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方法 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将44例T2DM患者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T2DM Ⅰ组,n=19)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T2DM Ⅱ组,n=25),另选28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STI技术于静息状态下采集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图像,分析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峰值应变、应变率指标。 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 Ⅰ组各节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以及基底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ε)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减低(P<0.05),T2DM Ⅱ组各节段的ε、SRs、SRe、SRa明显减低(P<0.05);与T2DM Ⅰ组比较,T2DM Ⅱ组基底部的ε、SRs、SRe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应变及应变率能够无创地评价T2DM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探讨VVI技术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APTE患者46例,按肺动脉压力分为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H)组和重度PH组;另选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右心室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及运动幅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启动VVI模式,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心室面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SR),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随着肺动脉压力负荷增大,右心室及主肺动脉内径逐渐增加,右心室壁运动幅度及右心室射血分数在轻中度PH组增加,在重度PH组明显减低(P均<0.05)。肺动脉压轻中度增高后,右心室部分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和SR代偿性增强;肺动脉压重度增高后,右心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和SR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VI技术可定量无创评估APT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局部应变变化。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狭窄组(104例),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亚组(A亚组,n=34)、中度狭窄亚组(B亚组,n=36)和重度狭窄亚组(C亚组,n=34)。测量LAD供血区域心肌的应变指标:峰值径向应变(PLS)、峰值面积应变(PAS)、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分析2D-STI及3D-STI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3D-STI的PLS较2D-STI值偏低(P<0.05),相关性良好(r值:0.58~0.76)。A亚组PA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亚组全部节段及B亚组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及前间隔心尖段的PAS值减低(P<0.05),C亚组全部节段及B亚组前壁基底段及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及前间隔心尖段的SI-DI值减低(P<0.05);与B亚组比较,C亚组的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的PAS值减低(P<0.05),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和前间隔心尖段的SI-DI值减低(P<0.05)。结论 3D-STI可有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纤维早期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右心室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Ⅰ组为56胎HLHS胎儿:分为Ⅰa组(心室腔狭小,30胎)和Ⅰb组(心室腔不可见,26胎),Ⅱ组为147胎正常胎儿(正常对照组)。通过Syngo US Workplace VVI工作站处理胎儿标准四腔心二维动态图,获得右心室心肌的运动参数,包括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期应变率(SRd)、收缩期达峰速度(Vs)、舒张期达峰速度(Vd)。 结果 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a和Ⅰb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Vs与孕周呈正相关(r=0.835,P<0.05),Vd与孕周无显著相关性(r=0.013,P>0.05)。 结论 HLHS胎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受损,孕中晚期Vs随孕周增加的程度高于正常胎儿。VVI为探讨胎儿心肌发育的生理及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测量尿毒症患者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探讨其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尿毒症患者30例(尿毒症组),选择同期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心尖四腔心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 8.1工作站,测量右心室纵向应变以及TAD软件测量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1)、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Tm)、右心室长轴缩短率(Tm%);比较两组TAD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右心室纵向应变与TAD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尿毒症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组T1、Tm、T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T1、Tm、Tm%与右心室纵向应变均呈高度正相关(r=0.79、0.87、0.92,P均<0.01)。结论 应用2D-STI测定的TAD与右心室壁纵向应变存在良好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即COPD-OSA重叠综合征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80例(COPD组)和COPD-OSA患者45例(COPD-OSA组),另收集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期压力(PAP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各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Vs)、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 s)。结果 COPD-OSA组BMI、AHI、PAPs均高于COPD组及对照组(均P0.05)。COPD-OSA组minSaO2、FAC以及各节段的Vs、S、SRs均低于COPD组及对照组,COPD组以上各指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OPD-OSA重叠综合征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相比COPD患者明显降低,临床上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可结合使用2D-STI,能够更加敏感地发现右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正常人等容收缩期局部心肌纵向应变特点。方法 采集27名正常人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获得等容收缩期应变曲线,计算等容收缩期出现正向应变(ε+IVC)曲线的心肌节段数及其检出率,分析最大负向应变(ε-IVC)、ε+IVC检出率、ε+IVC峰值在各水平(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各室壁(后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前间隔)心肌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等容收缩期的应变曲线以绝对值逐渐增大的负向应变曲线最为多见,ε-IVC的绝对值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递增,后壁、后间隔、下壁均小于前壁、侧壁、前间隔,除后间隔和下壁与前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89%的节段出现正向应变曲线,其中基底段心肌比心尖段心肌多见,后壁、后间隔、下壁心肌比前壁、前间隔、侧壁心肌多见,除下壁与侧壁和前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心肌是有形变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快速、简便地检测等容收缩期心肌的形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收缩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DCM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名。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流量(Fs)和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三腔心的Vs、Fs、SQ-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并描述病例组收缩期左心室心腔内涡流的分布特征。