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低辐射剂量与低对比剂剂量下的前门控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项扫描-注射技术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连续选取31例病人,心率(heart rate,HR)<75次/min、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次/mi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Kg/m2,体质量(body mass,BM)≤65Kg。BM≤55Kg采用2.5ml/s流率,55Kg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组(IMR)结合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在肾脏低剂量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方法:36例21≤BMI≤25 kg/m2肾脏平扫患者采用80 k V,自适应管电流技术,IMR重建,作为实验A组(80 k V/IMR重建);35例21≤BMI≤25 kg/m2肾脏平扫患者采用100 k V,自适应管电流技术,IDose重建,作为常规B组(100 k V/IDose重建)。测量2组图像的肾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测量及主观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A组和B组的噪声分别为(4.92±0.73)HU和(10.30±1.37)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5)。A组和B组的SNR分别为9.29±2.84和3.97±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7,P<0.05)。A组和B组的CNR分别为43.38±11.52和16.36±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A组和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673±0.066)m Sv和(1.314±0.298)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5)。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i CT 256层CT低管电压(80 k V)结合IMR重组技术在肾脏CT平扫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中优于常规i Dose图像,并且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月期间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接受CCTA检查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00mg/m L,能谱低剂量扫描模式,B组使用对比剂碘浓度为370mg/m L,管电压120k V,比较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段(LAD),右冠状动脉(RCA)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图像质量等。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分别为(32.08±3.12)m Gy、(10.51±2.03)m Sv和(13.86±1.09)g,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图像噪声为(24.12±2.27)HU,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LM、LAD、RCA近段管腔的CT值分别为(480.15±52.08)HU、(460.15±60.14)HU、(455.13±60.42)HU,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LM、LAD、RCA近段管腔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节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83,P0.05。结论能谱CT成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行冠状动脉检查,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T低辐射剂量条件下低浓度CT造影剂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管低电压80k Vp,低管电流600m A,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 I/m L),对照组给予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600m A,对比剂碘比醇(Xenetix 350 mg I/m L),比较两组血管CT值、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血管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CT值均大于300HU;观察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噪声(SD)、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分别为((7.30±0.12)m Gy、(83.21±10.52)m Gy·cm、(1.40±0.21)m Sv和(9.41±1.12)m G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条件下应用低浓度CT造影剂碘克沙醇(270mg I/m 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0k V低管电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在一周内行颈动脉低管电压(80k V)CT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记录MSCTA中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并记录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CT值,算出均值;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CTA的CTDIvol、DLP、ED分别为(11.82±0.00)m Gy、(295.04±43.93)m Gy.cm、(1.74±0.26)m Sv;颈动脉CT均值为(489.71±46.74)HU;低管电压CTA及CDFI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斑块性质判定、狭窄程度的判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0.60,P0.05)。结论采用80k V低管电压行颈部CTA检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不受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剂量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抽取通过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拟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120k V/100m As者为低剂量组,120k V/200m As者为常规剂量组,多层螺旋CT扫描后专业人员处理图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等指标。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0例,良10例;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1例,良9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ED(1.71±0.18)m 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2.86±0.4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成像与常规剂量成像质量类似,但能显著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四种不同检查模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低管电压100 k Vp Flash模式,B组采用常规120 k Vp Flash模式,C组采用80/sn140 k V双能量扫描,D组采用100/sn140 k V双能量扫描。比较各组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A组CTDIvol、DLP和ED分别为(3.05±0.43)m Gy、(115.51±22.7)m Gy·cm、(2.02±0.39)m Sv;B组分别为(5.50±1.41)m Gy、(186.66±46.5)m Gy·cm、(2.96±0.55)m Sv;C组分别为(5.18±1.77)m Gy、(172.54±30.20)m Gy·cm、(2.79±0.63)m Sv;D组分别为(6.29±2.13)m Gy、(203.5±54.20)m Gy·cm、(3.51±0.71)m Sv。四组肺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最低,D组辐射剂量最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迅速便捷,图像质量良好,便于观察诊断,采用Flash扫描模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浓度对比剂与低管电压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并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与管电压分别为320 mg I/m L(碘佛醇)、100 k V;对照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与管电压分别为370 mg I/m L(优维显)、120 k V。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图像质量、静脉伪影以及血管增强等情况。结果 (1)在血管噪声、CT值、CNR、SNR等方面进行比较,除噪声值无差异,实验组患者其余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管图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患者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过程中,使用64排螺旋CT低浓度对比剂与低管电压可明显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图片质量,有利于诊断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 80 kV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CTA检查、体质指数(BMI)≤30 kg/m2的56例患者,按检查顺序分成A组(10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及B组(8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AO)根部的CT值及噪声(SD)、图像的信噪比(SNR);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CT值及邻近组织的CT值,计算LM、LAD、LCX、RCA近段的对比度噪声比(CNR).采用Likert4分法对每组患者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图像进行双盲主观分级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辐射剂量(4.36 ±0.71) mSv高于B组(1.75 ±0.4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O、RCA、LM、LAD、LCX近段的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的噪声(47.17 ±7.76)HU较A组(29.73 ±4.21)HU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NR、LM、LAD、LCX、RCA近段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用于诊断的冠脉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BMI≤30 kg/m2的患者,在80 kV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能明显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超低剂量CT扫描方案对仿真胸部体模内不同类型的模拟肺结节体积测量准确性影响。