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后T波的动态演变,了解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将46例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小时内T波倒置和未倒置组,依据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征观察两组冠脉再通情况。结果 两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8.5%和30%(P〈0.01)。结论 早期T波倒置亦可作为冠脉再通的间接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冠脉再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与闭塞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溶栓后24小时内有无T波倒置分为两组。依据临床间接判断冠脉再通的标准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3.1%和11.3%(P〈0.01)。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定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对37例AMI行静脉溶栓治疗,96例AMI行常规治疗,依临床指标判定冠脉再通,其中溶栓治疗20例溶栓再通,常规治疗9例自发再通。再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前移,上升率显著增快,峰值期持续时间缩短,根据其活性-时间变化曲线计算心肌梗塞量,溶栓再通分别为28.7±13.1CK-g,27.8±12.5CK-MB-g,自发再通27.1±10.8CK-g,26.0±11.2CK-MB-g,溶栓未通分别为41.8±19.9CK-g,40.5±19.0CK-MB-g,再通心肌梗塞量明显小于未通者(P<0.05)。提示AMI时冠脉再通可有效地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家兔四血管夹闭模型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XA2、PGI2及cAMP、cGMP的影响。在缺血30分钟和再灌注45分钟后,脑组织TXB2含量明显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降低(P<0.05),血浆及脑组织cAMP含量升高(P<0.05),而血浆及脑组织cG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在缺血前静注益气活血方(4.4g生药/kg),可明显抑制再灌注后脑组织TXB2含量的增加(P<0.05),提高脑组织6—keto—PGF1α含量(P<0.05),但对缺血及再灌注时血浆及脑组织cAMP含量的增加并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脑组织局部的TXA2/PGI2平衡失调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益气活血方通过改善脑组织局部TXA2/PGI2平衡而起到抗脑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间接指标的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MRI)的临床表现,了解MRI对左室射血功能及梗塞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对尿激酶静脉溶栓后32例冠脉再通者和10例冠脉未再通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监测,AMI后3周所有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临床判断冠脉再通者中MRI发生率为5625%(18/32),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突发短暂性ST段明显抬高,其次是再灌注心律失常,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少见。MRI时血清CPK峰值时间为1386±426小时,较冠脉再通而无MRI组1917±536小时显著前移(P<005)。MRI组LVEF(4525±1077%)显著高于冠脉未再通组(3860±925%)(P<005),但与无MRI组(5328±1277%)相比,P>005。MRI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728%,与无MRI组4280%和冠脉未再通组1000%相比,P均>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后部分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MRI对LVEF和梗塞后心绞痛发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 I)尿激酶(UK)溶栓治疗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537 例AM 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292 例)采用UK 溶栓疗法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45 例)只使用UK 溶栓疗法。于溶栓治疗后第7 日进行SPECT 检测。对两组心肌缺血面积(IM A)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参麦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患者(211 例)的 IM A 显著低于对照组IRA 再通患者(178 例,P< 0.01)。参麦组 IRA 未通患者(81 例)的IM A 与对照组(67 例)比较,亦显著降低(P< 0.05)。参麦组EF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在AM IUK 溶栓治疗早期使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缩减IM A,提高EF。参麦注射液对 AM I溶栓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3种不同Mg ̄(2+)浓度的灌流液将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注离体心脏模型,研究不同浓度Mg ̄(2+)灌流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的情况,同时检测再灌注前、后冠脉流出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浓度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镁可有效地降低RA发生率,同时减少再灌注时cAMP、TXB_2和6-K-PGF_(1α)的合成及释放。当镁分别为0.4、1.2或4.8mmol/L时,再灌注心室颤动分别为100%、33.4%和16.7%(均为P<0.01)。而且再灌注后3种代谢产物增加百分率也显著下降,其中cAMP分别为118%、67%和32%(均为P<0.01);TXB_2为161%、106%(P<0.05)和28%(P<0.01);6-K-PGF_(1α)为57%、44%(P<0.05)和19%(P<0.01)。结果提示,镁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心肌细胞合成及释放cAMP、TXA_2和PGI_2,因而降低RA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快速判定闭塞冠脉再通的特异无创指标。