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己内酯/聚乳酸薄膜防治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仲文  徐莘香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92-694,I004
目的:将聚己内酯/聚乳酸薄膜(poly(ε-caprolactone)/polylactic-acid,PCL/PLA薄膜)用于肌腱吻合术部位,观察其防止肌腱粘连的情况,方法:将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做部分游离,横形切断其截面积的一半,再将其吻合,实验组于吻合部位放置厚度40-60μm的PCL/PLA薄膜,对照组只行吻合术,石膏外固定3周,结果;大体观察:肌腱粘连形成的半定量评分结果经t检验,实验组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聚乳酸凝胶(PLA—G)置于肌腱吻合部,观察防粘连作用。方法:将16只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切断一半后吻合,鞘内涂PLA—G为实验组;兔的右后肢同样操作,不涂PLA—G为对照组。术后2、4、6、10周随机取动物每组2只共4只的手术段肌腱和鞘管做大体、组织及超微观察。结果:(1)大体:实验组2周时PLA—G隔离好无粘连;4周开始降解,肌腱滑动良好;6、10周瘢痕小,吻合口生长及滑动良好。对照组瘢痕大、广泛粘连;(2)组织:实验组纤维排列由不规则向规则变化,成纤维细胞少。对照组腱与鞘无分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泌活跃;(3)超微: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较对照组明显稀疏、胶原纤维少。结论:PLA—G具防粘连作用,不影响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3.
腕部屈肌腱损伤粘连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生物膜隔离指深、浅屈肌腱的方法治疗腕部屈肌腱损伤,以达到预防指深、浅屈肌腱之间粘连的目的。共治疗46例病人,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预防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63例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材料预防粘连,A组17例19指使用明胶海绵,B组21例24指使用自体筋膜,C组25例28指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不同材料预防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疗效。结果:经6~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标准,A组优良率74%,B组83%,C组8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筋膜和医用透明质酸钠都有较好的预防粘连作用,且效果优于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5.
目前肌腱损伤以及术后发生的肌腱粘连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以及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的同时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屏障材料等,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同时促进内源性愈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康复锻炼、物理疗法、细胞因子及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该文主要就预防肌腱粘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预防趾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屈肌腱断裂、损伤后防止粘连的问题。方法 用鸡趾屈肌腱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东菱迪芙(Df-521)的防粘连作用。结果 实验组肌腱愈合好,表面光滑无粘连,腱周有假鞘形成,假鞘与肌腱有一定的间隙,生物力学测试功能好;对照组肌腱与腱周围组织粘连致密,境界不清,生物力学测试功能差。结论 Df-521具有明显的防肌腱粘连作用,是防止肌腱粘连理想的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在预防上肢屈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2006年2月间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患者53例共89条肌腱,其中27例(45条屈肌腱)吻合肌腱后,采用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包绕肌腱吻合端缝合固定,作为实验组;余26例(44条屈肌腱)同法修复但术中不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以作为对照。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加以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结果可吸收防粘连膜组随访39条肌腱,效果优良者34条,优良率87.2%,未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对照组,随访44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29条,优良率为65.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1,P〈0.05)。结论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术中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预防和减轻屈肌腱术后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屈肌腱修复新方法即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并观察其在鸡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疗效,揭示其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白色纯种Leghorn鸡40只,以第三趾趾深屈肌腱屈曲型损伤为实验模型,随机分组,左右足配对设计,一侧为实验组,用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修复肌腱;另一侧为对照组,切开腱鞘修复肌腱,缝合腱鞘。