方法 从管电压120kV、100kV、80kV选择一个条件,再从管电流50mAs、40mAs、30mAs、20mAs、10mAs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组合产生15组不同的超低剂量扫描方案,使用MSCT扫描仪(PHILIPS Brilliance,i CT 256)对中国成人男性CDP-IC型高端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同时将人工制作的11枚模拟肺结节(实性结节6枚,磨玻璃结节5枚),放置于仿真胸部体模内。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结节分析软件对仿真体模内每个结节进行识别和标记,自动算出每次扫描方案对应的各个结节体积测量值,比较不同扫描方案、及不同结节类型之间每个结节体积测量的绝对百分比错误(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APE)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间差异。结果 超低剂量CT扫描条件,仿真胸部体模内磨玻璃结节体积测量APE明显大于实性结节体积测量APE(t=6. 682,P=0. 000)。管电压为120 k V扫描条件,结节体积测量APE要明显小于管电压为100 k V和80 k V两组扫描条件结节体积测量APE值(P值分别为0. 03和0. 001);而管电压100 k V扫描条件结节测量APE和管电压80 k V条件结节测量APE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78)。但管电压80 k V扫描条件,较管电压100 k V扫描条件,其有效剂量ED下降(0. 303±0. 062) m Sv(P值=0. 000);较管电压120kV扫描条件,其有效剂量ED下降(0. 694±0. 062) m Sv(P值=0. 000)。结论 超低剂量CT扫描对磨玻璃结节体积测量误差更大,管电压由100 k V下降到80 k V时,对本组结节体积测量误差影响不大,但其接受有效剂量ED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前门控模式下低体质量指数人群降低管电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入选行CTCA检查的病人40例,其中心率( heart rate,HR)〈65 bpm、心率变异(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 bpm、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所有病人均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管电压设置为100 kV,管电流400mA。统计描述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与CTCA辐射剂量。结果:40例病人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527个,平均每例病人显示13.18个节段。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为99.05%。40例病人平均计量长度乘积( DLP)为(91.41±13.36)mGy·cm,范围80.52 mGy·cm--103.37 mGy·cm;平均有效剂量(ED)为(1.58依0.23)mSv,范围1.37 mSv---1.83 mSv.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下管电压设置为100 kV可以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的冠状动脉图像,比较三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分析407例利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回顾性螺旋扫描(RES-SPIRAL)、前瞻性序列扫描(SEQ)、前瞻性大螺距螺旋扫描方法(Flash)行CCTA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由剂量长度乘积×0.014转化系数获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脉15段分法,分别进行5等级评分;客观方法采用将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标准差设为图像噪声,然后分别评价左主干近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单样本方差分析比较3种扫描方法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扫描方法、管电压、管电流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3种扫描方法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价中,RES-SPIRAL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最好,且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扫描方法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辐射剂量的比较中发现,SEQ[DLP=(64.87±16.66)m Gy,ED=(0.91±0.23)smv]、Flash[DLP=(64.87±16.66)m Gy,ED=(0.91±0.23)smv]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均较RES-SPIRAL扫描方法明显降低[DLP=(951.78±197.92)m Gy,ED=(13.33±2.77)s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Flash扫描方法剂量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辐射剂量控制在DLP<364 m Gy·cm的较强预测因子为管电压(OR=1.336)及扫描方法(OR=0.006)。结论:CCTA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第二代双源CT的Flash扫描方法扫描速度快,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为CCTA检查安全推荐剂量修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中的应用,以期获得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怀疑儿童鼻窦炎的80例患儿进行不同参数的头颅CT平扫检查,将其按抽签方法随机分组:A组(120 k V,80 m A)、B组(120 k V,40 m A)、C组(100 k V,80 m A)和D组(100 k V,40 m A),每组20例,分析比较各组头颅CT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结果管电流由80 m A降到40 m A时,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但获得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管电流40 m A不变时,管电压100 k V的辐射剂量明显120 k V,获得图像质量亦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采取100 k V和40 m A参数进行16层CT低剂量扫描儿童鼻窦获得的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157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瞻性心电门控组85例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72例,两组心率均<65次/min,记录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4.42±1.52)m Sv明显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14.84±3.98)m Sv(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图像优秀率略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结论在较低且平稳的心率(≤65次/min)条件下,采用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即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临床诊断所需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70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行胸部CT检查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100k V管电压滤波反投射影重建技术进行胸部CT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70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进行CT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CT值、噪声较对照组更高,ED、DLP、CTDI较对照组更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偏瘦或体型中等患者,在应用70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时,在不影响诊断准确性时,辐射剂量可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256层螺旋CT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对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BMI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管电压采用120 kV,B组40例,管电压采用100 kV,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分别对两组检查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两组之间图像质量分级差异和图像信号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冠状动脉腔内CT值均较A组增高(P<0.001),B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平均有效剂量(ED)较A组显著减低,有效剂量由(16.25±2.35) mSv降至(7.89±0.67)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5,P<0.001)。结论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采用100KV检查,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双源CT低碘量注射联合低管电压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64例行CTA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西门子双源64排CT机完成检查,观察组检查时注射270mg(I)/mL碘克沙醇50mL,采用管电压80k V,对照组检查时注射320mg(I)/mL碘克沙醇50mL,采用管电压120 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测量图像升主动脉段(AO)、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CT值,计算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以及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及各血管段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O、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各节段所测C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段(P0.05);观察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SNR及LM、LAD近段、LCX近段、RCA近段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vol、E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源CT低碘量注射联合低管电压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CTA检查,可满足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碘摄入量及有效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