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脉严重病变且未进行血运重建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4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严重病变但不适于血运重建术或不愿行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小剂量组(10mg/d)20例、大剂量组(40mg/d)20例,随访1年,检测基础条件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炎症因子(hs-CRP)、ALT、AST、CPK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时,2组Pro—BNP水平下降[小剂量组(1204.44±1117.72)pg/ml,大剂量组(727.07±720.26)pg/m1],LVEF水平升高[小剂量组(59.634-5.59)%,大剂量组(62.08±5.77)%](均P〈0.05);治疗1年时,2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包括血浆Pro—BNP水平下降[小剂量组(778.55±1316.33)pg/ml,大剂量组(344.89±303.52)pg/ml]、LVEF升高[小剂量组(61.56±6.60)%,大剂量组(63.49±8.17)%]、左心室内径缩小(P〈0.01),但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2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小剂量组(4.68±2.19)mg/L,大剂量组(4.63±1.91)mg/L](P〈0.05),治疗6个月和1年时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s—CRP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小剂量组分别为(2.08±0.41)mmol/L、(3.40±2.10)mg/L;大剂量组分别为(3.50±0.53)mmol/L、(1.88±0.49)mmo]/L、(2.31±1.55)mg/L。1年时小剂量组分别为(3.50±0.40)mmol/L、(1.97±0.45)mmol/L、(2.34±1.61)mg/L,大剂量组分别为(3.42±0.54)mmol/L、(1.77±0.44)mmol/L、(1.58±1.17)mg/L](P〈0.01)。治疗1年,所有患者无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无明显增高。结论在冠脉严重病变患者中无论应用大剂量、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显著降低血浆hs—CRP、Pro—BNP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诊的2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中BNP浓度,分析血浆BNP水平与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为(575.7±176.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8.2±17.9)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浓度随分级从Ⅰ~Ⅳ级逐渐升高,各分级组间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血浆BNP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403-40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治疗组BNP浓度均有下降,卡维地洛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BNP浓度由(256±45)ng/L降至(85±45)ng/L(P〈0.05),LVEF由(33.52±6.54)%升至(46.30±8.32)%(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并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症患者血浆脑钠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症(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1例PE患者为PE组,并选择年龄、性别比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Triage BNP测试仪测定正常对照组及PE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值。结果PE组血浆BNP为(231±42)pg/ml,对照组为(35±1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BNP下降为(102±20)p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PE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其水平下降,这对P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侠  董士民  刘坤申 《河北医药》2009,31(4):400-401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黏附因子-1(sICAM-1)、白介素-6(IL-6)和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按有无高血压采用分层随机设计将60例AMI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螺内酯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sICAM-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含量,用Triage千式快速定量心脏标志物监测BNP含量。结果常规组与螺内酯组第2天sICAM-1分别为(648±153)νg/L、(6794±171)μg/L,与我院正常值(189±69)p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螺内酯组第28天sICAM-1含量为(266±98)μg/L,较常规组同时间点含量(355±123)μg/L均显著下降(P均〈0.01)。第7天、第28天螺内酯组IL-6含量为(28±10)μg/L、(19±7)μg/L与常规组(39±12)μg/L、(23±9)μg/L比较均显著下降(P均〈0.01)。螺内酯组第28天BNP含量为(89±47)ns/L较常规组同时间点含量(123±39)ng/L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螺内酯可降低AMI患者血浆SICAM-1、IL-6和BNP含量,抑制炎症反应.阻抑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螺内酯组34例和大剂量螺内酯组36例,观察2组用药量、用药前后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螺内酯组螺内酯、氢氯噻嗪的使用量均多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螺内酯组呋塞米的使用率为30.5%高于小剂量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时,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I)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大剂量螺内酯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高血钾,无严重肾功能损害。结论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血浆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药物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在治疗后24h、3d、7d、21d对患者行血浆BNP检测,比较两组NB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BNP水平均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较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降低患者BNP水平,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高钾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心力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0.0% (P>0.05),两组患者LVEF、LV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心功能,而小剂量的应用又能有效降低高血钾危险,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超声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SD、LVEDD、LA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LA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2.32±0.58)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综合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英  林建军 《中国医药》2010,5(3):203-204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综合指数(T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20mg/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Tei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螺内酯组的Tei指数为(0.53±0.16),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减低AMI后患者的Tel指数水平,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浆BNP、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的加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γ=-0.652,P〈0.01),BNP与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78,0.592,0.613,P〈0.01);发生事件组(22例)血浆BNP(222.43±13.43)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44例)血浆BNP(133.49±25.28)n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4例未发生事件组CHF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增高,心胸比值降低(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可作为CHF诊断、病情