方法 以29例AMI静脉溶栓90分钟冠脉造影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探讨。结果 溶栓2小时内新现心律失常,伴其后半小时内最高ST段回降≥50%的组合(简称本组合),判定冠脉再通特异性为100.0%。结论 本组合是快速判定冠脉再通的特异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4月至1995年7月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10例〈6小时,5例〉6小时。根据临床再灌注指标,再通率66.6%(10/15)。溶栓成功率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差异显著(P〈0.05),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重组链激酶确有提高AMI的疗效,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5例AMI采用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56%,显著高于对照组(21.9%,P〈0.01),出血率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及病死率9.5%,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经静脉尿激酶溶栓患者的QT离散度(QTd)进行了动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AMI后QDd呈动态演变。再通组(n=74)与未通组(n=32)在溶栓前及AMI后12hQTd无差别。成功的溶栓治疗促进QTd的恢复,AMI后24h时再通组的QTd明显短于未通组(54±22ms时68±25ms,P<0.05),该差别在观察期间持续存在;②未通组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及室颤)的发生率高于再通组(40.6%对18.9%P<0.05),且分布的时间长;③AMI后不同时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上述结果提示,在AMI溶栓失败的病例,应根据QTd的演变,适当延长心电监护时间,使患者安全渡过相对较长的心电不稳定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AMI测定住院首次及溶栓后2h、第2、3、4、7、15d的12导联心电图QTcd,用尿激酶(UK)溶栓,按冠状再通和未通分组比较。结果:冠脉未通组QTcd溶栓前后无差异(P〉0.05);再通组于溶栓后2hQTcd减少直至前3d,但无意义(P〉0.05),于第4、7d明显减少(P〈0.01),第7  相似文献   

14.
24例冠心病患者静脉滴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超氧化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和6-K/血栓素B2(TXB2)均升高,丙二醛(MDA),TXB2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均〈0.05~0.01)。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有增加SOD活性,消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低MDA,水平,升高PGI2,降低TXA2,调整PGI2/TXA2平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第1周和第12月检测184例AMI患者(溶栓组78例,非溶栓组106例)的VLP。结果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7.95%和33.96%(P<0.05),第12月分别为7.69%和17.92%(P<0.05)。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组52例,未再通组26例,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1.54%和30.77%(P<0.05),第12月分别为1.92%和19.23%(P<0.05)。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AMI的VLP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4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93例(21.7%)出现胸前导联ST段压低伴T波倒置。患者分为2组:A组62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B组31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结果表明,两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A组:20.91%,B组:9.68%)及猝死发生率(A组:6.45%;B组:3.23%)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是一高危亚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超过6小时而小于24小时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13例AMI患者有7例冠状血管再通,而对照组(AMI发作小于6小时进行静脉溶栓患者)16例AMI患者中有10例冠状血管再通,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AMI发作后相对晚期(超过6小时而不足24小时)入院的患者,也应积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尿激酶(UK)组(32例)和进口UK组(14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溶栓后国产UK组与进口UK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1%(17/32)和57.1%(8/14),病死率分别为9.4%(3/32)和7.1%(1/1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分别为71.9%(23/32)和71.4%(10/1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国产UK与进口UK两组溶栓疗效相似(相关系数r=0.9124),溶栓治疗AMI国产UK可替代同类进口药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导联U波倒置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院ECG胸导联上有无U波倒置,将41例首次前壁AMI病例分成A组(n=11)和B组(n=30)。测量住院期间ST段抬高导联数(NST)和异常Q波数目(NQ)、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PCPK)和Kilip心功能分级。结果A组NST、NQ、PCPK和Kilip分级均显著低于B组(NST:3.6±1.57对4.8±1.19,P<0.02;NQ:2.9±1.70对4.3±1.24,P<0.01;PCPK:1505±689IU对2919±1375IU,P<0.005;Kilip分级:1.6±0.69对1.8±0.94,P<0.005)。结论在前壁AMI中,入院ECG胸导联U波倒置可能是梗死面积较小和心功能较好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