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上颌窦的细菌学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以往认为健康上颌窦是无菌的 ,Brook于 1981年首次报告正常上颌窦有厌氧菌、非厌氧菌的存在。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标准确认正常上颌窦 ,如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数作者常规采用鼻窦 X线检查确认正常上颌窦。近来鼻窦内窥镜技术渐趋普及 ,鼻窦内窥镜可全面检查上颌窦粘膜。该作者采用鼻内窥镜技术确认正常上颌窦行细菌学检查。鼻内窥镜确认正常上颌窦的标准有三条 ,首先 ,上颌窦腔内没有分泌物 ;其次 ,粘膜没有病变 ;再者 ,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没有阻塞。 69例病人 ( 83侧 )…  相似文献   

2.
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人在鼻内窥镜鼻腔检查时可在上颌窦后囟门发现副口。 CT检查发现副口并非罕见。分泌物可从副口排出 ,也可通过副口进入上颌窦 ,然后再从自然口排出。已有两篇报道鼻内窥镜发现上颌窦副口与自然口间分泌物循环。CT所见粘液循环则很少见。报告 1例鼻窦冠状位 CT所见的上颌窦副口与自然口间的粘液循环。2 8岁的男性病人因为鼻漏而就诊 ,该患者 5年内先后 3次行鼓膜置管并因为鼻息肉在他院行鼻内窥镜手术。鼻内窥镜检查发现右侧中鼻道粘脓性分泌物从副口流入上颌窦。鼻窦 X线摄片可见双侧上颌窦粘膜下囊肿。鼻窦冠状位 CT扫…  相似文献   

3.
鼻硬结症,是一种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从曼部开始,最后扩展到鼻咽、口咽、喉和气管、支气管。过去认为扩展到上颌窦很少见,文献中仅有散在病例报道。该作者对20例鼻硬结症病人进行上颌窦镜检查,发现确60物的硬结症累及同侧上颌窦。未经治疗的20例硬结症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0一40岁,在充分临床检查之后,进行曼窦摄片,所有病人均有累及上颌窦的体征。检查用4.smmStorz套针和针管,4mm70”HoPkins固体杆望远镜,在局麻下通过尖牙窝径路。4例活检3例阳性。12例镜检有上颌窦损害,在上颌窦内看到各种类型的硬给病病变:浅表…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95~1998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患者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鼻窦囊肿部位:筛窦6例,上颌窦11例,蝶窦2例,额窦2例;8例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筛窦囊肿,利用0°或30°内窥镜下咬除部分筛窦骨壁,尽可能剥除囊壁;上颌窦囊肿选择其位于窦腔后外壁或内侧壁近窦口处者,首先切除钩突,然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30°或70°镜下清除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6.
硬结症除常发生于鼻、咽、喉外,在文献中还可见到原发于上颌窦及继发于咽鼓管和中耳腔、上颌窦、经鼻泪管侵犯泪道及颅内扩散者,硬结症侵及淋巴结,在既往的英文文献中尚未见有报导,本文报告两例: 例一:女,50岁。鼻堵8个月,3个月来双侧颈部有渐进性、无痛性肿块,曾经12次鼻窦部位的短波疗法。检查可见双鼻腔(鼻底、侧壁、中隔)有粉红色、软、易出血的肉芽肿浸润。双侧颈上深淋巴结增大,硬,局部皮肤正常。鼻部病  相似文献   

