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年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36只)及地塞米松(DEX)组(36只)。枕大池二次自体注血法制备SAH大鼠模型,Loeffler法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出脑组织后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AQP)4。SAH后1d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开始增加,2d即明显增加,之后逐渐递增,至7d达高峰。AQP4蛋白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9,P〈0.01。DEX 2 d组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水平较SAH 2 d组下降,P〈0.05。认为AQP4与SAH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DEX不能明显下调AQP4蛋白的表达而减轻SAH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丁忠阳 《山东医药》2011,51(49):32-3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水肿大鼠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颅脑创伤模型,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并用假手术处理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每12h注射一次;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6h、12h、1d,3d、5d处死各组大鼠,取出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及AQP4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h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脑组织AQP4mRNA表达在3d达高峰,然后维持高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6hAQP4mRNA表达水平最高,然后持续回落,5d时与对照组表达水平接近。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抑制脑水肿引发的AQP4表达上调,减轻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3.
李慧  陈吉相 《山东医药》2007,47(23):23-2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脑出血(ICH)大鼠模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只大鼠脑尾状核部位立体定向注入胶原酶建立ICH模型,随机分为观察1、2、3组和对照组各8只后单笼饲养,观察1、2、3组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15、30mg/kg,均为2次/d,连续3d;对照组常规饲养。检测各组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用药3d后观察1~3组血脑屏障通透性、AQP4蛋白及AQP4 mR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AQP4蛋白及其mRNA表达与地塞米松呈剂量依赖性关系;观察1组脑含水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降低ICH模型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此可能为其早期小量使用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各40只和D组30只,A、B、C组参照Rosenberg等的方法进行苍白球定位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D组仅向颅内同部位针刺,留针相同时间,不注射药物.造模成功后,A、B、C组立即向腹腔分别注射溶解于1 mL生理盐水的七叶皂苷钠5、10 mg/(kg·d)及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脑出血后6h及1、3、5、7d断头取脑,收集脑组织标本.利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4(AQP4).结果 A、B、C组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肿周围AQP4表达在6h内即开始明显升高,3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D组(P<0.05或0.01);A、B组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1),B组均亦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的A组(P均<0.05).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出血侧大脑含水量与血肿周围AQP4表达的灰度值呈正相关(r =0.862,P<0.01).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抑制血肿周围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血浆炎性反应因子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甙钠组,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2.8mg/kg),另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d),分别在给药3d和7d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甙钠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CAM-1和TNF-α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β-七叶皂甙钠(每天0.5 mg/k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初和发病后第3天抽血应用ELISA法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三组间TNF-α和IL-1β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后第3天实验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轻度升高(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继发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针刺组(3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模型.针刺组选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进行电针刺激.电流0.3 mA,频率15 Hz,疏密波,留针30 min.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脑组织AQP4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针刺组大鼠AQP4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Q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异常代谢物的相关性.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各8只)和脑缺血组(32只),其中脑缺血组又按缺血时间分为脑缺血6h、1d、3d和7d4个亚组,每组8只。对脑缺血组大鼠采用右侧颈内动脉线栓法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对照组大鼠麻醉后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大鼠栓塞线仅插入颈内动脉。各组大鼠均于术后6h、1d、3d和7d做磁共振质子波谱(^1H MRS)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AQP4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缺血6h后患侧乳酸升高,1d达高峰;3d时开始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于脑缺血6h即有降低,24h降到最低,3d后开始升高,7d时接近正常水平,各时间点患侧乳酸、NAA值与健侧对应区、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脑缺血组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DC)6h后降低,1d以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脑缺血组大鼠脑缺血6h后AQP4表达开始上升,1d时达最高水平,3d后AQP4仍高但逐渐降低,于7d时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几乎都显示AQP4的表达与乳酸相关性不明显(rW=0.574,rRT。=0,609,P〉0.05),而与NAA呈明显负相关(rRT=-0,957,rW=-0.974,P〈0.05),大鼠脑缺血1d后AQP4的表达与ADC呈明显负相关(rRT=-0.994,rW=-0.998,P〈0.05),乳酸与ADC相关性差(r=-0.731,P〉0.05),NAA与ADC相关性好(r=0.995,P〈0.05)。结论AQP4在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和消除中均起重要作用,NAA与血管性脑水肿有关,与AQP4亦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均静注巴曲酶,观察组同时静滴β-七叶皂甙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 d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检测纯音听阈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5、7 d血浆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3、5 d血浆FIB下降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5.33%;对照组分别为11、22、17、25例及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显著降低血浆FIB,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丹参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药物干预组(低剂量组),高剂量药物干预组(高剂量组),每组25只。各组大鼠又按术后时间(6、24 h和3、5、7 d)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5只。分别对大鼠进行Longa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术后大鼠行为异常,3 d最明显,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在同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含水量、AQP4表达明显降低(P<0 01),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而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0.871,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丹参川芎嗪可以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减轻脑水肿,降低AQP4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液压冲击伤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颅脑创伤(TBI)后脑水肿的关系。 