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部位、频率、类型、性质、发生的阶段及损伤的重要原因。方法于2004-10/11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8份,对余下的21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12人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从损伤发生的单个部位看,距小腿关节(21.4%)、大腿(12.5%)、腕关节(10.60A,)及膝关节(10.3%)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距小腿关节,占31.30%。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关节韧带拉伤发生率最高(26.8%),其中39.0%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占24.1%。损伤发生在平时训练中的占69%;发生在准备活动中占14.8%;发生在比赛时占11.3%。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28.7%)、准备活动不充分(25.4%)、精力不集中(11.0%)、局部负荷过重(8.8%)、突击难度动作(8.3%)、带伤训练(7.20%)、过度疲劳(6.6%)、场地因素(4.1%)等。结论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造成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方法:于2005-12-15,以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的14所高校学籍1~4年的在校男、女篮球运动员2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原因、性质、易损部位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①在调查的228人(男120人,女108人)中,有许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总的损伤次数为629人次,其中男子385人次,女子244人次,男子高于女子(P<0.05)。损伤主要发生在一、二、三年级。②男子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损伤69.1%,其次是膝关节和手指挫伤,为62.5%和54.1%;女子损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关节挫伤(69.4%),其次是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62.5%、39.8%)。这些位置的损伤与篮球运动技术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男:r=0.721,女:r=0.621,P均<0.01)。③损伤性质为慢性损伤略多于急性性损伤(53.1%,46.9%),而急性损伤以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者居多;慢性损伤以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腱腱围炎、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为多,尤其以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发生率为高,分别是34.0%,26.0%。④损伤主要原因有:疲劳(男子占36.7%、女子占22.2%);准备活动不充分(男子占28.3%、女子占38.0%);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20%、女子占18.5%);精力不集中(男子占13.3%、女子占13.9%)。⑤在急性损伤后采取现场采取冷敷与处理的男运动员占损伤运动员的67.0%,而女运动员只占25.9%。结论:①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一、二、三年级较大。②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③手指挫伤,距小腿关节、膝关节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运动损伤明显增多。健美操专业学生79人在对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韧带的拉伤和踝、膝等关节的损伤,其中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为股二头肌;导致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相似文献   

5.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庆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15-1115
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运动损伤明显增多。健美操专业学生79人在对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肌肉、韧带的拉伤和踝、膝等关节的损伤,其中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为股二头肌;导致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距小腿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很高。对于距小腿关节损伤,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将转为慢性损伤或伤残。有鉴于此,探讨距小腿关节损伤的机制、找出距小腿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掌握预防的措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创伤特点、规律及原因。方法采用座谈、查阅损伤病历以及运动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等手段,于2002-11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458名体育专业学生的损伤发生率为58.3%,人均伤次71.6%。损伤主要发生于篮球、田径、体操等项目;以韧带、肌肉组织损伤常见(72.9%),急性损伤为主;距小腿(踝)关节(32.9%)、手(腕)(14.9%)、膝关节(11.0%)、大腿(10.4%)为好发部位;开学、期终考试和运动会期间为损伤多发时期;在病因中以身体接触(24.7%),练习过量(20.1%),技术动作错误(18.0%),心理原因(11.0%),准备活动不合理(8.8%)等多见。结论提高运动水平,加强医务监督,重视损伤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最高,分别为23.0%,19.6%,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最高。对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2~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造成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方法:于2005—12—15,以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的14所高校学籍1~4年的在校男、女篮球运动员2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原因、性质、易损部位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①在调查的228人(男120人,女108人)中,有许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总的损伤次数为629人次,其中男子385人次,女子244人次,男子高于女子(P〈0.05)。损伤主要发生在一、二、三年级。②男子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损伤69.1%,其次是膝关节和手指挫伤,为62.5%和54.1%;女子损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关节挫伤(69.4%),其次是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62.5%、39.8%)。这些位置的损伤与篮球运动技术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男:r=0.721,女:r=0.621,P均〈0.01)。③损伤性质为慢性损伤略多于急性性损伤(53.1%,46.9%),而急性损伤以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者居多;慢性损伤以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腱腱围炎、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为多,尤其以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发生率为高,分别是34.0%,26.0%。④损伤主要原因有:疲劳(男子占36.7%、女子占22.2%);准备活动不充分(男子占28.3%、女子占38.0%);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20%、女子占18.5%);精力不集中(男子占13.3%、女子占13.9%)。(黝在急性损伤后采取现场采取冷敷与处理的男运动员占损伤运动员的67.0%,而女运动员只占25.9%。结论:①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一、二、三年级较大。②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③手指挫伤,距小腿关节、膝关节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警察院校实战训练中中度和重度损伤发生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损伤康复状况,了解重度伤的发生规律。方法:于2005-05/06抽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在警察实战训练过程中发生中度伤以上损伤的学员310人,采用运动损伤调查表对其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度以上运动损伤的发生次数、发生时的临场信息、个体对运动损伤致伤因素的态度、运动损伤康复手段、康复效果和个体参与实战训练的相关信息。并针对重度伤的发生规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0人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距小腿(踝)关节(13.83%)、四肢指穴趾雪(11.93%)、足部(11.04%)、腕关节(10.41%)、腰部(9.39%)、大腿(9.26%)、肩关节(8.76%)、颈部(8.63%)、肘关节(7.36%)、小腿(6.47%)和膝关节(2.92%)。