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护理程序的应用对门诊肝炎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机制的研究,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比较,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巍  周惠娟  姜山  许蓓  史冬梅  谢青 《肝脏》2007,12(4):281-282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的炎症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临床上确有一部分患者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即重叠综合症.对8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AIH/PBC重叠综合征15例,本文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是很常见,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还包括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巨细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2个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新生儿狼疮、妊娠同种免疫性肝病(又名新生儿血色病)。涉及本年龄阶段特有的免疫系统和全身的发育特点,决定着儿童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种类、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可能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临床、生化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2005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20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免疫学特点.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以40岁以上女性多见,30.8% (64/208)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γ球蛋白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更为明显(P<0.05).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合并1种或多种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合并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发生率均达30%以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均有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88.2%,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7.4%,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阳性率为4.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阳性率为86.6%,AMA阳性率为97.6%,AMA-M2阳性率为95.9%.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共51例(60.0%)患者单用或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肝脏酶学指标改善.结论 生化、免疫学、自身抗体等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熊去氧胆酸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检测情况的临床观察——王景泉等(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五科100054);《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1):12-13[探讨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分型及各型非分型标志抗体出现情况。用免疫荧光法及酶免疫条带技术测定81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曾珍等(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三科100039)《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3-5[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国际评分标准,诊断AIH/PBC重叠综合征,并将其生物化学、自身抗体、肝穿刺结果与单纯的AIH、PBC患者病例资料比较。结果: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35例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占27.1%,以女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l:10,平均年龄(50.79&;#177;11.27)岁,其实验室检查具有AIH患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566例隐源性肝炎病理学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隐源性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学及临床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66例隐源性肝炎患者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对其肝脏病理学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男女比例采用x2检验.其余计数资料因呈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共收集566例患者资料,其中酒精性肝病175例(30.92%),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101例(17.84%),遗传代谢性疾病93例,感染性疾病84例,脂肪性肝炎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0例,病理诊断尚不能明确的30例.不同的疾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性别构成与各组比较,q值分别为9.140、7.435、5.071、9.529、12.500,P值均≤0.01;酒精性肝病组、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年龄分别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组、感染性肝炎组、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组、脂肪性肝病组比较,q值分别为17.254、17.523、9.170、7.118以及10.302、10.697、5.266、4.661,P值均≤0.01;酒精性肝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性肝炎、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组比较,q值分别为8.003、4.793、4.40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分析为隐源性肝炎的明确诊断提供较好的诊断手段,提示在隐源性肝炎患者,年龄、性别及生物化学检测结果等资料可成为诊断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都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的炎症性肝病.临床上确有一部分患者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即重叠综合征.笔者对AIH/PBC重叠综合征10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临床分析,肝病治脾临床举隅,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炎患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161例肝病患败血症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肝细胞的三维受控组装,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肝组织HCV抗原的检测及意义,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前列地尔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病毒性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基因表达的研究,中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新世界》2007,(3):46-47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不饮酒或很少饮酒的人群中,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原因外,从单纯肝脏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的广谱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肽检测及临床评价;肝源性糖尿病93例临床分析;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中药保肝解毒汤对欧鳗(Angunla anguilla)实验性肝病保护作用的酶学机理研究;肝性脑病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综述);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肽检测及临床评价;肝源性糖尿病93例临床分析;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中药保肝解毒汤对欧鳗(Angunla anguilla)实验性肝病保护作用的酶学机理研究;肝性脑病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综述);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特征.方法:ALD患者91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3例,另选同期住院的41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液生化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结果:AIH和PBC均以女性患者多见,发病年龄AIH为...  相似文献   

15.
董漪  朱世殊  张敏 《传染病信息》2019,32(2):97-102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近年来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不同于成人的临床特点,现有的IAIHG积分系统并不适合儿童患者,故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及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至关重要,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主要对该病的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5):101-103
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现状与评价,儿童肝脏酶学异常328例病因分析,饮绿茶对肝脏疾病保护作用的队列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组织TNF-α和NF—kBmRNA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肝病治疗仪治疗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SMA、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凯西莱治疗病毒性肝炎50例临床观察。[编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住院疾病谱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 01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住院肝病患者中的构成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构成比由2002年的1.76%升至2011年的3.6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比分别为51.82%和38.39%;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谱中,各组患者年龄及女性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51、57.36,均P〈0.01)。各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31.63,均P〈0.01)。但各组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性别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126)。结论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已成为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孙颖  滕光菊  常彬霞  李保森  邹正升 《肝脏》2012,17(11):803-807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不断深入认识,目前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临床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是非感染性肝病中十分常见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但部分患者仍可呈急性发病,甚至发展至肝衰竭。目前治疗AIH最为有效的方案即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单用或硫唑嘌呤联合的标准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多数患者经过标准化治疗后其临床及生化指标可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据《J Hepatol》2014年6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调节性T细胞与治疗反应有关并可被现有治疗耗竭(作者Taubert R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通常需要终生免疫抑制治疗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及慢性化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最近关于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不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讨论。目前对未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靶器官上的研究被单参数分析所局限。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Taubert R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前(45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而立  王虹  计焱焱 《肝脏》2007,12(4):327-328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2种或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同一患者身上会有重叠的表现,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困难.为此,将在临床上所见的5例加以介绍,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