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迅 《西部中医药》1997,10(1):41-41
细辛的用量不可拘泥于古训,应在临床中根据疾病性质,体质强弱,地域差异细心体会。本文例举细辛在牙痛,痹证,喘证,胃脘痛待证中的运用,用量15-30g不等。  相似文献   

2.
细辛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坤 《中医研究》1998,11(2):44-45
细辛性辛温,功效为祛寒散风,行水开窍。临床应用细辛止痛是基于它的祛风、散寒功效,其行水化饮则和其温散作用有关。止痛偏头痛:细辛对风寒性正、偏头痛均有效,但以治偏头痛为佳。头痛偏左偏右,时常发作,有时剧痛,治宜祛风散寒为主,用细辛配以白芷、防风、羌活,...  相似文献   

3.
细辛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临床应用体会上海普陀区中医院(200233)梁金凤,陆在圣关键词细辛;用量;临床应用细辛出于《本草神农经》,气味辛温无毒,入足厥阴、足少阴两经,为手少阴引经之药。张仲景主要用于治疗痰饮病、少阴病及痹病。成无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则胃气燥,宜辛以润...  相似文献   

4.
达原饮是吴又可创制的,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原为治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不憎寒,脉不浮不沉而数,日晡热甚、头痛身痛等症。其方药组成是: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吴按:“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蟠踞,三味  相似文献   

5.
6.
石膏系矿物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性味辛甘寒,入肺胃经。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性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疼,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  相似文献   

7.
8.
<正>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原文是:“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维辛附子汤主之。”具体地说明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脉证。该方是由“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三味药组成的。历代医家对该方证的解释以及方药  相似文献   

9.
赵秋玲 《世界中医药》2009,4(6):352-352
生化汤是妇科治疗产后疾病常用的方剂,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组成。在临证中生化汤除了对产后恶露不净或胞衣不下有一定疗效外,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痛、人工流产术后及流产后阴道出血不止等均有很好的疗效。下举2个治验病例。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点滴体会刘长生,刘美术伊盟医院(017000)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笔者依其随证加减,每每取效,今略举几例,以祈同道指正。例1哮喘刘某某,男,25岁,1994年7月6日初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多种不同疾病,疗效显著。现择数例介绍于下,并谈谈肤浅体会。一、临床病例选介 (一)头痛劳××,女,28岁,干部。三年多前头部曾有外伤史。此后经常头晕头痛,缠绵不解,痛如针刺,固定于头顶部,伴有失眠乏力,烦躁焦虑,情绪极易激动。经中、西医及针灸等多方治疗,未见好转。脉数而弦,舌面紫斑点点。给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服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临床应用体会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先知 《四川中医》1993,11(12):21-22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中药剂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上已越来越广泛应用,现就笔者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占滴体会整理如下。一、辨证施药运用中成药治疗疾病,和汤药一样,也应辨证施药。以治疗脾胃不和为例:如见不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 ,我们对西医诊断明确 ,长期使用西药治疗 ,疗效不显著的疾病 ,如在窦缓、支气管哮喘及慢性肾炎出现水肿等时 ,使用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加减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主证见 :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中医辨证属久病伤阳 ,阳气不能温养心脉 ,脾肾阳虚 ,不能蒸化水液 ,停聚而为饮 ,饮邪上泛 ,心阳被抑 ,故心悸不宁 ,符合该病机者 ,均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案 :患者毕某某 ,男 ,6 5岁 ,诸症同如上主症 ,四肢不温 ,颜面微浮 ,面色白光白 ,舌淡胖苔白润 ,脉沉无力。临床检查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运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一些急、慢性病及难治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并附验案5则。对临床工作者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6.
17.
麻黄细辛附子汤始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兼证的少阴兼太阳两感证。由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熟附子1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阳,细辛佐附子温经,佐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温阳中促进解表,解表中不伤阳气。  相似文献   

18.
1方剂来源及作用机理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功能助阳解表,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属于少阴寒化轻症。该方证的实质为外有寒邪,邪入未深而又素体阳虚(少阴阳虚体质,外感风寒,后世医家也有称为"太、少两感"的病证)。阳气素弱,复感风寒,  相似文献   

19.
刘爱玲 《国医论坛》2004,19(5):28-29
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文有关细辛用至50g的报道,只属个人用药经验,仅供参考。编者认为,细辛用散剂时要严格控制剂量,用汤剂时可适当放宽,但仍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为妥。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被贫下中农选送大学的,三年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老师的热心培养教育下,使我初步掌握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工农兵上大学打破了资产阶级独霸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我院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教育为无产级阶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坚持了开门办学,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在生产实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