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假手术对照组(SO组)行颅骨开窗,不进行液压冲击;单纯脑损伤组(BI组)制备大鼠侧位中度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在液压冲击伤后30 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二甲双胍治疗组(MT组)大鼠液压冲击伤后30 min腹腔注射100 mg/(kg·d)的二甲双胍。4组大鼠分别于24、48和7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BI组、NS组及MT组大鼠在24、48和72 h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组大鼠在24、48和72 h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均高于SO组、M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和SO组24 h时的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时均高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干预可明显降低TBI后脑组织AQP4蛋白和AQP4 mRNA的表达,减轻早期脑水肿,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及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24只)、糖尿病模型组(96只)。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不进行治疗,高脂饲料喂养2W后,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假手术组、糖尿病脑梗死模型组、糖尿病脑梗死治疗组4组。造模完成后分别灌胃,治疗组每日以复元醒脑汤灌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次,d,连续3~7d。每天对其恢复程度进行神经体征评分;末次灌胃后,分别检测脑组织血流量指标。处死动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正常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P〈0.叭),脑组织含水量增加(19〈0.01),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体征缺损明显改善(P〈O.01)、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P〈O.01),梗死侧脑血流量增加(P〈0.01)。结论(1)本实验在SD大鼠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血栓法建立糖尿病脑梗死模型,该模型是与人类原发脑梗死的机理较为接近的动物模型;(2)糖尿病脑梗死大鼠出现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脑血流量下降等现象;(3)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术后神经体征缺损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降低了其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提高了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依达拉奉和甘油果糖联合应用治疗大鼠脑出血的效果及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药组及联合组各25只;后三组制作脑出血模型.成模后单药组注入依达拉奉3.0 mg/kg,联合组分别注入甘油果糖5 mL/kg和依达拉奉3.0 mg/kg.分别于术后6h、1d、3d、5d、7d各处死大鼠5只,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水通道蛋4(AQP4)表达,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组AQP4于6h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7d仍高于正常,联合组各时点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模型组脑含水量6h开始增加,3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但7d仍高于正常(P<0.05);联合组及单药组各时间点含水量模型低于模型组,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P<0.05),于6h降低最明显;各时点SOD活性其他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时点AQP4表达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联合组组各时点SOD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单药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单药组;相关分析表明除对照组外,各组AQP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脑水肿形成可能与APQ4表达上调有关,APQ4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出血早期应用甘油果糖及依达拉奉可明显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形成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98只随机分为A、B、C 3个部分,分别检测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每部分又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测定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和模型组12 h之后脑含水量增加(P<0.05),1天时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3天时脑含水量达到高峰并持续到5天,在相同的时间点,治疗组脑含水量比模型组明显少(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12 h之后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1天时明显升高(P<0.01),3天达到高峰持续至5天,以后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AQP4蛋白、AQP4 mRNA均在低水平表达(P<0.05),1-5天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七叶皂甙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七叶皂甙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TC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七叶皂甙钠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0%(X^2=6.44,P〈0.05),生活能力状态优于对照组(X^2=4,18,P〈0,05)。结论 七叶皂甙钠和纳洛酮合用治疗TCI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谭文波  谭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15-2817
目的 观察马鞭草醇提液抗脑水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前3d马鞭草组连续灌服马鞭草醇提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与相同时点假手术组比,模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的含量明显增加,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两者即逐渐增多,72 h出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与相同时点模型组比,马鞭草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的含量明显减少,且脑含水量均与脑组织AQP4的含量呈时相性正相关.结论 马鞭草醇提液有明显的抗脑水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AQP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胞磷胆碱钠、丹参粉针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丁咯地尔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同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0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制模成功后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24只;另选24只为假手术组。丁基苯酞组按剂量又分为0.3mg/kg组、1.0mg/kg组、3.0mg/kg组,各组8只。分别于1d、1周和1个月测定脑组织依文思蓝(EB)含量和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1d、1周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明显升高、AQP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丁基苯酞组1d、1周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AQP4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AQP4表达呈现时程性变化,丁基苯酞对AQP4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38)对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以观察其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9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90只)和PACAP38组(90只),采用koizumi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分别检测脑组织含水量、AQP4及AQP4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PACAP38组脑组织含水量、梗死灶周围AQP4、AQP4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ACAP38组能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减轻梗死灶周围AQP4、AQP4 mRNA表达。结论PACAP38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QP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