体温突然高达39℃,即输液加抗菌素治疗,10天后体温仍持续不退,一直波动在37~39℃,而病人无其它自觉症状,随之做血培养连续2次,几天后血培养结果为黄曲霉菌生长。2观察及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次发霉玉米霉菌的分离培养、培养性状的观察、霉菌形态特征的镜检,确定可疑的发霉玉米是由黄曲霉菌的污染并产生黄曲霉毒素。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18979-2003)检测,黄曲霉素B1含量为1.8μ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传统工艺发酵六神曲中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和菌丝顶端纯化法从传统发酵六神曲分离真菌,使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形态学鉴定,DNA测序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传统发酵六神曲分离并确定3株真菌分别为曲霉属真菌黄曲霉菌,青霉属真菌产黄青霉菌以及枝孢属真菌枝孢霉菌。黄曲霉菌和产黄青霉菌发酵六神曲气味纯香,表面遍布白衣略有黄衣出现与传统发酵相似;枝孢霉菌发酵六神曲产生霉腐气味,曲块表面暗灰褐色与传统发酵差别大,推测枝孢霉菌为六神曲发酵中产生的杂菌。结论:从传统方法发酵的六神曲分离得到3株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3株真菌分别为曲霉属真菌黄曲霉菌,青霉属真菌产黄青霉菌以及枝孢属真菌枝孢霉菌,为六神曲有效菌群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木香等中药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检测木香、香附、地肤子、吴茱萸4种中药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4种中药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不同浓度木香乙醚提取物抗3种真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4种中药中木香的乙醚部分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MIC为2.5~5mg/ml,并且抗3种真菌作用均有量效反应关系。结论:木香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角膜真菌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何鼐 《东方养生》2012,(5):106-107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食品卫生事件频出,其中,牛奶和奶制品事件最为引人瞩目。从"三聚氰胺"到"黄曲霉菌",再到最近正在热议的"明胶添加",每一次奶罐子出问题,都会引发民众和媒体的强烈反应。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牛奶是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尤其对中老年人和儿童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0-71
目的评价高效皮肤促渗剂月桂氮(廿卓)酮(氮酮)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氮酮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氮酮对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MIC分别为0.003 1,0.006 3,0.003 1及0.012 5μL·mL-1.结论氮酮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有明显的体外抗菌活性,说明抗真菌滴眼剂的配方中加入氮酮除可增加抗真菌药的角膜透性外,适当浓度的氮酮与抗真菌药可能还有协同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月桂氮(廿卓)酮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效皮肤促渗剂月桂氮(廿卓)酮(氮酮)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氮酮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氮酮对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MIC分别为0.003 1,0.006 3,0.003 1及0.012 5μL·mL-1.结论氮酮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有明显的体外抗菌活性,说明抗真菌滴眼剂的配方中加入氮酮除可增加抗真菌药的角膜透性外,适当浓度的氮酮与抗真菌药可能还有协同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品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霉菌种类很多,其代谢产物也有很多种。目前,已经知道的霉菌素约有200多种左右。霉菌毒素能引起对人体健康的各种损害。如黄曲霉菌与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能损害肝脏致癌,杂色曲霉菌与构巢曲霉菌产生的杂色曲霉毒素也能损害肝脏及肾脏并致癌。  相似文献   

19.
102种中药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诱变性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02种中药中有17种中药对黄曲霉菌素B1诱发的回变菌落数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小鼠体内试验表明,甘草、柴胡、半枝莲和蛇床子对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有明显的抑制诱裂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药鱼腥草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观察研究中药鱼腥草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结果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和黄曲霉菌3种角膜真菌的抗菌活性不同。结论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对茄病镰孢菌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