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nln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高和自主神经系统失常等.临床发现甲亢患者可以同时合并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3],其中以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最常累及,并且常对称出现,这一点与烟雾病的血管改变很相似.也有报道称甲亢可以合并"烟雾综合征"(Moyamoya syndrome,MMS)[4].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高和自主神经系统失常等.临床发现甲亢患者可以同时合并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3],其中以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最常累及,并且常对称出现,这一点与烟雾病的血管改变很相似.也有报道称甲亢可以合并"烟雾综合征"(Moyamoya syndrome,MMS)[4].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并发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危 险因素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PAD患者共15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PAD临床症状根据Fontaine 分类分为I 期无症状,II 期间歇性跛行,II I 期静息痛,I V期足趾溃疡、坏疽。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果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中度狭窄(<70%)和重度狭窄 或闭塞(≥70%)。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在PAD患者中的发生率,PAD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 素以及PAD下肢缺血程度及围手术期卒中发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合并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的PAD患者共99例(63.9%),其中颅外段动脉狭窄与 颅内段动脉狭窄分别为66例(42.6%)和67例(43.2%)。PAD合并颅外段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27例 (17.4%),合并颅内段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2.6%)。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41,95%可信 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4~1.080,P =0.030]和吸烟(OR 2.728,95%CI 1.125~6.619,P =0.026) 是PAD合并颅外段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 2.196,95%CI 1.079~4.470,P =0.030)是PAD合 并颅内段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吸烟(OR 3.57,95%CI 1.078~11.411,P =0.037)是PAD合并颅内/外段 动脉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相比,P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 下肢缺血症状(Ⅱ期和Ⅲ期)(67.2% vs 50.0%,P =0.032)。与轻中度颅外段动脉狭窄相比,PAD合并 颅外段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手术期卒中(17.4% vs 1.1%,P =0.006)。 结论 PAD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病率较高,颅内动脉狭窄患者PAD临床症状更严重,而颅外动脉 重度狭窄或闭塞则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治疗已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得到逐步应用,文献报道涉及的主要为颅内动脉主干的狭窄,如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等,而对颅内动脉分支狭窄(A2、M2)的治疗报道较少,本文结合4例临床病例对颅内动脉分支狭窄的血管内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伴有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UIA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同源供血动脉狭窄11例,异源供血动脉狭窄35例。11例UIA合并同源供血动脉狭窄病人中,一期治疗动脉瘤和动脉狭窄5例,单纯治疗动脉瘤4例,单纯治疗动脉狭窄2例。35例UIA合并异源供血动脉狭窄病人中,一期治疗动脉瘤和动脉狭窄14例,单纯治疗动脉瘤12例,单纯治疗动脉狭窄9例。结果 35例UIA治疗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未见颅内低灌注导致的缺血症状;30例动脉狭窄治疗过程中无大动脉血栓形成。1例拟分期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人,在等待二期治疗动脉狭窄期间死于大面积脑梗死。随访45例,时间6~30个月,平均18.7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及动脉再狭窄。结论 UIA合并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需要综合影像、临床、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高危的UIA需要积极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94例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颅内动脉只分析狭窄,颅外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55例(58.5%)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2例(23.4%)发现有颅内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3/94,3.2%,χ~2=16.66,P<0.01).大脑中动脉是颅内最常受累的动脉(狭窄率17.0%),占狭窄动脉数的58.5%.48例(51.0%)有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或狭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合并高血压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无脑缺血症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半数以上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且与糖尿病病程及合并高血压有关,提示对上述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超声检测.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0TMRA)测定186例CI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并与121例轻度头昏患者对照.结果:186例CI患者有动脉狭窄164例(88.17%).狭窄动脉分布: ①颅内动脉狭窄率为83.54 %,颈部动脉狭窄率为51.83%.②前循环单一动脉狭窄60/164例(36.59%),其中颅内50例,颈部10例;后循环动脉狭窄38/164例(23.17%),其中颅内21例,颈部17例. ③合并前、后循环颅内和颈部两条以上动脉狭窄66/164例(40.24%).46~60岁组患者以前循环动脉狭窄为主(54.05%),其中主要为颅内大脑中动脉;〉60岁组前循环动脉狭窄比例相对有所减少(30.08%),而后循环动脉狭窄(26.02%)和多发动脉狭窄(43.90%)明显增加(P〈0.05).结论:46~60岁CI患者动脉狭窄以前循环颅内动脉为主,〉60岁CI患者后循环动脉狭窄和累及前后循环颅内和颈部动脉的多发动脉狭窄相对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作动脉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06例患者中75例颅内外动脉无狭窄,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其中42例仅有颅外动脉狭窄,38例仅有颅内动脉狭窄,51例颅内外狭窄并存;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71.0%,93例)高于颅内动脉(67.9%,89例).(2)与颅内外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18,P=0.002),而舒张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发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36,P=0.001),而24 h平均舒张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系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5)血脂异常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动脉狭窄与平均血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相关.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高龄、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模式有一定关系.动脉血压变异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狭窄的分布模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中42例(21.65%)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者30例(15.46%);123例(63.4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高龄(t=-3.054,P=0.003)、长糖尿病病程(U=2172.500,P=0.002)、合并高血压(x2=9.986,P=0.002)及颈动脉病变(x2=14.086,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颅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U=1929.000,1519.000;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2.849,95%CI:1.247~6.508;P=0.013)和颈动脉病变(OR=4.838,95%CI:1.778~13.167;P=0.002)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可能是国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烟雾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俊  高山  段炼  冯捷 《中国卒中杂志》2008,3(7):477-480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综合征的临床和 血管病变特征。 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307医院2000~2007年经TCD筛查诊断烟雾综合征患者13例,8例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确 诊为甲亢,且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高,除外血管狭窄的其他常见 原因。 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例,女12例;11例表现为缺血性卒中(2例合并不自主运动),1例仅表现为不自 主运动,1例以头晕为临床主诉,后2例经TCD筛查发现血管狭窄。