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抢救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10.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6%(χ2=4.111, 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严重创伤致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出血过多以及送治时间过晚等;两组患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2h内,但1~2h内的死亡率,观察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χ2=3.964, 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采取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效果良好,有利于为后续的手术抢救赢得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积极早期液体复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实验组予以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结果:实验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作用重大,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比非限制液体复苏的优越性。方法选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复苏后4 h的实验室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实验室结果 PLT、HCT、PT、APTT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减少酸中毒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及其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四肢变暖时间、汗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模式,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B组采取积极液体复苏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死亡率为11%,B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剩余碱(BE)值、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B组。而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必要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共收治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死亡率等指标评定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1.5%,而对照组死亡率为30.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BG、PLT、PT、HCT等指标都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可以改善、维持重要器宫灌流,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艳  高宾 《中国药业》2016,(4):60-6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0.5,1.0,2.0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缩短了创伤性休克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无痛胃镜下止血,止血前对照组采用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实施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完成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红细胞悬液量、止血时间、补液量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更高、止血效率更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北方药学》2011,8(8):86-86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分为抢救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抢救组41例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基础上加用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结果:抢救组41例共死亡9例,死亡率为12.1%;对照组40例共死亡16例,死亡率为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单器官功能障碍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后24 h、48 h血乳酸达正常标准的例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9例(22%),对照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1例(47.8%),治疗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治疗组出现死亡5例(12.2%),对照组出现死亡6例(26%),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所接诊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两种方法进行复苏治疗,对两组的治愈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种复苏方法疗效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1865±324)mL,治愈率为54.8%,死亡率为45.2%;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638±656)mL,治愈率为42.6%,死亡率为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病死率、C-反应蛋白以及IL-6浓度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大失血致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复苏后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4%、4.8%、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9.0%、26.2% (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76.73±92.05)×109、(25.48±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59±96.32)×109、(19.33±4.35)%(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避免输液过量造成的机体内环境紊乱,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及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给予充分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输液量、PT、HDO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研究组患者的HO2E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H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1~2h和总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其余时间段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摄取氧的能力强,有利于机体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IL-6,IL-10在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10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另一组为限制液体复苏组,每组53人。另设健康对照组(20人)清晨抽取静脉血,留送IL-6、IL-10检测。观察两组在住院第1、3、5、7天检测血清IL-6、IL-10浓度,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统计28天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IL-6, 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限制液体复苏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组的IL-6浓度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常规液体复苏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IL-6浓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早期进行APACHEⅡ评分及检测血清IL-6对预见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卫东  孙明寅 《安徽医药》2013,17(4):662-663
目的探讨与分析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7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措施,观察组予以限制液体复苏措施,比较两组复苏疗效。结果对照组26例治愈,8例发生ARDS,9例发生MODS,10例死亡。观察组33例治愈,4例发生ARDS,5例发生MODS,3例死亡。两组治愈率与死亡率经比较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经比较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12、24 h的血乳酸4 mmol.L-1例数与复苏12、24 h的碱剩余值-5 mmol.L-1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进行急救处理,能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探讨运用。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液体复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限制性液体复苏和传统治疗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康复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20中心2002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5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比较,其中2002年9月-2004年8月接受传统治疗的1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489例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489例,康复出院462例,死亡8例。对照组109例转入相关专科治疗,康复出院93例,死亡16例。治疗组康复率为94.48%,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率83.49%(P〈0.01)。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结合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急诊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参照组接受损伤控制技术,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死亡率以及抢救后各项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抢救总有效率88.00%高于参照组的70.00%,死亡率14.00%低于参照组的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后凝血功能恢复时间(3.22±1.48)h、体温恢复时间(5.55±1.31)h、乳酸清除时间(9.14±2.58)h均显著短于参照组的(26.12±6.32)、(12.36±2.45)、(27.42±4.6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行急诊救治时,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结合损伤控制技术干预,可缩短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等,并可提升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 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为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液体输液量、复苏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尿毒血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NO、ET及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复苏后,观察组的输入液体量、PT、APT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尿毒血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有效调动患者机体凝血机制以及其他代偿机制,有利于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维持,有效降低血清NO、ET、及cTnT水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