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第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注家对本条用方争论颇大,争论的焦点在于“去桂”二字。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意见:①尊从原著精神,当为“去桂”;②“去桂”应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颇有一些关于文献事实的问题有待研究,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去桂不去桂”之争。《医宗金鉴·正误存疑篇·正误》中列举了十几个此类问题,在按语中说明改动的理由,后下结论曰:“当改之”、“当删之”、“当补之改之”、“当移之”、“悉改之”,总之“均传写之误”,“均当改之”。如“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痛、发热无汗之表乎?细玩其服此汤曰余依桂枝汤煎服,其义自见。服桂枝汤已,温复令一时许,通身絷絷微似有汗,此服桂枝汤法也。若去桂则是白芍、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  相似文献   

3.
齐广平 《吉林医学》2010,(35):6419-6420
目的:研究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NO、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NO、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NO、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01),各给药组动物血浆NO、CGRP也有所升高。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O、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NO、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能降低血浆NO、CGRP含量,提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O、CGRP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认为《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苓白术汤证”属太阳病类似证而非太阳病;是阳郁而非阳虚;无去桂、去芍之争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从《伤寒论》113方中,后列有加减进退的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真武汤、白通汤、四逆散、理中丸七主加减进退配伍精义的辨析,如治“热深厥深”的四逆散加干姜、附子的原因,真武汤以姜术为君落,加减中去附子之论,以及小柴胡汤在有咳症时去参、姜、枣而加干姜五味子的道理,还有小青龙汤证的喘去麻黄,以及桂枝附子汤和去桂加白术汤中大便硬而加白术的原因,还有同是心悸而却有加桂、加苓之不同等等,说明了方剂配伍的精髓是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读到伤寒论中关于“苓桂甘枣汤和苓桂术甘汤”这两个方子时,提出了个人的疑问和体会。首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什么是白术和大枣的加减。作者根据《伤寒论》中记载这两个汤是由桂枝甘草汤转换来的。而桂枝甘草汤中的桂枝在这里入心经温通阳气,配伍甘草补虚而益气,故基本上适合心阳虚的,而伤寒论中“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发汗后,心阳虚,心头不足,肾阳不得温化肾水,肾水不化邪上犯心,  相似文献   

7.
从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病因病机、作用部位等方面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茯苓和白术的方剂(简称为苓术剂)进行了对比和梳理,认为苓术剂主要治疗的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水饮内停的病位不同,苓术剂的组成也相应不同,如:停在头项,则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停在心下、胸胁,则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停在膈上,则用猪苓散;停在腰腹,则用甘姜苓术汤;停在表里上下,则用五苓散。另外,兼阳虚寒甚者,用真武汤、附子汤;兼气虚者,用理中加茯苓汤;兼血瘀者,用当归芍药散。  相似文献   

8.
37.论风湿相搏证 [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原注”一云脐下心下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4) 按《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说:“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本节风湿相搏的证,又说“若其人大便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治疗脓毒血症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脓毒血症性AKI患者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GAL、尿液肾损伤因子-1(uKIM-1)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尿量和血白细胞计数,比较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和加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5项检测指标呈下降趋势,第3天血NGAL、尿NGAL和尿KIM-1明显下降(P<0.01),第5天SCr、BU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下降,甚至还有升高;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尿量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更显著.结论 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脓毒血症性AKI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用茯苓之方有十五个,包括四个加减法,用量亦由六铢到半斤不等,主要用于水饮湿邪内停之小便不利、悸、眩、烦证。一治小便不利《伤寒论》用茯苓治小便不利的有五个,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猪苓汤,另有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三个加减法,明确指出小便不利加茯苓。导致小便不利的病因各异,有汗下水气内停、太阳经气不利之证,有肾不化气,阳虚水泛证,有伤寒误下,邪陷少阳证,有表邪入里、膀胱蓄水证,有下后津伤、水热互结证,但究其病机,皆属气化不利、开阖失司、水气阻滞为患。茯苓甘淡,擅化气…  相似文献   

11.
原文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及证治等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以魏念庭为代表的医家认为证属表里阳气俱虚,寒湿内外皆盛,“大便坚,小便自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证上原文: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柯注: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 程批:“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然南人体弱汗不出,亦不必用麻黄,只须用此汤亦能作汗,每用屡验,非虚语也。若汗不出而脉弱者则若何?曰:仍用桂枝,少加白芍,或去芍可也,以芍能敛汗。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相似文献   

13.
1对原文的认识原文提出“妇人宿有癥病……而得漏下不止……为癥痼害。”癥积不去,漏下不会停止,只有去其宿癥,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故用桂枝茯苓丸。又云:“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方中桂枝通血脉,茯苓安正气,芍药调营卫除血痹,丹皮、桃仁活血化瘀。综观此方其药皆具通行血脉、活血化瘀之功效。我在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实践中,将该方化丸剂  相似文献   

14.
附子汤加肉桂治愈小儿阴痫韩秀芝(河南省夏邑县卫校,476400)主题词癫痫/中医药疗法;附子汤/治疗应用;肉桂/治疗应用;学龄前,儿童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原方旨在温经散寒,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  相似文献   

15.
对《金匮要略·痉湿(?)病》篇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的鉴别各注家的认识颇不一致,可归纳为风胜与湿胜;风湿胜与寒湿胜;表阳虚与里阳虚。各家认识虽各有所据,但若深推之,均值得商榷。文章从《金匮要略》原文、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均属风寒湿邪在表而阳气已虚,其鉴别关键在于桂枝附子汤证兼有肾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白术附子汤证则兼有脾气虚而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16.
当归芍药散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 (以下简称“归芍散”)载于仲景所著《金匮要略》 ,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组成 ,用于治疗“妇人怀妊 ,腹中绞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归芍散本为妇科良方 ,近代医家本着“谨守病机 ,异病同治”的原则 ,将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现就近年来该方的  相似文献   

17.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心悸之证而设。文章从多角度介绍了何庆勇运用桂枝甘草汤的临床经验,何师酷爱经方,擅长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领域的疾病。何师认为桂枝甘草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桂枝甘草汤的主要方证是:心悸而喜按、畏寒、低血压。二是桂枝与甘草的比例应为2∶1,肉桂可以与桂枝同用。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何师临床上常将桂枝甘草汤加减成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并常与真武汤、泽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叠用。文章列举了何师运用桂枝甘草汤的3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18.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原文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实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虽有桂枝,非治伤寒,此治虚劳也,乃仲景心法。方中桂枝温阳气、助气化、通营血;芍药味酸性寒,调营和血、养肝敛阴,桂芍合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茯苓作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茯苓应用广泛,功效卓著,体现了茯苓的诸多作用。1 利水通阳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水的转输运化与上述脏腑有密切关系。水性属阴,赖阳气的温通宣化而流溢全身,营养脏腑组织。一旦外寒内侵,脏腑失调,水气凝敛,生痰化湿,则变证蜂出。水液化湿以后,最易壅遏阳气。《伤寒论》中以茯苓配生姜、甘草利水以通胃阳,如73条茯苓甘草汤证;以茯苓配桂枝、白术、泽泻、  相似文献   

20.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原文是:“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