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0例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用临床与系列肝穿刺活检相对比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0例肝移植术后 3个月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血总胆红素 ( μmol/L)的变化曲线形如一个倒“S”型 ,1周内血胆红素皆逐渐升高 ( 12 7.19± 113 .15 ) ,2周内达高峰 ( 135 .45± 12 4.16 ) ,3周始下降 ,4周时平均为 73 .10± 49.5 2 ,至术后 12周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2 9.8± 37.5 6 ) ,与镜下肝细胞形态修复过程相一致。术前高胆红素血症 ( 10例 ,2 0 % )、保存损伤 (含缺血再灌注损伤共 44例 ,88% )、急性排斥反应 ( 13例 ,2 6 % )及胆漏 ( 4例 ,8% )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 4个主要原因 ,其血总胆红素变化趋势曲线相近 ,无原因特征性曲线。 5 0例肝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 ,受者围手术期及移植物生存率为 90 .6 % ,1年生存率约为 80 %。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 10 0 %。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四大原因分别为 :保存损伤、排斥反应、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及胆道并发症。针对其原因 ,进行综合处理 ,常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5.6umol/L、非结合胆红素大于17umol/L或者结合胆红素大于5.13umol/L,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移植术后如恢复顺利,一般血胆红素和肝酶在1周至10天左右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且两者的下降是平行的。如血胆红素值居高不下或下降缓慢或下降后再度升高均为异常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及时查明原因,以便对症治疗。但由于其原因较多而复杂,且一些原因交错在一起,常使鉴别诊断陷入困境以致延误治疗。本文将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归纳为肝脏因素、胆道因素、血管因素和药物因素四大类,分别就其原因、诊断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可以出现在术后的任何阶段。现就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作一综述:一、胆道因素是引起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因素。目前大多数移植中心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9%~15%之间[1]。许多的胆道并发症引起了肝内外胆管的狭窄或阻塞,引起高胆红素血症。1.胆管黏膜上皮自溶:供肝切取后,滞留在胆道内的胆汁对胆管黏膜有自溶作用,表现为术后胆道内胆泥淤积、结石形成及广泛狭窄,引起黄疸。该类型发病较慢,往往在术后数月出现,内科及介入治疗效果不肯定,必要时需外科取石或再次移植。因此,供肝切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肝移植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表现与肝穿刺活检及ERCP检查的方法明确原因,分析总结其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结果:40例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16例(40.0%)、保存性损伤11例(27.5%)、胆道并发症7例(17.5%)、药物反应6例(15.0%).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者,受者1年生存率约为90%,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95%.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多,机制复杂,以急性排斥反应、保存性肝损伤、胆道并发症和药物反应常见,临床上应根据其病因,进行综合处理,常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1月内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4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月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移植肝病理学检查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确定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包括:保存(含再灌注损伤)(35例,85.4%),胆道并发症(18例,43.9%),急性排斥反应(13例,31.7%),血管并发症(5例,12.2%),感染并发症(20例,48.8%),术前高胆红素血症(12例,29.2%),药物毒性反应(4例,9.8%)。通过对其原因及时处理,于术后满1月时28例高胆红素血症基本消失,临床治愈率为68.3%(28/41),6例效果不明显,7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是多种原因同时或相继作用所致,其中保存及再灌注损伤、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原因,早期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胆汁引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8例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了解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移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逐渐升高,1周左右达到高峰(平均117.45μmol/L),其后开始下降;然而,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步增加,10 d左右达高峰(达200 ml左右),并维持于较高水平;术前高胆红素血症、保存损伤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T管胆汁引流量在术后逐渐增多,平均在术后3 d达到100 ml;若总是低于50 ml并伴有胆红素增高,则预后欠佳.结论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引流减少的的原因为保存损伤、排斥反应和术前高胆红素血症等.若总胆红素增高伴有T管引流量减少,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正确率,方法 总结5例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频度、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可能因素,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 5例肝移植共经历了11次高胆红素血症,其中急性排斥反应3例,肝内胆汁淤滞2例,胆总管内支撑物堵塞、CsA毒性反应以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各1例,均及时诊断并治愈,肝外胆道进行性狭窄、慢性排斥反应、供肝原发性无功能、以及乙肝复发各1例次,由于未能及时诊断导致治疗失败。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和机理错综复杂。了解肝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规律,根据胆红素升高的时间,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理学所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研究2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20 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15%) 。1例为术后1周内T管致胆管梗阻;1 例为术后3个月拔除T 管后胆漏,均经及时介入、置管引流而愈;1例为术后4个月弥漫性肝内外胆管狭窄经再次肝移植治愈。提示胆道并发症与留置T管、吻合等技术因素有关,而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改进手术技术,缩短供肝缺血时间和确保供肝胆管系统的血供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复杂胆道端端重建术中放置内支架管在预防胆道吻合口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肝移植受者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 观察术后病情转归、胆红素和胆道酶学恢复、术后胆道内支架管处理及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6例受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前胆红素及胆道酶学均恢复正常。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等指标峰值分别为(83.8±56.4)μmol/L、(151.5±76.3)U/L、(301.7±177.0)U/L、(98.4±80.9)μmol/L, 出现拐点时间分别为术后(2.3±1.0)d、(3.0±1.1)d、(3.8±1.2)d、(1.8±0.8)d, 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术后(7.7±5.1)d、(5.0±4.9)d、(23.5±7.6)d、(3.8±2.4)d。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 3例受者术后通过十二指肠镜拔除胆道内支架管, 3例术后胆道内支架管自行脱落。除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无症状的吻合口狭窄外, 其余受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在肝移植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从1999年12月~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结果 全组存活5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腹腔内出血、肺感染、胸腔积液、ARDS、急性排斥反应、高胆红素血症、下腔静脉狭窄等。