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对个体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机抽取将在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通过治疗前心理状态的了解。在整个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护理。使病人及家属对整个输液过程满意率达99%,消除了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能主动配合输液治疗,输液顺利,无一例出现意外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门自2009年12年~2010年12月输液的68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选取同期另外70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参考组患者输液时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参考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患者进行输液同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探究科学有效的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部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进行输液治疗的1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并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0例患者在输液治疗全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800例患者在常规方式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个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主要考察指标为注射治疗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不良药物反应的程度和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800例患者注射治疗期间不良药物反应发生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9.375%;对照组800例患者注射治疗期间不良药物反应发生例数为160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00%,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应全面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输液治疗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输液治疗安全性和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医院门诊部输液治疗护理水平和良好医疗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长的不同心理活动,针对求治心切,对护士的技术要求较高,紧张和焦虑,以及对安全需求增加等,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门诊输液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静脉输液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如何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8月26日至9月2日在门诊输液的患者717例,其中男407例、女310例、儿童95例。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大致可表现为紧张焦虑、孤独无助、恐惧害怕及怀疑等心态。2护理体会2.1创建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护士应当仪表端庄整洁、精力充沛,热情接待患者,落实“首问负责制”,缓解患者的不安心理。输液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10月门诊输液患者12 000例,按输液时间顺序将前6 000例作为对照组,后6 0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58例,发生率为9.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 328例,发生率为22.13%,重度药物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以及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以及抗生素应用过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本组试验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通过积极地护理,症状得到好转。结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输液不良反应是指由于输液而引起的各种对人体不利的反应。我院二门诊治疗室在护理部的领导下,严格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效果。自2002年10月—2003年6月.在进行。7869例患者输液中,未出现输液不良反应,患者综合满意率100%。现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发生ADR的常见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降低药物反应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的质量。方法 A组采用传统治疗护理方式,B组加强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出现ADR后及时处理。结果 B组患者和A组患者相比,症状较轻患者,ADR在停药后很快消失,症状严重则给予抢救处理,必要送急诊留院观察作进一步处理后,病情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严格的操作和细致的临床观察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防范和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ADR的发生率,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输液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44例1~14岁的门诊输液儿童输液时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各年龄段患儿输液时的合作程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变及稳定患儿的心理行为及合作程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门诊102例ADR监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药物,主要的ADR类型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大学校医院门诊输液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在促进病人康复、缓和医患矛盾等诸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孜力努尔·阿布都热衣木 《中国伤残医学》2014,(6):290-291
目的:对诊室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00例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室进行输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80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此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对不良反应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结合儿童在静脉输液时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输液顺利完成率、患儿自愿再次输液的就诊率达90%以上。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明显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士是静脉给药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现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报道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出现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100例发生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能够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分析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输液的116例老年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58例,后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前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焦虑评分.结果:在输液前,心理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输液结束后10 min,心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静脉输液中,对于老年患者,要重点关注,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