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临床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胰肾联合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6年首例胰肾联合移植(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s.PKT)在美国Minnesota大学成功实施以来[11.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率显著提高。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机构(International Pancreas Transplant Registry,IPTR)记录,至2003年全球已实施21208例胰腺移植,其中多数是胰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移植物的存活率,降低了排斥反应发生率。胰腺移植的目的是根治糖尿病,但是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A)都有致糖尿病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这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胰腺移植或SPK术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1例女性45岁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3年并发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二次手术改为同肠引流。绕移植胰腺十二指肠膀胱吻合口切除已游离的带膀胱擘吻合口,于距同盲部40cm处回肠与移植胰腺十二指肠段行侧侧吻合,吻合口长约5cm,距吻合口15cm处冉行回肠襻侧侧吻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好。服用常规免疫抑制剂,住院30d。随访4年,患者血气分析正常。肾功能、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结论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改用回肠引流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 统计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的胰肾联合移植术6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将受者分为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因,评估再次手术对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3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受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6).56例胰腺手术成功,术后(14± 8)d完全停用胰岛素,外科并发症导致移植胰腺切除4例.15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接受透析的时间为(33±12)d,其余受者肾功能均在术后2~7 d恢复正常,带移植物功能死亡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3/6).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5% (15/60).外科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切口感染、移植胰腺血管栓塞及移植胰胰腺炎,外科并发症降低了术后1年受者及移植胰腺的存活率,而对肾脏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降低了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率,是影响术后早期受者和移植胰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移植(pancreas transplantation)由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Kelly和Lillehei于1966年完成。该手术的成功使得许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据推测至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将超过3.5亿,其中5%~10%的患者将因糖尿病晚期出现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末梢病变等并发症而直接影响生命。胰腺移植能增加患者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IDDM的有效手段。目前该手术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接受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标准治疗方法。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记录,截至2006年5月全世界共报道胰腺移植手术24000余例。1989年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所开展国内首例胰肾联合移植以来,至2005年已有20多个单位施行胰肾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7.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效果、术式、用药量及并发症。方法 对2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治疗。监测胰腺、肾功能恢复。结果 2例患者术后第3—5天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5—10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胰腺分泌功能正常。例1术后第7天出现FK506中毒,尿量减少,经调整FK506用量及血液透析过度,术后第2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例2术后第20天并发消化道出血,使用生长抑素及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等治疗痊愈。随访3—24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较好术式,优质供体及良好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Yang L  Liu YF  Liu SR  Liang J  Cui H  Meng YM  Wu G  Li GC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5):926-928
目的 探讨预防和逆转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3年9月17例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口服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激素三联用药。其中2例术前及术后第5天应用抗IL-2R单克隆抗体,3例应用OKT3进行免疫诱导。结果 17例患者中1例发生移植胰腺、肾脏加速性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无效,切除移植物;8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单纯肾脏排斥反应6例,同时累及胰腺、肾脏的排斥反应2例,经甲泼尼龙或OKT3治疗后均逆转。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术前采用综合措施降低高危受者的致敏性,是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胰肾联合移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肾联合移植(SPK)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及尿毒症合并有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采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替代疗法并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移植之后使尿毒症得到纠正,自1966年首例临床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成功以来,到1994年底,全球单一胰腺移植1600例。有131个移植中心施行胰肾联合移植5628例,移植患者1年与5年存活率分别为91%和78%目前,胰肾联合移植仅次于肾,肝、心移植,居第4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进展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胰腺内分泌门静脉引流、外分泌肠腔引流式(PE)一期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PE一期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技术和非手术性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恢复良好,2例围手术期死亡,分别死于胰漏感染和FK506药物中毒。存活者术后3d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7d停用胰岛素,移植胰内、外分泌功能正常。结论:PE引流式胰腺移植在生理、代谢和免疫学等方面更具优势和合理性;PE式将是胰腺移植优先选择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亦不会额外增加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本。本技术也适应单纯胰岛移植治疗(同种或异种)1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6):355-355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亦不会额外增加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本。本技术也适应单纯胰岛移植治疗(同种或异种)1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7):417-417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亦不会额外增加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本。本技术也适应单纯胰岛移植治疗(同种或异种)1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大鼠糖尿病受体接受胰腺移植术后,随着血糖的恢复,24小时后尿中β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排泄量及肾得恢复正常。胰腺发生排斥时血浆中血栓素B2明显升高。胰移植后用血栓素A2合成抑制剂Furegrelate和川芎嗪取代激素,与环孢素A合用有协同作用,长移植胰存活,并且对尿白蛋白排泄量的恢复作用较激素组明显。结果表明,胰移植后使用血栓素A2合成抑制剂有利于预防排斥反应,并能促进合并的璀为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效果。方法对1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将肾脏移植于左侧髂窝,胰腺移植于右侧髂窝,胰腺移植采用胰腺外分泌肠道引流、内分泌体循环系统回流的术式(肠道-体循环回流术式);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防治感染、支持等治疗。结果受者手术顺利。联合移植后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血糖趋于稳定,第14日完全停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受者健康存活,门诊随访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正常。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7.
胰、肾联合移植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胰腺外分泌液的引流方式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肾联合移植的总数和效果都远远落后于其它器官移植。直到最近十年,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式才趋向定型,成为治疗 1 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最佳选择。在我国,胰、肾联合移植的经验积累十分有限,手术方式尚无统一标准,多数中心仅仅实施单一术式。因此,本文结合我们的经验,对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手术选择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一、胰、肾同期移植与肾移植后的胰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分为胰、肾同期移植(SPK)和肾移植后的胰腺移植(PAK),SPK的免疫学特点是胰腺和肾脏…  相似文献   

18.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亦不会额外增加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本。本技术也适应单纯胰岛移植治疗(同种或异种)1型糖尿病患者。本公司专业提供胰岛移植实验室或手术室全套胰岛消化、分离纯化等相关设备、耗材和其它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3例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引流管引流性质的观察,做好指端血糖监测和液体管理等预防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1~3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急性排斥反应、胰腺坏死导致的腹腔出血、抗凝过度导致的腹腔出血、肠梗阻),除1例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 加强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大器官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l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