7.
四年内使用鼻窦内窥镜经犬齿窝取出上颌窦内异物 7例 ,其中女 2例 ,男 5例 ,年龄为 34~ 52岁 (平均4 3.6岁 ) ,所有病人均因上颌骨部分缺牙而用骨完整移植 ,其金属固定物错位掉入上颌窦 ,其中 3例于左上颌窦 ,4例于右侧。 5例病人由口腔科医师在常规植入术后放射线检查发现上颌窦内有游离的固定物 ,2例病人因有鼻部症状而被发现。病人主诉面痛 5例 ,鼻阻 4例 ,流粘脓涕 3例 ,头痛及鼻腔恶臭各 1例 ,1例无任何症状。所有病人均先行鼻内窥镜检查 ,4例有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炎症和阻塞 ,3例前囟门至咽鼓管圆枕有粘脓性分泌物 ,4例有后囟门区的肿…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硬结病属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发于鼻腔,可累及咽喉、气管、鼻窦等部位.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了呼吸道硬结病的病因及发病因素,研究鼻窦、咽鼓管、下呼吸道和淋巴结侵犯及呼吸道硬结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影象学和内窥镜技术在诊断本病中的意义.抗感染药物、放射疗法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的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径路.方法:采用鼻前庭径路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治疗鼻息肉、囊肿、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0例、46侧病变窦腔.结果:随访6个月~2年,46侧病变治愈38侧、好转8侧,有效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可作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一种新的手术进路,具有术野清晰,明视下操作方便,去除病变彻底,有利于恢复鼻窦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鼻窦内窥镜手术(ESS)越来越受关注。分析50例一次或多次鼻窦手术失败者的再修正的ESS。13~76岁,平均41岁,包括慢性鼻窦炎、复发性鼻窦炎、过 敏症、息肉及哮喘。均曾接受传统的鼻外及鼻内手术与ESS,其中26例为Caldwell-Luc术;19例经上颌窦、鼻内或ESS筛窦开放术。41例为两侧全鼻窦炎,余者病变较轻。术后失败观察时间为1月至2年,大部分不到1年,其中2例并发脑脊液漏。50例均经内窥镜及CT检查确定其病变区,仅对该部位行ESS再修正术。结果仍有10例失败,其中3例息肉复发;1例虽无再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5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36耳,正常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32耳,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8岁。因鼻阻、头痛1年余于1996年2月2日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交替性鼻阻。头痛以右侧为重。检查发现鼻粘膜轻度充血,两中、下甲不大,鼻中隔右偏,各易道内无分泌物。鼻窦X线华-柯氏位摄片示左侧上颌窦密度明显增高,模糊不清,窦腔变小,未见骨质破坏。其余各鼻窦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上颌窦病变性质待查(左);易中隔偏曲。于1996年7月8日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易内窥镜检查,从尖牙窝进路,用穿刺套针钻孔时见上颌窦前壁骨质厚。用0°、30°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小,其内为暗红色组织,易出血。即行上颌窦根治术,扩大前壁骨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咽鼓管功能问题,百年来虽然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及矛盾现象。本文作者们提出了个人见解,认为对咽鼓管功能应确定以下七点:(1)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功能性抑器质性;(2)咽鼓管主要病变部位;(3)病变的类型是开放性抑闭塞性;(4)病变程度为可逆性抑不可逆性;(5)咽鼓管排除异物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的关系;(6)与咽鼓管周围(咽鼓管咽口及鼓口附近)、腮腺及下颌关节疾病的关系;(7)根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疗效判断。一、关于功能性抑器质性障碍问题:从咽鼓管通气音分析及咽鼓管解剖研究,作者们推测2/3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来自咽鼓管咽口附近病变,用内窥镜检查可发现咽鼓管闭塞症患者的咽口有肿  相似文献   

15.
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CIFRS)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 ,对 18例诊断为早期CIFRS的鼻窦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NIFRS)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为 :14例 (77.8% )为单窦病变 ,多见于上颌窦 ,其次是蝶窦、筛窦 ;多窦病变为 4例 (2 2 .2 % ) ;病变鼻窦内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不透光影 ;单窦病变者窦腔均不同程度向邻近鼻窦、鼻腔或眼眶膨出 ;12例 (6 6 .7% )病变鼻窦内可见钙化斑或点 ,CT值为 80~ 16 0Hu ;7例 (38.9% )病变鼻窦显示窦壁骨质破坏 ,其中 2例同时有中鼻甲大部分破坏 ,1例同时有鼻中隔破坏。与NIFRS鼻窦CT比较 ,CIFRS多窦病变比例和骨质破坏比例较高 ,且破坏程度较大。结论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病变多窦侵犯、病变鼻窦骨质破坏的机率略高 ,但总体特征与NIFRS基本相似 ,因此鼻窦CT对早期CIFRS的诊断无特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上颌窦手术与上颌窦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显微镜下行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即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及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共89例外 颌窦疾病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中,行自然口扩大术39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50匀作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A组的治愈率及造口通虫经,均较B组为高,但窦腔或窦口息肉以A组发生率为高。表明前者疗效较后者更具优势,但亦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鼻窦传统手术的转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询问病史、CT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观察上颌窦根治术后鼻窦炎复发患者的面部症状、鼻窦骨及软组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探讨上颌窦根治术后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术后转归的影响,并以此观察分析作为基础,建议合理掌握传统手术及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范围。方法:对287例(382侧)既往曾行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后鼻息肉复发患者进行再手术前鼻窦CT扫描,并观察前期手术后患者面部感觉,上颌窦骨质增生及窦腔容积缩小程度及中鼻道或下鼻道自然口或人工开窗口情况。结果:术后出现慢性鼻窦炎症状的全部被观察患者,27.5%出现面部症状,43.6%出现骨质增生引起窦腔容积变小甚至消失。此外还出现上颌窦自然口或下鼻道开窗口完全瘢痕闭锁。结论:有必要重新对各种传统鼻窦手术的适应证重新定义,对手术适应证的概念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减低并发症、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病例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12月间,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18例,上颌窦腔内均为干酪样物。全部病例术前均接受了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诊断为干酪性上颌窦炎。我们在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的同时,行下鼻道钻孔,经金属套管插入各种角度的鼻窦内窥镜观察窦腔,然后用自制的软管吸引头分次吸出上颌窦干酪样物,窦内注入抗炎药物,经套管留置引流管,术后冲洗窦腔,收到良好效果。术后随访l~4个月,鼻腔均无脓性分泌物,头痛头昏症状明显减轻。经下鼻道钻孔处理干酪性上颌窦炎体会(摘要)@孟晋$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耳鼻咽…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令人满意,在治疗上颌窦病变也有取代传统柯—陆氏手术之势。但在处理上颌窦较严重病变(如息肉、囊肿等)时常受到视野、进路等限制,效果不尽如人意。1997年8月~2000年12月,我科对86例伴上颌窦病变采用经柯—陆氏手术进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