分别于术后1、2、4、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1周后大体观察、肌腱滑动距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4、8周后大体观察粘连情况、肌腱滑动距离、各是关节屈曲角度、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周后腱及鞘缝合口间距与肌腱粘连带宽度比,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能有效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尤其是致密粘连的形成,在提高肌腱术后功能上优于单纯腱鞘闭合,可以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肌腱损伤术后的粘连问题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肌腱自身没有修复能力 ,必须通过粘连即“外源性”的方式愈合。但Lundborg[1] 和Manske[2 ] 的学者通过一系列试验证实肌腱有自愈能力 ,提出了“内源性”的愈合方式 ,从而使人们对肌腱的愈合机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近期许多学者在预防肌腱粘连上作了许多可行的尝试。本文拟对预防肌腱粘连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手术方式的选择新鲜肌腱损伤 ,如果没有特殊理由 ,都应该进行一期手术修复。1.1 肌腱断裂后如断端整齐 ,无缺损 ,其缝合方法 ,以前常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聚乳酸凝胶(PLA-G)置于肌腱吻合部,观察防粘连作用.方法:将16只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切断一半后吻合,鞘内涂PLA-G为实验组;兔的右后肢同样操作,不涂PLA-G为对照组.术后2、4、6、10周随 机取动物每组2只共4只的手术段肌腱和鞘管做大体、组织及超微观察.结果:(1)大体:实验组2周时PLA-G隔离好无粘连;4周开始降解,肌腱滑动良好;6、10周瘢痕小,吻合口生长及滑动良好.对照组瘢痕大、广泛粘连;(2)组织:实验组纤维排列由不规则向规则变化,成纤维细胞少.对照组腱与鞘无分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泌活跃;(3)超微: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较对照组明显稀疏、胶原纤维少.结论:PLA-G具防粘连作用,不影响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11.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止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止屈肌腱粘连的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鸡的双足中趾造成相同的肌腱和腱鞘损伤,一侧用大隐静脉修复鞘管为实验趾;一侧不修复鞘管直接缝合切口为对照趾。随机分组,分别在术后1、2、4、6和12周进行双侧趾的屈曲功能、大体解剖和光镜观察。结果:实验趾的屈曲功能明显优于对照趾。大体解剖见用大隐静脉修复的鞘管近似正常鞘管结构,可完全阻止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愈合。对照趾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影响肌腱滑动。光镜下见移植的静脉外膜与周围组织愈合好,内膜光滑与肌腱无粘连。临床应用21例33指,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大隐静脉修复鞘管是防止屈肌腱粘连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对减轻或防止肌腱粘连形成的作用. 方法用bFGF和能促进胶原纤维合成的试剂制成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选取6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2只,将左肢跟腱切断缝接.A组:切断缝接处包裹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B组:切断缝接处只包裹单纯的降解膜;C组:切断缝接处不加任何处理.术后90天,对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图像分析观察,羟脯氨酸(HYP)含量、腱周粘连定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A组肌腱缝合段内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明显较其腱周结缔组织和B、C两组缝合段的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YP含量和最大抗拉强度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肌腱缝合段外周几乎保持原有的腱旁疏松结缔组织,与腱周分界清楚;而B、C两组肌腱缝合段外周的腱旁组织几乎均变成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并长入腱内,与腱周分界不清.腱周粘连定量测定结果显示:A组腱周粘连程度远较B、C两组轻. 结论 bFGF复合缓释降解膜,可使损伤肌腱内部愈合快于腱周结缔组织增生,有减轻或防止粘连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乳酸薄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998年7月~2000年4月入院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行椎板间开窗或椎板切除、腰椎间盘切除术.实验组在椎板间缺损区域置入0.1 mm厚度的聚乳酸薄膜,对照组缺损区域未置入聚乳酸薄膜.术后2周对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进行观察,6个月对患者随访并作手术节段CT复查. 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6个月实验组27例痊愈,4例显效,1例有效;对照组24例痊愈,4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复查显示:实验组无硬膜外瘢痕粘连;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瘢痕粘连. 结论聚乳酸薄膜组织相容性好,无毒,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透明质酸钠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 1999年对 47例屈肌腱手术者 ,于肌腱损伤修复部鞘内或局部分别注入两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制剂。 A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I号 ,2 0 m g/ 2 ml,17例 ;B组注入透明质酸钠 号 ,2 0 mg/ 2 ml,16例 ;C组除不用透明质酸钠外 ,其它治疗与 A、B组相同 ,14例。于术后 1、2和 3个月测定相关部位的功能、疼痛和肿胀等情况 ,按关节功能和握拳功能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的效果。