血管病变分布:11例为典型的颈内动脉 终末端(T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狭窄或闭塞,1例为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例 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严重狭窄或闭塞。2例患者同时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狭窄。随访发现,1例患者因 甲亢控制不佳复查TCD血管病变加重;而1例甲状腺功能稳定,缺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行颞浅 动脉-大脑中动脉(MCA)血管融通术,术后缺血发作减少。 结论 TCD的临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甲亢合并烟雾综合征得以诊断;烟雾综合征患者常规行甲状腺 功能筛查十分必要;血管成形术可能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年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10% ~ 15%,一部分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其特点为多累及前循环血管,男性多见,而中老年人脑动脉狭窄通常为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夹层、烟雾病、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中老年人的颅内动脉狭窄主要原因,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IS老年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63例IS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颈MRA检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明确是否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狭窄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依据是否有颅内外狭窄进行分组:有颅内外狭窄患者为观察组(260例),无颅内外狭窄患者为对照组(10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①共检出颅内外动脉狭窄260/363例,狭窄率为71.62%。颅内动脉狭窄率大于颅外动脉狭窄率;多支动脉狭窄率大于单支动脉狭窄率(P0.05)。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C1~5段、椎动脉V1~3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狭窄为主。②单因素分析:影响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职业、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脂代谢紊乱。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合并冠心病为IS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 IS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筛查颅内外动脉狭窄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及IS发生风险,指导制定有颅内外动脉狭窄IS患者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8例,分为糖尿病组(n=107)、非糖尿病组(n=51)。采用MRA/CTA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情况;以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评价血糖波动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率、内皮微粒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P0.01)。将107例糖尿病组患者分为颅内动脉单支狭窄组和多支狭窄组。多支狭窄组的血糖波动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胰岛素抵抗均明显大于单支狭窄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标准差、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独立相关。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更严重,颅内动脉狭窄范围更广泛。血糖波动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可能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多支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t-assistant angioplasty)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高灌注综合征是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很高.2009年5月我们应用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1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与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412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后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结果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27例。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推测其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重视检测可能存在的颅内脑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32例经MRI、MRA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存在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狭窄组、单纯颅外狭窄组、颅内外狭窄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114例(62.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0例(16.3%),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者40例(21.7%)。前循环狭窄(76.6%)比后循环(33.7%)常见。分别主要发生在MCA(64.4%)、PCA(53.8%)。(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49、10.063、3.873、3.311、6.085)。(3)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79、3.593、4.408),高血压、糖尿病、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143、8.179、2.410)。(4)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单纯狭窄的两组(P=0.001、P=0.018),单纯狭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压、糖尿病为单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CRP可能为脑动脉狭窄的炎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青年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40例,年龄18~45岁,均行头颅MRI、MRA、颈部血管彩超、血脂等检查,根据头颅血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青年腔梗患者中22例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组),18例无狭窄(无狭窄组),经分析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较无颅内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饮酒、高血压、尿酸、空腹血糖、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组中15例为单发血管狭窄,7例为多发狭窄,单发与多发血管狭窄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前循环狭窄13例,单纯后循环狭窄7例,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间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腔梗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且颅内动脉狭窄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均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青年腔梗单发与多发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生于前循环,且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之间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27例,所有患者均为药物控制无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短期随访.结果 狭窄部位位于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3例,椎动脉4例,基底动脉7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Wingspan支架,术中狭窄段均获满意开放.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例偶有TIA发作,1例发生无症状脑梗死,其余患者无再次缺血发作.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6例连续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动脉病变类型患者间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206例患者中,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颅外动脉病变(EAD)的发生率为71.0%,颅内动脉病变(IAD)的发生率为67.9%.青年患者大部分为单纯IAD,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MCA);而中年及老年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比例最高,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吸烟对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对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较大.结论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内.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类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球扩支架19 例与自膨支架18 例治疗37 例狭窄>50%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球扩支架术前平均狭窄程度78.2%,术后平均狭窄程度7%,技术相关性并发症5 例;自膨支架术前平均狭窄程度79.4%,术后平均狭窄程度22%,技术相关性并发症1 例.结论 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技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