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建立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对FBG、PBG疗效不如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但是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HbA1C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
王卫芳 《吉林医学》2010,31(18):2809-2810
目的:分析单纯中医与中西医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糖尿病饮食;观察组126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益气养阴化瘀生津的中药。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和P2hP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优于单纯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辨证疗法,对照组采用分别采取单纯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FPG、2hPG、HbA1c等关键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依从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汝南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配合中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FPG、2 hPG及HbA1c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曾全宽 《吉林医学》2012,33(12):25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益肾的中药进行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后,观察所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例和16例有效,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广大中医内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0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指标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中医与西医治疗糖尿病的优缺点,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糖尿病,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在保持中西医各自原有疗效的基础上,对双方各自难以解决的治疗问题作出合理而理想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的1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Meta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再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评估发表偏倚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17篇,共有1569例患者。所纳入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OR=4.29,95%CI(3.32,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个研究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DM=3.90,95%CI(3.21,4.5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待更高质量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2-15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联合应用组在症状积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变化、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西医联合应用有明显疗效,且优于单用纯西医治疗,是临床防治糖尿病值得探索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76例报告)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新治疗方案和有效方法。方法 对不同研究阶段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案、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将历时24年的临床治疗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1980~1990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辅;第Ⅱ阶段(1991~1993年)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强调并发症的中转手术治疗;第Ⅲ阶段(1994~2003年)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程后期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的治疗。结果 随着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不断完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三个阶段的手术率分别为77.59%、54.54%和19.38%,而病死率则分别为40.52%、17.17%和10.77%。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继发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化妆品皮炎患者76例,按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名,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金银花、连翘、甘草、牛蒡子、白鲜皮、苦参、苍术、黄芩、生地黄、牡丹皮、荆芥、防风等中药联合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四周后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治愈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在患者痊愈并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炎,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临床效果较好,治愈时间较短,且无不良反应和复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单纯补肾化瘀利水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 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改善(P<0.05)。而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流失,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愈率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药外用综合治疗和治疗性输卵管通液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价值。方法:门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随机分实验组(中药外用组、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各63、65、66例,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为1个观察周期,治疗后行腹腔镜探查加双侧输卵管美兰通液术为金标准,以盆腔粘连评分及输卵管功能评分为疗效评判。结果:中药外用组术中评分明显低于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P〈0.005)。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明显,并结合腹腔镜手术可显著输卵管通畅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用西药加中药糖肾冲剂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血糖及尿微量蛋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颜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00-80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关注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心肌炎患者,分为两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6人,分别采用西医用药的方式与中西医结合方式(西药加太子益母汤或者莲萸生脉汤)进行对比观察,在一个月之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医组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为有效治疗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的有效治愈率达到90%以上,而西医组的有效治愈率仅为65%左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显著优于西医治疗(P<0.05,0.01)。结论: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远比西医疗法产生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达到治疗因血压升高所致房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并与单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疗效比较。探讨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并证实高血压是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方法:符合高血压纳入标准伴有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08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西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高血压,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予降压药。观察治疗前血压、用药第14天及出院时的血压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第14天两组抗心律失常疗效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优于治疗组,P<0.01。出院时两组比较结果相反,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压治疗和单纯抗心律失常治疗在治疗期间均能够取得明显疗效,前者发生疗效缓慢,疗程相对较长,但能保持长久稳定;后者起效时间较快,疗程短暂,但不能保持长久稳定,容易复发。结果证实,高血压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荣国 《当代医学》2010,16(36):154-15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101)和对照组(n=97),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1%,显效率为64.4%,两组在总有效率、痊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很有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单纯西医观察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比值比OR=3.79,95%可信区间(CI)为(2.51,5.73)。结论:根据目前获得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精液量及受孕率,同时可以减少精子的畸形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