②损伤类别依次为:扭伤(17.53%)、拉伤(17.05%)、挫伤(15.91%)、擦伤(12.99%)、劳损(10.06%)、骨折(8.77%)、撕裂伤(7.31%)、关节脱位(6.00%)和其他类(4.38%)。③重度伤产生原因分别为:准备活动不足、技术错误、自保不力、运动着装和场地因素、对抗性项目对方未按规则对抗、思想麻痹、疲劳、心理因素和气候温度条件。④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有效医疗手段为口服给药和中医疗法。⑤影响重度伤发生后的警体锻炼的因素:关注自己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运动损伤是否可有效预防的态度、年龄、伤后救护知识掌握情况和运动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结论:实战训练损伤的重点损伤部位为各科目运动中的距小腿关节和擒拿格斗中的肩关节、颈部、腰部、腕关节、肘关节;损伤类型以挫伤、擦伤、扭伤和拉伤为主;伤后应多进行口服给药和中医治疗;个人在思想上的重视与运动器械、场地条件影响学员损伤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康复效果。提示警察院校学员实战训练损伤的防范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并寻找预防和减少损伤的措施。方法:于2002-03/09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雁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运城学院体育系、华北工学院体育系、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9所学籍1~4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8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损伤时间、时段、季节、项目、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影响程度及采取的措施,对损伤的认知程度。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合格问卷389份,有效率98.2%。①在调查的389人中,有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主要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81.9%,58.6%,P<0.05)。损伤时段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占40.4%(157人次),在训练中占24.7%(96人次)。损伤主要在春季(110人次,占28.3%)和冬季(123人次,占31.6%)最为普遍。②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跳跃项目中,男子损伤率分别为跳远19.5%、跳高19.2%、三级跳远16.2%,女子为跳高26.8%、三级跳远15.4%、跳远12.2%。跨栏项目略低于跳跃项目,其次是投掷项目。跑步项目损伤率最低。③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男子损伤率40%、女子40.6%。其次是膝关节,男子19.5%、女子23.4%。④损伤性质以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劳损、挫伤、骨膜炎者居多,男子分别为(33.1%,23.4%,14.7%,11.8%,8.4%)、女子分别为(29.7%,27.3%,21.9%,6.3%,7.8%)。⑤损伤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足(男子占22.1%,女子占18.8%);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19.5%、女子占15.6%);技术动作不合理错误(男子占17.4%、女子占23%);疲劳(男子占12.1%女子占14.1%)。⑥损伤影响运动程度,男子严重损伤明显高于女子(190/50.0,61/47.7,P<0.05);女子中度损伤高于男子(17/13.3,50/13.1,P<0.01);女子轻度损伤明显高于男子(50/39.0,140/36.9,P<0.05)。⑦损伤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自然恢复。女子明显高于男子(80/65.0,160/60.2,P<0.05)。保健恢复男子明显高于女子(106/39.8,43/35.0,P<0.05)。⑧损伤前对损伤的认识情况对多半是不了解,女子明显高于男子(166/62.4,79/64.2,P<0.05)。结论: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显著,损伤率与运动项目、损伤部位有很大的关系,跳跃、投掷项目最高,跨栏类次之。踝关节为损伤多发部位。关节扭伤居多。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场地器材不良、技术动作不合理。建议尽早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运动训练课程,以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以预防、减少不必要的田径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2.
某地驻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军事训练伴随保障过程中,前瞻性现场调查某地驻军3356名官兵的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发生部位、发生类型和致伤科目,诊断标准统一掌握。结果软组织损伤累计发生率为27.4%,其中陆军发生率39.0%,明显高于海军的21.6%和空军的20.4%,P均〈0.05。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挫伤7.2%、创伤性滑膜炎6.1%和擦伤4.4%;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下肢、腰部和上肢。400m障碍和5km越野是主要致伤科目。结论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发生率,应根据好发部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距小腿(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危害性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本文对长期以来学者们所做的大量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功能重建的最新进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关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AnkleImpingement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0-01/2004-12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踝关节;踝损伤;踝外侧韧带”,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检索该最新的研究进展,力求资料全面。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文献4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27篇。其中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定义2篇,关于其诊断10篇,关于其治疗14篇,关于其新发展1篇。资料综合:距小腿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肿痛称为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距小腿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体征表现为距小腿关节活动受限,畸形。脚底被迫屈曲状态是诊断的关键。辅助检查可通过影像学,关节镜检查,MR关节造影术进行。其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局部外固定,外敷,超声中频调制电疗法,传统医学)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新出现的钬激光使距小腿关节镜手术有更明显优势。结论:结合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以早期诊断为方向,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案,开发新的仪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但同时应寻找最佳的手术时机,研究最佳的手术方式,将手术的损伤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原因及损伤发生率。方法:于2005-03选择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跆拳道专选队学生33人,男20人,女13人,年龄21~25岁,专项训练平均年限3.5年。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自拟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内容为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结果:学生3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3份,收回率100%。①损伤部位: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足损伤、大腿损伤、腰损伤、小腿损伤、肘损伤、手损伤分别为24人次(25%),21人次(21.9%),15人次(15.6%),9人次(9.4%),15人次(15.6%),8人次(8.3%),2人次(2.1%),2人次(2.1%)。②损伤发生率:纳入跆拳道运动员33名均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率100%,损伤96人次,人均受伤2.91次。③损伤原因:跆拳道损伤多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占38.49%;身体素质差引起的运动损伤,占19.67%;准备活动不科学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因素,占12.97%。结论:跆拳道运动损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损伤多发生于专项训练和比赛时。  相似文献   

15.
