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6个结节),进行激光消融治疗。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EUS及SMI检查测量消融灶体积,采用CEUS及SMI判断有无未完全消融结节和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是否存在残余微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US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11个(11/56,19.64%),SMI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9个(9/56,1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二维超声、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体积分别为(2.10±2.13)cm3、(1.75±1.67)cm3和(1.79±1.80)cm3,二维超声测量消融灶的体积大于CEUS及SMI(P均<0.05),CEUS测量消融灶的体积与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SMI与CEUS对消融后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存在残余微血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20个单点消融患者中,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长度、宽度与消融能量均呈线性正相关(r=0.82、0.78,0.80、0.80,P均<0.05)。结论 SMI对未完全消融结节的检出率及对消融灶大小的评估与CEU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 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EUS在可疑恶性乳腺病变囊实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7例患者共277个可疑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分别做出相应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同时进行医师诊断信心分级。结果 277例可疑乳腺病变,CEUS较常规超声能检出更多囊性或囊实性病变(χ2=93.57,P<0.01)。CEUS后诊断者1级诊断信心和2级诊断信心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可疑乳腺病变的临床超声诊断中,CEUS有助于病灶囊实性的鉴别及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4.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鉴别乳腺良恶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rs-EPI)技术的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分别行基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的DWI和rs-EPI DWI,比较两种采集方法及不同病变组织间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两种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效能。结果 ss-EPI DWI和rs-EPI DWI中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ADC均值分别为(1.89±0.15)×10-3 mm2/s、(1.36±0.26)×10-3 mm2/s、(1.10±0.27)×10-3 mm2/s和(1.89±0.16)×10-3 mm2/s、(1.41±0.23)×10-3 mm2/s、(0.96±0.25)×10-3 mm2/s。相同方法不同组织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所获得各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EPI DWI中以1.25×10-3 mm2/s、rs-EPI DWI中以1.20×10-3 mm2/s为ADC诊断乳腺恶性病变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69%、0.775和90%、84%、0.925。结论 与ss-EPI DWI相比,rs-EPI DWI可提高鉴别乳腺良恶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CEUS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37例胃癌患者行术前CEUS,分别记录胃癌病变区及正常胃壁TIC曲线的峰值时间(TTP)、增强时间(E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计数胃癌病变及其旁正常胃壁的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变区TIC的ET、TTP低于其旁正常胃壁(P均<0.05),WIR、MVD高于其旁正常胃壁(P<0.01);胃癌病变区的ET、TTP与MVD呈负相关(r=-0.70、-0.59,P均<0.01),WIR与MVD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对术前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行CEUS,可以直接显示并评估肿瘤血流灌注状态,从而间接评价新生血管生成程度,可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获病理诊断的4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的CEUS检查图像,并对其动态图像进行TIC定量分析,得出峰值强度(IMAX)、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 1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周围胰腺比较,各项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2例呈高及等增强型神经内分泌肿瘤IMAX与周围胰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38±60.35)% vs 100%,P=0.02)]。27例胰腺癌TIC参数与周围胰腺比较:胰腺癌IMAX小于周围胰腺[(59.12±26.17)% vs 100%,P<0.01],AT大于周围胰腺[(14.50±6.83)s vs (11.87±4.51)s,P=0.01],mTT小于周围胰腺[33.30(26.00~73.70)s vs 45.00(35.00~150.10)s,P=0.11)。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癌比较:神经内分泌肿瘤IMAX大于胰腺癌,TTP小于胰腺癌,mTT大于胰腺癌(P均<0.05)。以IMAX≥97.05%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5% (37/43)、75.00%(12/16)、92.60%(25/27)、85.71%(12/14)、86.20%(25/29)。联合TTP≤7.70 s、mTT≥38.80 s诊断指标,可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效率。结论 CEUS定量分析可获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的定量化指标,可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客观、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发型干燥综合征(SS)模型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颌下腺DW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对20只11~15周龄雌性NOD小鼠(实验组)颌下腺行常规MR及DWI扫描(b值为0、 800 mm2/s)及病理检查,并以10只雌性BALB/c小鼠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小鼠周龄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9、0.623)。病理检查HE染色见实验组小鼠均发病,共78个淋巴细胞浸润灶;天狼猩红染色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灶内可见大片红染的胶原纤维。实验组小鼠颌下腺ADC值[(0.751±0.137)×10-3mm2/s]低于对照组[(0.867±0.12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ADC值呈负相关(r=-0.777,P <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小鼠颌下腺ADC值0.8125 mm2/s诊断SS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 0.553~0.937)。结论 自发型SS动物模型NOD小鼠的颌下腺ADC值减低,并随着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加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M)密度、微血管密度(MVD)及其CEUS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建立生长21天组、28天组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组10只,对两组移植瘤模型行CEUS检查,分析各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应用CD31及PAS双重染色检测卵巢癌中VM表达及MVD。对两个时期移植瘤造影的峰值强度(PI)与相应的VM密度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移植瘤模型。CEUS显示,21天组、28天组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持续时间(T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检测显示,21天组、28天组VM密度、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天组PI与VM密度、MVD均呈正相关(r=0.657、0.652,P均<0.05);28天组PI与VM密度无相关性(P>0.05),PI与MVD呈正相关(r=0.687,P=0.03)。结论 不同时期卵巢癌CEUS与VM密度或MVD密切相关,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及CEUS鉴别诊断良性淋巴结、淋巴瘤及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准确率。并以CEUS为金标准,分析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结果 62例患者共76枚浅表肿大淋巴结,其中良性淋巴结21枚,淋巴瘤32枚,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23枚。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与CEUS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χ2=7.91、14.04,P=0.021、0.005),而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与CEU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CDFI及SMI与CEUS对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0.672、0.793)。结论 SMI与CEUS对判断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拉伸指数模型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63个病灶(良性33个,恶性30个),行多b值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计算ADC、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并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ADC、DDC和α分别为(1.01±0.19)×10-3 mm2/s、(0.89±0.23)×10-3 mm2/s和0.75±0.09,良性病变分别为(1.41±0.27)×10-3 mm2/s、(1.49±0.29)×10-3 mm2/s和0.87±0.07,恶性病变均低于良性病变(P均<0.01)。