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多;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细致的止血,术后凝血功能的调控,感染及肾功能不全的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症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正常移植肝脏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1例肝移植患者肝脏动、静脉血流变化及胆管、肝实质声像图改变。主要观察最大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胆管的内径。结果 41例中17例(41.5%)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其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显示13例(76.4%)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减低;15例(88.25%)肝静脉波幅降低,呈单相锯齿波或负二相波;9例(52.9%)肝动脉阻力指数升高;5例(29.4%)胆管轻度扩张。41例中5例(12.2%)肝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周围检测肝动脉血流信号消失。检测中要注意操作技术及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响因素。肝移植术后3例(17.3%)早期轻度胆管扩张,2周内恢复。20例(48.8%)胆管扩张明显并逐渐加重,原于胆管狭窄(2例)、胆管结石(15例)及其他(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正常移植肝脏的确定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对提高术后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是否为肝移植的适应证。方法 为2例让部胆管癌的患者施行了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供肝切取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法,灌洗液及保存液为UW液。无肝期采用Bio-Mediucus转流泵行体外静脉转流。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例1采用环孢素A、泼尼松和硫唑嘌呤三联用药,例2采用霉酚酸酯代替硫唑嘌呤。结果 移植后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减退、但例1术后4天因血液浓缩而出现脑栓塞,肺内感染,术后12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变化与胆汁性状在鉴别肝脏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中的意义.方法 对47例有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明确的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变化及胆汁引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47例患者中出现高胆红素血症68例次,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32例次,术前高胆红素血症17例次,急性排斥反应9例...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黄疸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 87例患者中,术后46例(52.87%)发生黄疸,共发生21种并发症,有17种(80.95%)并发症伴发黄疸,导致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缺血.再灌注损伤(n=25,28.73%)、胆道并发症(n=23,26.44%)、急性排斥反应(n=19,21.84%)、药物性肝损害(n=4,4.60%)、移植肝病毒感染(n=4,4.60%)、腹腔内或全身严重感染等(n=3,3.45%),有2例(2.30%)原因不明;46例中,部分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原因。不同原因所致的黄疸,在发生时间、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 黄疸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黄疽的原因复杂,甄别其主要原因,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 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经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14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囊导管扩张后,12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大量胆泥造成支架阻塞而再次行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行肝移植.2例T型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pediatric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main causes of significant patient morbidity. Staged operative approach in complex hepatobiliary surgery has improve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but has not been evaluated in pediatric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 sought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staged biliary reconstruc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high acuity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3 pediatric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 at our center (January 2013 through December 2017). Median follow-up was 25 months. Variables were compared for group I: 1-stag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biliary anastomosis (n?=?6) versus group II: staged biliary reconstructio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n?=?37).

Results

Comparing groups I and II, median age (7.3 vs 4.8 years), weight (27 vs 19 kg), proportion of urgen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50% vs 65%), partial graf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33% vs 35%), and intraopera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volume (11 vs 21 mL/kg) were comparable. 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 was performed in 67% (group I) and 49% (group II). There was no biliary complication in both groups. For groups I and II, 3-year survival rates for graft (100% vs 92%, P?=?.477) and patient (100% vs 97%, P?=?.679) were comparable.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ed excellent outcomes with staged biliary reconstructio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high acuity pediatric transplant recipient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showing 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staged biliary reconstructio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系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及供肝肝总管均狭窄2例,胆漏2例,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2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1例,分别行ERCP检查及治疗。结果:4例吻合口狭窄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2例吻合口和供肝肝总管均狭窄者放置Wallstenl,金属支架,上述6例近期黄疸均消退;2例胆漏者中,1例放置胆道塑料内支架,另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均于2周内胆漏愈合;2例移植肝多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样狭窄者,1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取出少量坏死胆管上皮样组织,另1例未行内镜治疗;1例移植肝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分离者再次手术行胆管吻合术。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用于肝移植术后的常见胆系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