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距小腿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很高。对于距小腿关节损伤,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将转为慢性损伤或伤残。有鉴于此,探讨距小腿关节损伤的机制、找出距小腿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掌握预防的措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学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最高,分别为230%,19.6%,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最高。对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2~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距小腿(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危害性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本文对长期以来学者们所做的大量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功能重建的最新进展。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关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0-01/2004-12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踝关节;踝损伤;踝外侧韧带”,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选择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检索该最新的研究进展,力求资料全面。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文献4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27篇。其中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定义2篇,关于其诊断10篇,关于其治疗14篇,关于其新发展1篇。 资料综合:距小腿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肿痛称为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距小腿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体征表现为距小腿关节活动受限,畸形。脚底被迫屈曲状态是诊断的关键。辅助检查可通过影像学,关节镜检查,MR关节造影术进行。其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局部外固定,外敷,超声中频调制电疗法,传统医学)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新出现的钬激光使距小腿关节镜手术有更明显优势。 结论:结合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以早期诊断为方向,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案,开发新的仪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但同时应寻找最佳的手术时机,研究最佳的手术方式,将手术的损伤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山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并寻找预防和减少损伤的措施.方法:于2002-03/09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雁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运城学院体育系、华北工学院体育系、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9所学籍1~4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8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损伤时间、时段、季节、项目、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影响程度及采取的措施,对损伤的认知程度.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合格问卷389份,有效率98.2%.①在调查的389人中,有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主要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81.9%,58.6%,P<0.05).损伤时段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占40.4%(157人次),在训练中占24.7%(96人次).损伤主要在春季(110人次,占28.3%)和冬季(123人次,占31.6%)最为普遍.②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跳跃项目中,男子损伤率分别为跳远19.5%、跳高19.2%、三级跳远16.2%,女子为跳高26.8%、三级跳远15.4%、跳远12.2%.跨栏项目略低于跳跃项目,其次是投掷项目.跑步项目损伤率最低.③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男子损伤率40%、女子40.6%.其次是膝关节,男子19.5%、女子23.4%.④损伤性质以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劳损、挫伤、骨膜炎者居多,男子分别为(33.1%,23.4%,14.7%,11.8%,8.4%)、女子分别为(29.7%,27.3%,21.9%,6.3%,7.8%).⑤损伤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足(男子占22.1%,女子占18.8%);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19.5%、女子占15.6%);技术动作不合理错误(男子占17.4%、女子占23%);疲劳(男子占12.1%女子占14.1%).⑥损伤影响运动程度,男子严重损伤明显高于女子(190/50.0,61/47.7,P<0.05);女子中度损伤高于男子(17/13.3,50/13.1,P<0.01);女子轻度损伤明显高于男子(50/39.0,140/36.9,P<0.05).⑦损伤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自然恢复.女子明显高于男子(80/65.0,160/60.2,P<0.05).保健恢复男子明显高于女子(106/39.8,43/35.0,P<0.05).⑧损伤前对损伤的认识情况对多半是不了解,女子明显高于男子(166/62.4,79/64.2,P<0.05).结论: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显著,损伤率与运动项目、损伤部位有很大的关系,跳跃、投掷项目最高,跨栏类次之.踝关节为损伤多发部位.关节扭伤居多.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场地器材不良、技术动作不合理.建议尽早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运动训练课程,以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以预防、减少不必要的田径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41-5141
目的 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创伤特点、规律及原因。方法 采用座谈、查阅损伤病历以及运动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等手段,于2002-11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458名体育专业学生的损伤发生率为58.3%,人均伤次71.6%。损伤主要发生于篮球、田径、体操等项目;以韧带、肌肉组织损伤常见(72.9%),急性损伤为主;距小腿(踝)关节(32.9%)、手(腕)(14.9%)、膝关节(11.0%)、大腿(10.4%)为好发部位;开学、期终考试和运动会期间为损伤多发时期;在病因中以身体接触(24.7%),练习过量(20.1%),技术动作错误(18.0%),心理原因(11.0%),准备活动不合理(8.8%)等多见。结论 提高运动水平,加强医务监督,重视损伤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