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10年来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与人为因索(如预防意识不够)有关。现就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1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住院病人3613例。其中男2112例,女1501例;年龄18~80岁,平均46.5岁。混合痔1604例,混合痔并直肠前突206例,单纯内痔776例,肛裂702例,肛瘘(含高位、复杂性)301例,直肠息肉24例。麻醉方式为行骶管麻醉1852例,肛门局部麻醉1761例。……  相似文献   

2.
痔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自古至今,从中到西,都提倡必要的手术治疗。我国有关痔的记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现已发现的我国最古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对痔瘘有较详细的描述,对“痔”的治疗法有“以小绳,剖以刀”的记载,书中介绍了以润滑的“铤”作为痔瘘的探针等,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即有痔瘘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现代中医的中西结合治疗痔瘘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例如肛瘘的切开加挂线术、混合痔的外剥内扎术、内痔硬化剂注射疗法、肛裂的纵切横缝术等,均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随着痔瘘手术治疗的进展倡导术后合理的、科学的临…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肛门直肠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伤口疼痛加重、出血、水肿,甚至粪便嵌塞。笔者自1996-12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1例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7例均为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疗法用于肛门病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针对肛门病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出血、疼痛、尿潴留、大便困难、术缘水肿、伤口愈合慢),中西医疗法组186例用自制长效局麻剂作肛周局麻,全身抗感染,中药局部外洗等治疗;对照组186例常规用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疗法组出现肛门病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有172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中西医疗法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疗法用于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们学习北京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院等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方法,共治疗直肠肛门疾病2170例,效果满意。未出现肛门失禁、狭窄、变形等后遗症。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十年来,共治疗直肠肛门疾病2170例,其中男1524例,女646例,年龄20岁以下55例,21~40岁936例(44.4%),41~50岁713例(32.9%),51岁以上440例(20.2%)。  相似文献   

6.
7.
陈善国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33-34,36
肛门直肠狭窄是多种病因综合引起,采用中西医非手术与手术相结合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主要通过中医辨证、口服与外用、人工扩肛、手术和局部治疗等方面,对近些年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进展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采用低位切开引流高位橡皮筋挂线手术,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局部切口用冰连液纱条掺马应龙痔疮膏引流。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瘁症属于外因引起的继发性瘙痒症,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健康及术后康复带来较大的困扰。2007年1月-2009年3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瘁症5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肛门痔、瘘、裂为常见病、多发病,症状较轻者采用保守治疗,较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肛门周围神经末梢丰富,肛门结构特殊,肛门疾病术后疼痛较剧烈,使很多患者因惧怕疼痛而放弃手术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采用术后创面亚甲蓝混合液局部注射加大便后中药坐浴治疗术后疼痛120例,止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西医药物及微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外洗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72%明显优于对照组36%。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愈瘙痒症,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美亚  刘亚坤 《河北中医》1999,21(6):373-373
自1996年以来,本院共施行痔手术38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1例,经中西医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82例中男302例,女8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混合痔330例,外痔(包括血栓性外痔)5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1例,占18.6%,其中出血3例(出血量50~150ml),1例为原发性出血,2例为继发性出血;尿猪留43例,其中充盈性尿失禁5例;肛缘水肿25例。2 治疗方法2.1 出血 原发性出血,给予电灼止血;继发性出血,在结扎止血同时配合清热凉血、止血、润肠通便中药内服。处方:地榆20g,槐角20g,蒲公英30g,黄芩、生地黄、当归、枳实、泽泻、大黄各10g…  相似文献   

13.
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7年9月~1998年9月的11年间,收治肛门直肠疾病4538例,共发生常见的术后并发症240例,其发生率为5.3%。在4538例中,术后大出血18例,占0.4%,其中即时性出血10例,续发性出血8例;术后肛缘水肿137例,占3%;术后尿潴留85例,占1.9%。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以下几种最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术后大出血 术后大出血,是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出血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术后的当天或在24h内的出血,称之为即时性出血;一种是术后6天~13天之间,出血发生在内痔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术后并发症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8月至 1 999年 1 1月 ,我科共收治帕金森病人 1 37例 ,采取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1 0 8例 ,其中术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 口呙 斜者 76例 ,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对照治疗 ,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76例病人均为我科住院帕金森病术后病人。其中男性 4 6例 ,女性 30例 ;年龄 4 3~ 76岁 ,平均年龄 60岁 ;A型 (震颤型 ) 2 0例 ,B型 (僵直型 ) 8例 ,AB型 (混合型 ) 4 5例 ,AJ型 (青少年型 ) 3例。 76例均属中医“中经络”范畴 ,其中气虚血瘀 61例 ,风痰瘀血痹阻络脉型 1 5例。术前所有病人头颅CT均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促进白内障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在手术后当日开始给予青霉素加地塞米松静滴或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眼球结膜下注射,同时内服中药:石决明、沙苑子、枸杞子、淮山药、获荃、车前子、丹参、赤芍、三七末、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结论:中西医治疗组视力好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输精管结扎后可出现痛性结节、附睾瘀积、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我们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加以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1 5例 ,其中痛性结节 2 8例 ,慢性附睾炎 2 7例 ,附睾瘀积 1 5例 ,阴囊血肿 1 0例 ,有与性功能相关症状者 35例。治疗方法除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外 ,配合中药治疗。对炎症选用金银花、菊花、连翘、元胡、山豆根、丹皮、鱼腥草、龙胆草、益母草、赤白芍、丹参、王不留行等组成的清热解毒、活血理气中药方剂 ;对结节、瘀积等症选用公英、昆布、益母草、皂角刺、莪术、路路通、三棱、泽泻、车前草、川楝子、…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移植后并发症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排异是决定术后成败的关键,自环孢霉素问世以后,肾移植成功率已明显提高,使移植肾的成活率达到95%左右。但是,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其药物的副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众多并发症如病毒、霉菌、细菌感染,内脏损害等已成为导致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特别是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肝脏的药物性损害,采用西药治疗往往缺乏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0例肛肠科术后继发肛门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一般治疗和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各130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9%(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肛痈、脏毒等范畴。其特点是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肛瘘,特别是切开排脓后形成的肛瘘,一般需再次手术,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负担。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传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