各参数中DD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58),最佳诊断界值1.22×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7%、81.82%,DDC与TIC联合所得AUC为0.976,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3.94%。结论 拉伸指数模型DWI参数DDC、α能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DDC与TIC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ADC和D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评价超声造影在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造影检查的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患者6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组14例,良性组49例。应用SonoLiver造影软件分析超声造影图像,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及定量参数,分析及比较两组间DVPC、TIC曲线特点,比较两组病灶区的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RS)及下降支斜率绝对值(DS)等指标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获取鉴别诊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良性组TIC主要表现为快升慢降波,DVPC主要表现为正向波,恶性组TIC主要表现为快升快降波,DVPC主要表现为正负双向波,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TIC定量参数mTT、RT、RS、D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AX、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当RT为11.8,mTT为29.2,RS为115.8,DS为45.4是鉴别眼球后方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截断值,其中RS为115.8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可为眼球后方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US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因卵巢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48例,共51个肿块,于术前1周内行经腹CEUS检查,动态观察肿瘤的造影增强模式,绘制肿瘤ROI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良恶性肿瘤间各参数差异。 结果 51个肿块中,良性肿瘤24个,恶性肿瘤27个;CEUS中良性肿瘤呈均匀增强,恶性肿瘤呈不均匀增强;恶性肿瘤造影剂Imax、AUC和mTT均大于良性肿瘤(P均<0.05), 而RT和TTP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CEUS可准确评价肿瘤内血流灌注特点,在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US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观察CEUS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乳腺肿瘤患者(恶性52例,良性36例)行实时CEUS,分析肿瘤特点,记录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值,计算MVD。结果良、恶性肿瘤在CEUS增强强度、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及有无穿支血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肿瘤峰值减半差值时间(ΔHT)、峰值强度(PI)、MVD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I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5)。结论 CEUS有助于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且肿瘤增强强度与MVD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不同增强强度及定量参数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118例肾脏小肿瘤患者行术前超声造影,依据肿瘤增强的强度分为低增强组,等增强组,高增强组,用Sonoliver超声造影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最大峰值强度(maximum intc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闻(mean transit time,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参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不同增强强度及各参数指标对肾脏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增强组与等或高增强组肾脏小肿瘤的病理类型存在差异(P<0.05)。28例低增强组肾脏肿物中20 例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物,6例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1 例转移性肾癌。90例高或等增强组肾脏肿物中,66例透明细胞癌,6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嫌色性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转移性肾癌,1 例低度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良性肿瘤。低增强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mTT、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等及高强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mTT、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EUS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造影增强特征,并对其中40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造影增强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 CCRCC和AML的CEUS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和假包膜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CCRCC的IMAX高于AML,RT和mTT均早于AML (P < 0.05)。CEUS定性诊断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91.49%(43/47),特异度75.00%(15/20),准确率86.57%(58/67)。结论 CEUS结合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有助于诊断和鉴别CCRCC与A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CEUS鉴别诊断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手术切除的直肠肿瘤患者44例,根据术前经直肠CEUS检查结果分为直肠癌组29例和直肠间质瘤组15例,另设同种肿瘤周围正常肠壁分别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造影剂在直肠肿瘤患者的充盈灌注情况,并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以对照组为参照,采用SonoLiver分析软件绘制肿瘤与正常肠壁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并对曲线形态和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比较。结果与各自相应对照组比较,直肠癌组总体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高增强模式,直肠间质瘤组表现为"慢进慢出"的低增强模式。直肠癌组IMAX值高于对照1组[(122.42±15.99)%vs100%],而RT[(6.02±1.54)s vs(8.01±1.63)s]、TTP[(8.30±1.59)s vs(10.73±3.03)s]、mTT[(14.40±2.51)s vs(18.77±4.14)s]均小于对照1组(P均<0.05);直肠间质瘤组IMAX低于对照2组[(55.40±8.33)%vs 100%],而RT[(9.73±1.61)s vs(7.50±1.82)s]、TTP[(18.03±1.91)s vs(9.51±1.24)s]、mTT[(20.17±23.10)s vs(17.92±1.81)s]均大于对照2组(P均<0.05)。结论直肠癌与直肠间质瘤的CEUS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结合TIC和造影参数,有助于鉴别直肠癌和直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17.
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1例肺部肿块或结节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300、500、800s/mm2时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及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根据ROC曲线确定各个b值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并计算各个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1例中,恶性病变47例,良性病变24例。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在不同b值时各不相同,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取300、500、800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其中b=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ADC阈值为1.50×10-3 mm2/s,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75.00%、85.92%、87.76%、81.82%。结论 b值取300、500、800s/mm2,ADC值均有助于肺部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其中b值取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读出方向分段采样(RESOLVE)DWI对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检查及RESOLVE DWI。测量病变的ADC值,比较舌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20例舌部病变均单发,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ADC值为(1.81±0.45)×10-3 mm2/s,恶性病变为(1.02±0.24)×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01)。以ADC值诊断舌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76(P<0.001),以ADC值=1.25×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4.64%(53/56),特异度为93.75%(60/64)。结论 RESOLVE DWI鉴别诊断舌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