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片段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74例为CHF组和26例健康对照组,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将CHF患者分4个亚组: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Ⅰ~Ⅳ级)及26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统计学方法以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和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分别为(161±114)和(466.6±8.65)、(559±88)、(1359.52±408)、(5114±2535)pg/mL,CHF组各亚组的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②心力衰竭组患者按LVEDD分两组,LVEDD≥60mm组16例,LVEDD<60mm组58例,前者血浆NT-proBNP水平[(5812±2354)pg/mL]显著高于后者[(1008±607)pg/mL,P<0.01],而LVEDD<60mm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CHF组LVEF<40%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3059±2558)pg/mL]显著大于LVEF>50%患者([562±177)pg/mL,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48,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935,P<0.01)。结论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心功能状态及左心室重塑有明显的相关性。NT-proBNP的检测可对不同程度的CHF患者进行评估,对指导CHF治疗、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鹿角合剂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50例在我院确诊为CHF且不能耐受ACEI的心肾阳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化治疗,n=78))和治疗组(复方鹿角合剂+标准化治疗,n=72),随访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利钠肽(BNP)、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等.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83.33%对76.92%,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不仅心功能分级有效改善(83.33%对70.51%,P<0.05),且BNP[ (423.12±431.09)对(501.13±558.77)pg/mL,P<0.05]、Scr[(102.40±101.12)对(128.17±108.23) μmol/L,P<0.05]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98.88±144.12)对(129.54±176.15) pg/mL,P<0.05]降低;LVEF[ (46.45±3.20)对(44.56±2.87),P<0.05]和Ccr[(62.04±42.12)对(52.65±31.28) mL/(min·1.73m2),P<0.05]升高.结论 复方鹿角合剂能有效改善不能耐受ACEI的心肾阳虚心衰患者的心肾功能,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管紧张素 Ⅱ水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CHF患者(CHF组),其中Ⅱ级68例,Ⅲ级92例,Ⅳ级102例;同期住院的老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但无CHF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人群(非CHF组),进行BNP检测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监测,对住院1个月后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非CHF组患者BNP、LVEF、LVEDD分别为(526.12±11.18)pmol/L、(65.67±6.28)%、(37.76±5.59)mm,CHF组为(1522.03±42.27)pmol/L、(36.62±8.83)%、(52.89±5.22)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Ⅲ级与Ⅱ级、Ⅳ级与Ⅱ级在BNP、LVEF、LVEDD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出院时BNP〈400pmol/L183例为低浓度组,BNP≥400pmol/L79例为高浓度组,1个月后再次入院率低浓度组为6.57%(12/183),高浓度组为39.24%(31/79),高浓度组病死率5.06%,低浓度无死亡,再次人院率及病死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NP的动态变化能较好的预测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患者BNP水平的比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源性哮喘36例与肺源性哮喘患者23例及22例无心肺疾病患者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结果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哮喘患者与对照组血浆中的BNP水平分别为(1338.96±900.88)、(147.84±56.08)、(72.47±23.18)pg/mL,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素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做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心功能改善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6.7%,(P〈0.05),且治疗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56.75±8.73),明显优于对照组(45.61±8.92),P〈0.05。两组治疗后脑钠素浓度均降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可降低血浆脑钠素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潘旭灿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50-355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和β-内啡肽水平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F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予以卧床休息、吸氧、低钠饮食、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2.0 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 BNP和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BNP和β-内啡肽[(345.85±58.25)pg/mL、(120.84±25.13)pg/mL、(237.04±60.54) pg/mL、(92.08±26.17) pg/mL]均较治疗前[(405.28±83.07) pg/mL、(146.42±30.72) pg/mL、(410.23±75.12)pg/mL、(150.56±32.51)pg/mL]明显下降(t =2.24、2.31、3.18、2.96,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1、2.28,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χ^2=4.07,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其中观察组4例,对照组2例,症状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左卡尼汀是一种辅助治疗老年人CHF安全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BNP和β-内啡肽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及其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人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偏高,二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是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快速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迅速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明俊 《中国药业》2012,21(15):102-10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C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疗效。方法将90例C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他汀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LVEF明显升高(P<0.05),他汀组LVEF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他汀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CCF患者的预后,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CCF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浆脑利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10例心力衰竭患者(HF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仪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组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F组随NYHA分级增高其BNP水平越高;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BNP值同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LVEF与BNP水平成负相关,血浆BNP水平较高者病死率增加。结论监测BNP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评估以及疗效及预后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