结果  47例经 1~ 3个月随访 ,A组优良率为 6 4.71% ,B组为 6 8.75 % ,C组为 42 .86 % ,A及 B组与 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各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两种透明质酸钠凝胶均有明显抑制术后屈肌腱粘连形成的作用 ,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生物衍生羊膜对大鼠跟腱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生物衍生羊膜预防SD大鼠跟腱粘连的效果,并为临床预防术后跟腱粘连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28只SD大鼠后肢跟腱为实验模型,切断并缝合跟腱,实验侧跟腱包裹生物衍生羊膜,对侧不包裹作为对照,术后1、2、4、6、8和12周分别取跟腱,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跟腱的粘连、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侧跟腱吻合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跟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别,跟腱粘连的半定量评分表明实验侧和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物衍生羊膜能有效预防跟腱粘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跟腱粘连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几丁糖薄膜对肌腱粘连及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几丁糖薄膜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几丁糖薄膜预防肌腱术后粘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55 只6~8 个月来亨鸡的趾深屈肌腱为实验模型,将切断的趾深屈肌腱周围包裹几丁糖薄膜,术后2、4、6、8和10 周分别测量肌腱的活动或抗张强度,肉眼及病理切片观察肌腱的粘连、愈合情况。结果 几丁糖薄膜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早期(即4 周内)可以影响肌腱愈合,4 周后可加快肌腱愈合和增加肌腱抗张强度。结论 几丁糖薄膜具有无毒副作用、生物通透性好及生物降解、吸收好,并可以选择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等优点,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晚期(4 周后)可加快肌腱愈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5-氟尿嘧啶防治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损伤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Leghorn鸡,4月龄,体重1.5~1.7kg。随机分为A、B组(n=16)。将第、、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以6-0尼龙线作改良Kessler法腱内缝合,8-0缝线作肌腱周边单纯连续缝合,A组用25mg/ml5-FU浸泡的脑棉(大小为7mm×20mm×1mm)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腱鞘4次,每次1min;B组为对照,局部用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分别于术后3、6周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3、6周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A组粘连明显减少,术后6周A组肌腱愈合优良率为71.4%,B组肌腱愈合优良率为42.8%,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6周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A组分别为4.85±1.31mm、0.67±0.42mm与5.74±1.61mm、1.55±0.35mm,B组分别为2.99±0.51mm,0.24±0.14mm与3.65±0.54mm、1.22±0.16mm,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抗张力强度,A组20.28±4.92N,B组21.29±4.88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抗张力强度,A组47.12±6.76N,B组39.31±7.20N,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可有效地减少肌腱粘连,无明显抑制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机制,是一种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腓骨长肌腱形态及血液供应,并进行肌腱拉伸破坏实验。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2001年3月~2004年7月临床应用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54岁。跳跃伤6例,砸伤2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1例。新鲜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7d;陈旧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d~3个月。其中完全性断裂8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结果腓骨长肌起于胫骨近端及腓骨头,止于第1跖骨基底及骰骨内侧表面,肌腱长13.5±2.5cm;起始部宽0.9±0.2cm,厚0.3±0.1cm;外踝尖平面宽0.7±0.1cm,厚0.4±0.1cm;骰骨头平面宽0.7±0.1cm,厚0.3±0.1cm。有多个血供来源。肌腱拉伸破坏实验示最大拉力:跟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及胫骨后肌腱分别为2292.4±617.3、1020.4±175.4、752.0±165.4及938.2±216.7N。临床应用10例术后切口均期愈合;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闭合性跟腱断裂,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带血管肌腱移植的适应证,评价现有各供区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近年来,带血管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总结包括带足背早上趾肌腱和带桡动脉掌长肌腱等现有各供区的解剖特点和临床用途。结果 带血管肌腱移植适用于血运条件较差的受植床,具有愈合快,粘;宫轻的优点,但现有各供腱均有供区损伤较大的缺点。结论 带血管肌腱移植的应用前景取决于探索新供区。  相似文献   

20.
生物膜重建腱鞘急诊修复鞘内屈指肌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以来,对鞘管内屈指肌腱断裂腱鞘缺损,无法直接修复者,采用生物膜重建缺损的腱鞘,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17例19指。按Eaton功能评价,测量TAM结果,优良率为89%。介绍了手术要点,术后早期活动技术,以及术后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