结果 病例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Vs、Fs、SQ-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组内比较各项指标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递减(P<0.05);LVEF与Vs、Fs、SQ-均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698、0.709(P<0.01);病例组在收缩期3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直径及圈数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DCM患 者左心室内血流流场变化,进而显示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有望成为临床检测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2DS)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在早期定量评估无左心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右心室长轴舒张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无左心室重构的高血压患者(HT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2DS及TDI测量并记录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长轴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Ve、Va),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率(SRe、SRa),计算Ve/Va及SRe/SRa。结果 ①2DS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T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SRe、SRe/SRa值均减低(P均<0.05);TDI显示HT组右心室游离壁中段SRe、SRe/SRa值均减低(P均<0.05)。②2DS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HT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Ve、Ve/Va值均减低(P均<0.05);TDI显示HT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Ve、Va及Ve/V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DS可较TDI更准确地评价无左心室重构高血压患者的右心室长轴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心室应变。方法 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结果 DM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应变(G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均低于对照组(t=2.18、3.27、2.05、3.76,P均<0.05)。DM组左心室前壁及侧壁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侧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M组基底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对照组基底段环向、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以评价2型DM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41例,对照组2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计算右室收缩面积变化(RVFA),测量三尖辦13舒张期血流E、A,并计算E/A;获取心尖四腔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SRe/SRa.结果 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辦13 E/A显著减小,与对照组比较,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壁SRe、RVFA、三尖辦口E/A与FEV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将38例COPD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病例组Ⅰ)和无肺动脉高压组(病例组Ⅱ),同期正常对照组为18例健康体检者.使用M型超声和常规超声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及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计算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采用应变和应变率分析软件检测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s)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Ⅰ的RVFT增厚,RVEDd明显增大,RAFA和TAPSE明显减小(P<0.05),病例组Ⅱ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Ⅰ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的Ss和SRs均显著低于病例组Ⅱ和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Ⅱ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s和SR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能有效检出COPD患者早期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以右室游离壁基底段Ss与SRs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采用VVI技术检测2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GH组)、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MPE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SPE组)和33名健康孕妇(NP组)的左心室长轴16节段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Vs、Ss、SRs及Vd、Sd、SRd),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①GH组各节段的Vd、Sd、SRd低于NP组(P均<0.05),MPE组及SPE组各节段的Vd、Sd、SRd明显低于NP组(P<0.01);②MPE组和SPE组各节段的Vs、Ss、SRs均低于NP组(P均<0.05);③MPE组及SPE组各节段的Vd、Sd、SRd低于GH组(P均<0.05),SPE组各节段的Vd、Sd、SRd低于与MPE组(P均<0.05),SPE组各节段的Vs、Ss、SRs低于GH组(P均<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客观、敏感地检测妊高征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不同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HBP)患者右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HBP患者38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左室正常构型(LVN)组和左室重构(LVR)组,对照组23例.获取各受试者心尖四腔观清晰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存盘供脱机分析.测量三尖瓣环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右室游离壁中部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SRe/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LVN组患者三尖瓣环Vs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Va减低;与对照组及高血压LVN组比较,高血压LVR组患者V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Ve/Va均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LVN组、LVR组患者右室游离壁中部心内膜下心肌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高血压LVN组比较,高血压LVR组患者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SRe、SRe/SRa均显著减低.结论 HBP患者无论左室构型有无变化,其右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已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其右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HT)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OSAHS 40例,分为单纯OSAHS组20例和OSAHS+HT组20例;另选择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三维全容积图像,存储图像并应用3D-STI分析软件在线分析,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GCS)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峰值应变(GA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组 左心室GLS、GRS、GAS减低(P均<0.05),OSAHS+HT组左心室GLS、GRS、GCS、GAS均减低(P均<0.05)。与OSAHS组比较,OSAHS+HT组 左心室GLS、GCS、GAS均减低(P均<0.05)。结论 OSAHS合并HT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3D-STI能早期、准确有效地评估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OSAHS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独立于HT而单独存在,二者同时存在时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测定左心室整体心肌变化,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收缩功能正常组(n=46例)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n=35例),另入选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3D-STI技术测定左心室收缩期短轴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长轴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及左室扭转(LVTW),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GLS、GAS和LVTW均有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LVEF减低组的GAS和LVTW均低于LVEF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GAS和GLS同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和﹣0.62)。 结论3D-STI能准确测定T2D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应变,其中GLS、GAS等参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