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263例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技术要点.结果 33例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造瘘术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230例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210例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42例,并对本组患者的胆道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管理、观察,记录引流管放置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中,除4例因引流管在体内扭曲引起管周渗液、3例发生引流管脱落,其余35例患者平均置管15.7d后顺利拔管。42例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临床黄疸等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重点加强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中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以往在某院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用术患者40例,应用统计学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ALT、AST、ALP相比术前均显著降低(t=22.38,30.02,20.86;P0.01);术后TBIL、DBIL亦显著降低(t=17.89,8.71,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不仅安全并且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X线引导组(A组)和联合导向组(B组),A组57例,B组48例,比较两组的平均穿刺次数、胆道出血率、对比剂用量、平均曝光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结果联合导向组的平均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及胆道出血率少于单纯X线组,且平均曝光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亦短于单纯X线组(P<0.01)。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PTCD术1次成功18例,2次成功1例,总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36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包括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道支架置入、碘-125粒子腔内照射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胆管癌15例、肝转移癌10例、胰头癌5例、壶腹肿瘤4例、胆囊癌2例.3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其中3例行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13例行胆道支架置入、15例行胆道支架置入 碘-125粒子腔内照射.结果 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36例患者中,12例显效,21例有效,有效率91.7%.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菌血症、胆道感染、血性胆汁、肝区疼痛,经处理2周内症状消失,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性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的优点,而碘-125粒子腔内照射可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阻塞的可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进行双侧胆管同时引流,并联合多支架置入胆道,并对支架置入前、置入后7 d、14 d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黄疸消除进行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行胆管支架植入术.术后7 d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好转.黄疸消除率为86.1%.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是8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的确良诊断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7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经B超检查证实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16例患者于术中术后2周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超过48 h出血未能停止);胆系感染6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心反射3例,肝肾综合征2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重视胆道支架植入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增加患者获益率,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85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其中胆管Ca37例、胆总管结石23例、胆囊Ca6例、胰头Ca15例、壶腹周围Ca4例。结果 85例患者中83例成功穿刺引流,穿刺成功率为97.65%(83/85),其中经肝左叶胆管置管66例,经肝右叶胆管置管19例,2例穿刺失败,是因肝内胆管内径较细,穿刺针与预置胆管之间角度过大而无法成功置入。术后3~6d83例患者黄疸均减退,症状减轻,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内径均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除有2例胆管感染外,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便、直观,风险小、疗效高等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是作为梗阻性黄疸术前减压准备及恶性梗阻黄疸姑息治疗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黄疸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方法及治疗效果,如何提高穿刺置管技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彩超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 46例PTCD基本引导成功,成功率达97%,黄疸逐渐消退,全身症状改善。结论 PTCD是一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穿刺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可移动性操作,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明显,能很快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改善梗黄,缓解症状显著,值得各级医院,特别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是八十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3例均为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经B超检查证实有胆管扩张,而行PTC检查的病人。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8岁。经PTC检查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不同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MBOJ)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3~2009-07收治的1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方式分为三组。A组:经X线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xPTCD)放置可膨胀性胆道金属内支架(EMS)组27例。B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uPTCD)组75例。C组:xPTCD、uPTCD及ERCP下行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或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内引流术(EMBE)组16例。结果三组之间的疗效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及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TCD、ERBD/EMBE是手术不能根治的MBOJ较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uPTCD法并发症较少,在实时、方便、经济、易防护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e drainage,UG-PTCD )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梗阻性黄疽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UG-PTCD治疗,术后记录其穿刺结果及并发症,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有39例一次穿刺成功,余2例二次穿刺后成功;36次于右肝内胆管穿刺成功,7次于左肝内胆管穿刺成功。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胆管出血,1例患者发生败血症。结论UG—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效果较好,一次穿刺成功概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内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减黄中的应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杨美富张茂胜我院自1994年始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内引流术(PTI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超声普通探头定位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普通超声探头定位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定位,普通3.5MHz探头引导,对12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结果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4%(117/124),二次穿刺成功率达100%(124/12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准确性高;PTCD术应首选超声引导;同时使用普通探头定位,使PTCD术更加灵活、准确、安全、实时,是固定穿刺探头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探头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导致操作失败的原因。方法:梗阻性黄疸患者121例,全部行PTBD,并观察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及治疗情况。结果:成功穿刺置管119例(包括双侧穿刺置管单侧成功病例),穿刺置管144例次,129例次1次成功,PTBD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89.5%(129/144)。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率为80.7%,2周减退率为95.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PTBD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在梗阻性黄疸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操作时如能对常见置管失败原因加以预防,会进一步提高PTBD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全部行PTCD治疗。结果 53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50μmol/L以下46例,无明显下降5例,升高2例。结论 PTCD缓解梗阻性黄疸效果明显,为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方法,但对于合并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导向技术(B超联合X线)在经皮肝穿酒精消融术(PEI)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单纯B超组10例;单纯X线组10例;联合导向组10例。均进行经皮肝穿酒精消融术,术后第一天均行CT平扫了解病灶的示踪剂分布情况。结果单纯B超组目标病灶中的示踪剂分布均匀,但非目标区域示踪剂出现概率最大;单纯X线组中目标病灶中的示踪剂分布欠均匀,非目标区域出现示踪剂概率低;联合导向组中的目标病灶的示踪剂分布均匀且非目标区域出现概率也较低。结论经皮肝穿酒精消融介入治疗术中联合导向的优势明显优于单纯X线导向或单纯B超导向,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联合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